正文 第37課四兩撥千斤的金融衍生品(3 / 3)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選擇股指期貨進行投資的人們而言,隻有當其能夠全麵地看到此投資的風險性,並對其進行正確的評價後,所選擇的投資方向才可能是正確的,才可以讓股指期貨成為股票的一個助手。對於股指期貨而言,當方向判斷正確時,可以獲得比股票更多的收益;但如果判斷失誤的話,同樣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而,想讓股指期貨成為股票的一個強有力的助手,就需要正確地判斷好投資的方向,正確評估所應該承擔的風險。

權證,花錢買個選擇權

所謂權證,即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發行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

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權證(實際上所有期權)與期貨的分別在於前者持有人所獲得的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權利,後者持有人需有責任執行雙方簽訂的買賣合約,即必須以一個指定的價格,在指定的未來時間,交易指定的相關資產。

按權證未來的行權方式,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兩種:購買股票的權證稱為認購權證;出售股票的權證稱為認沽權證。按權證未來的行權時間,權證可以分為“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兩種:歐式權證是隻有到了到期日才能行權的權證;而美式權證是在到期日之前隨時都可以行權的權證。

作為一種衍生產品,權證的價值主要受其標的證券的影響。以下5項是影響權證價值的主要因素:

(1)標的股票價格。認購權證賦予持有人一個權利,有權在特定時間內(即有效期),用特定價格(即履約價格),購入特定數量的標的股票。如果標的股票價格上升,認購權證的收益將上升,認購權證的價值將上升;標的股票價格越高,認購權證的價值亦越高。認沽權證賦予持有人一種權利,有權在特定時間內(即有效期),用特定價格(即履約價格),售出特定數量的標的股票。如果標的股票價格上升,認售權證的收益將會下跌,認沽權證的價值降低;標的股票價格越高,認沽權證的價值越低。認購權證的潛在利潤是無限的,認沽權證的潛在利潤是有限的。標的股票價值下降至零時,認沽權證獲得最高的利潤。

(2)波幅。波幅表示的是標的股票價格變化幅度的大小。股票價格變化幅度越大,波幅便越大。權證的價格受合約剩餘期限內(即現在至到期日前的剩餘期限)標的股票預期波幅的影響。波幅直接影響收益的概率,從而影響權證的價值。無論是認購權證還是認沽權證,上升的波幅增加了權證持有人獲得回報的概率,因此波幅上升,認購權證及認沽權證的價值均上升。

標的股票的波幅越大,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的價值越高。根據波幅的表現形態,可以看到權證交易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波幅。第一種是曆史波幅。這是根據標的股票曆史價格的變動計算出來的。曆史波幅可顯示標的股票在過去的波動及由此推斷該標的股票將來的價格變化情況。然而,由於資產股票價格每天波動性難以預測,利用曆史波幅推斷未必能保證準確預測。第二種是引申波幅。曆史資料未必能完全反映現在市場對權證到期前標的股票價格波幅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利用引申波幅來認識權證的價格表現。引申波幅是把權證的市價代入權證理論價格模型計算出來的波幅。引申波幅在某種程度上亦能反映出市場上供與求的力量。發行商或權證的做市商,一般是根據反映市場供求的引申波幅來對權證進行定價或報價。曆史波幅隻可作為波幅的指針,但一般情況下不會等於引申波幅。

(3)剩餘期限。如果其他因素不變而標的股票在權證到期前未派發股息,則距到期日遠的權證有更多的行權機會。因此,剩餘期限長的權證比剩餘期限短的權證有更高的價值,而到期時間越短,權證的價值就越低。

(4)無風險利率。當發行商發行認購權證時,需調配資金以購買標的股票,以確保當權證持有人行使權證時,發行商能交出相應的標的股票給權證持有人。高利率意味著高的借貸成本。利率上升,認購權證的價值將上升,從而反映出這種高借貸的成本。至於認沽權證,發行商會在權證行使時獲得標的股票,認沽權證持有人需調配資金購入標的股票以備屆時能交付標的股票,因此利率上升,認沽權證價值下降。

(5)股息。衡量股息對權證價格的影響,投資者須考慮除權後標的股票價格的下跌幅度。例如,兩份標的股票相同的歐式權證合約,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標的股票在短期的權證期滿之後及長期權證期滿之前派息。一般而言,股價在除權後將下調。股票價格下跌將會降低認購權證的價值,但增加認沽權證的價值。如果標的股票派發股息,則在除息日有關的認購權證價值會下降,而認沽權證價值將會上升。

權證,像期權一樣,是給予持有人的能夠按照特定的價格在特定的時間內購買一定數量該上市公司普通股票的選擇權憑證,簡稱權證。它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它與期權的區別是期權由證券交易所發行而權證由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公司常常把權證作為新股配售的一部分,用權證來吸引投資者認購新股。如果權證標的股票的價值能隨時間增加,那麼權證也能增強股東的信心。

相對於股票,投資權證主要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確定投資的最大風險,在標的股票下跌時,權證持有人的最大損失限定為投資權證的全部成本;第二大好處是可以利用權證的高杠杆性,在股票上漲時,充分享受股票上漲的收益。

與股票相比,權證是一種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投資者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麵的風險:

(1)權證到期價值為零的時效性風險。權證是有一定期限的,持有者應及時在到期日或此之前對價內證行權,因為期滿後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2)權證交易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由於權證是一種高杠杆性的產品,其價格隻占標的證券價格的較小比例,可能出現權證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例如,某日權證的收盤價是2元,標的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第二天,標的股票大跌至跌停價9元,如果權證也跌停,按規定,T日權證的跌停價格為2-(10-9)125%=0.75元。可以看到一天內標的股票下跌10%,而權證下跌62.5%,跌幅比股票大得多。當然,另一方麵,權證上漲時的幅度也可能比股票大。

