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育儲蓄。因為教育儲蓄是國家為鼓勵城鄉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其最大特點就是免征利息稅,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5%。
一般而言,教育儲蓄在各大銀行的開戶對象為在校四年級以上(含四年級)學生,50元起存,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2萬元。開戶時,儲戶與金融機構約定每月固定存入金額,分月存入,存期分為1年、3年、6年。到期支取時,需憑存折和非義務教育的錄取通知書原件或學校開具的證明原件才能免稅。如果提前支取,存夠1年且提供有效證明的,可按1年定期儲蓄利率辦理,不收利息稅。如存滿兩年,按兩年定期計息。
為了獲得國家免稅優惠效益的最大化,建議首先應盡量用足2萬限額。其次,每次約定存款金額要盡量高些,這樣得到的利息和免稅額的實惠也就多些,因為在同一存期內,每月約定存款數額越小,續存次數就越多,計息的本金就越小,計息的天數也越少,所得利息與免稅優惠就越少。最後,應盡量選擇存期較長的教育儲蓄。因為,學生從接受義務教育到非義務教育需要一定的時間,故應選擇3年期、6年期的教育儲蓄,可以從容地利用好各種優惠政策。
(8)保險賠付及三險可享受免稅政策:一是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二是保險賠款免個人所得稅。三是繳付的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個人所得稅。
(9)費用轉移。一般的做法就是和單位商量,讓其提供盡可能多的設備或服務而相應降低薪酬。這樣就將費用轉移給予單位,自己基本上不負擔費用,使自己的名義薪酬所得降低,從而降低稅負。可以考慮由單位負擔的費用和服務有:交通費、住宿費、用餐費、醫療福利、其他一些特殊工種專用的辦公設備等。由此企業的實際支出沒有變多,甚至還可能有所減少。
還有一些專業人士針對不同的情況也提出了籌劃稅務的方案,可以供你參考:
(1)物業投資巧妙利用退稅優惠。根據此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新通知規定,個人出售自有房屋所得稅率為20%,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20%);
個人所得稅=(轉讓收入-房屋原值-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合理費用)20%(合理費用假定為10%)。
專業人士指出,合理費用是指納稅人按照規定實際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住房貸款利息、手續費、公證費等費用(商品房及其他住房裝修費用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0%)。
比如,張先生於2005年購買的一套房子,假設原值為48萬元,現在以65萬元出售。由於該套房屋在營業稅征收範圍內,所以他需要繳納營業稅、印花稅和個人所得稅。
轉讓房屋需交納的營業稅=655.5%=3.575(萬元)
印花稅=650.05%=0.0325(萬元)
因此,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5-48-3.575-0.0325-4.8)20%=1.7185(萬元)。
該業主所要交納稅費總額為營業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5.326(萬元)。
(2)買車交稅排量越大稅負越高。自2006年4月1日起,乘用車(包括越野車)依據排氣量大小來界定適用不同的稅率,排氣量越小的小汽車,消費稅適用稅率越低。具體稅率情況如下:
排氣量小於1.5升(含)的小汽車,消費稅稅率為3%;排氣量在1.5升~2.0升(含)之間,稅率為5%;排氣量在2.0升~2.5升(含)之間,稅率為9%;排氣量在2.5升~3.0升(含)之間,稅率為12%;排氣量在3.0升~4.0升(含)氣量,稅率為1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消費稅的稅率為20%。
專業人士建議,如準備購買小汽車,可根據自身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排氣量,參照適用稅率作出節稅的安排。對於進口汽車而言,進口到岸價格的申報將影響到進口稅務的適用,所以不同的價格安排將有不同的稅務效果。
對社會上高收入人群來說,稅務籌劃已經成為了他們積累財富的一個重要手段。有位精英人士透露,其實對於大額收入來說,稍微進行一些處理,就可能節約相當大的稅款,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節稅觀念。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目前社會對於稅務籌劃的認識有誤區。稅務籌劃不是富人們的專利,其實在百姓日常的理財活動中普遍存在。
近年來媒體也對稅務總局在稅務籌劃上的態度進行過報道,總局有關官員對“稅務籌劃”作有條件默認,稱“稅收籌劃空間比較大”,但應側重於“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和運用,而不應僅僅停留在利用現行稅收政策的缺陷、不足和漏洞上”。
觀念最重要。不管你是高收入人士還是普通百姓,你都應該具備節稅觀念,合理合法地籌劃稅務。
保險,為你的人生撐把保護傘
任何與投資有關的行動都是存在風險的。根據我國目前絕大多數家庭收入水平來說,其對資金安全的需求遠遠大於投資,在滿足了自身及家庭的基本保障需求之後,才可以考慮各種投資方式,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求來作明智的選擇。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保險都是有必要的。
不過很多人對保險不感興趣,認為保險的收益太低,他們寧肯把資金投在相對風險較高的股票、債券等項目上。但是,真正懂得投資的人都知道: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他們常把資金四等分,平均投資在股票、債券、房地產和保險上。
當前麵三項獲得高收益時,保險正好幫助他們節稅;當前麵3項遭遇失敗時,保險卻能及時保障他們的生活經濟來源,或提供他們東山再起的資金。
這正體現出保險是一種特殊的投資:“平時當存錢,有事不缺錢,發生萬一領取救命錢!”
保險投資是個人理財中的一種財務風險管理,使風險得到分散,避免個人或家庭因為意外傷害而受到更大的損失。
太平洋保險公司的一位客戶經理這樣分析說:“保險產品不僅可以理財,而且在家庭出現意外時,要比其他理財渠道更有保障。”太平洋保險公司資深理財師認為,正確、科學的理財方式,是將自己的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分散風險,兼顧收益與保障。就好比一支完整的球隊,前鋒(股票)、中衛(基金)固然重要,但缺少了守門員(保險),就是不完整的。
首先,需要明白一些關於保險的基本知識。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保險分為若幹類型。保險的分類標準很多,不同的學者、不同的教科書有不同的分法。這裏我們主要使用保險標的、被保險人、實施的形式、業務承保方式、贏利與否來分類,分為以下5種類型:
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與責任保險
根據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和責任保險。
在每一個大類下,又可以細分為若幹小類。例如,在財產保險中,有海上保險、火險、運輸險、工程險等;在人身保險中,有人壽險、健康險、意外傷害險等;在責任保險中,有雇主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產品責任險等。
財產保險是以物或其他財產利益為標的的保險。廣義的財產險包括有形財產險和無形財產險。
人身保險是以人的生命、身體或健康作為保險標的的保險。
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
個人保險與商務保險
根據被保險人的不同,保險可分為個人保險和商務保險。
個人保險是以個人或家庭作為被保險人的保險。
商務保險是以工廠、商店等經營單位作為被保險人的保險。
強製保險與自願保險
根據實施形式的不同,保險可分為強製保險和自願保險。
強製保險又稱法定保險,它是由國家頒布法令強製被保險人參加的保險。
自願保險是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由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而實現的保險。
原保險與再保險
根據業務承保方式的不同,保險可分為原保險和再保險。
原保險是指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所致的損失承擔直接的、原始的賠償責任的保險。
再保險是原保險人以其所承保的風險,再向其他保險人進行投保,與之共擔風險的保險。
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
根據是否營利的標準,保險可分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
社會保險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
保險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轉移風險。買保險就是把自己的風險轉移出去,而接受風險的機