(3)權證持有人到期無法行權的履約風險。權證實質是發行人和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合同關係。雖然交易所對權證發行規定了一定的條件,但發行人在到期日還是可能因各種原因而無法向權證持有人給付約定的證券或現金。這種情況屬於發行人的違約,權證持有人可以根據權證發行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的約定,追究權證發行人的違約責任。

法國興業證券(香港)衍生工具部董事李錦認為:“權證投資的基本因素是看正股的走勢,而不是看權證本身的技術走勢。權證不是像股票一樣可以長線放著的投資產品,而是需要觀察和盯盤的,以及關注權證的到期日、行權價等。影響權證價格的因素包括正股的價格、剩餘的期限、利率、股息等。”該證券公司副總裁陳立言指出:“如果剩餘期限增加,那麼無論認購還是認沽權證的價格都會上漲;利率的上升會導致認購權證價格上升、股息的增加導致認購權證價格下跌,而認沽權證的情況剛好相反,所投資的權證剩餘期限不宜太短。”

由於權證是金融期貨中風險較高的一種投資,因此對於那些一般的散戶投資者並不建議其選擇這樣的權證。要知道經濟學中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適用於任何一種期貨投資,雖然從一定意義上講,權證可以讓持有人有選擇性地從發行人那裏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標的股票的權證,但正如權證不同的執行方式一樣,所有的給予持有人這種選擇的權證總會有一個特定的到期日,當它到期後將如食品到期後一樣再無實效。

權證是有價值可轉讓的,而且對其進行中長期的投資會更有吸引力。權證是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是一種對市場投機者和對衝者都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由於高度透明,權證也是私人投資者可行的投資工具。這是因為投資權證的成本相對來說要低,為了擁有大量股票而進行的初始投資實際上是很小的。正因為它具有高度透明性,因而持有人可以花錢為自己購買一個股票選擇權,而認股價(執行價)是發行人在發行權證時訂下的價格,權證持有人在行使權利時以此價格向發行人認購或出售標的股票。認股價支付的時候,一定數目標的股票的所有權也在權證發行人和持有人之間發生了轉移。

認購比率是買賣每一單位標的證券所需要的權證數。如果購買股票XYZ的認購比率是3:1的話,那麼權證持有人為了購買1股XYZ的股票就需要3份權證。通常認購比率高,股價就會低,反之亦然。(就指數權證而言,指數倍數會標明在權證上,這個數據是用來決定在到期日應付給持有人金額數目的。)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解釋權證的投資策略。比如說股票XYZ現在的市場價格是每股1.5美元。如果一名投資者想買1000股的話,他需要投入1500美元。然而,如果投資者選擇投資該股的權證(認購比率為1:1)而且權證價格是每份0.5美元的話,同樣投入1500美元,投資者卻有可能擁有3000股。

因為權證價格低,所以它是一種高杠杆性的產品。在權證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既可能獲得巨大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損失。股價和權證價格通常會平行運動,然而由於兩者初始價格上的差別,它們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也會呈現顯著差異。若以百分比計算的話,權證價值的波動往往會在股價波動的基礎上被放大。讓我們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解釋這一點。比如說股票XYZ上漲0.3美元到每股1.8美元,那麼收益率就是20%。然而,如果權證價格上漲0.3美元,即從0.5美元到0.8美元,收益率則是60%。在這個例子中,放大因子可以由初始股價除以初始權證價格計算而來,即1.5美元÷0.5美元=3美元。“3”是放大的倍數,這個數字越大,潛在的資本增值或者損失也會變得越大。

人們可以通過選擇購買不同價格股的權證,但由於其選擇的不一樣,其最終獲利的大小也不會一樣,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權證為投資者所帶來的利益也是不一樣的,如在牛市,權證會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而在熊市,權證會減低投資者麵對的風險。這是因為標的股票的權證價格相對其本身的價格已經很低,權證價格下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沒有股票價格下跌的損失大。

但同任何其他的投資品種一樣,權證自然也存在其特有的缺陷和風險,如權證的高杠杆性,可能會使投資者處於不利的境地,試想想,如果我們把上麵例子的結果反過來,即股票價格及其權證的價格都下跌0.3美元的話,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是20%,而權證造成的損失則是60%。而還有一種不利條件即權證的價值可以跌為零,如果在行權之前發生這樣的事,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最後,權證持有人不像普通股票持有人一樣享有股票,分配股息等權利。盡管權證持有人會被上市公司的任何經營決定所影響,但是他們對公司的運作沒有任何發言權。

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生過一件很著名的事件,當克萊斯勒公司為獲得總額大約為12億美元政府擔保貸款時,權證對這家公司及其投資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克萊斯勒公司用了1440萬份權證為代價來吸引聯邦政府為其貸款作擔保。因為這些貸款可以讓這一汽車巨人避免破產的危險,所以管理層毫不猶豫地發行了這些權證。他們認為這些獎金可能是不必支付的空頭支票。在發行權證的時候,克萊斯勒的股票停滯在5美元左右,因而發行執行價格在13美元的權證看起來不是個壞點子。然而,最後克萊斯勒用了3.11億美元來交割這些權證,因為這時候它的股價飆升到近30美元。對聯邦政府而言,收益是巨大的;但是對克萊斯勒公司而言,這個代價太昂貴了。

由此可見,權證可以補充成為投資組合中有用的投資品種。但是由於其高風險的特征,投資者要密切留意市場的波動。但是從更大的程度上看,這樣一種投資工具隻要使用得當,可以獲得比其他投資方法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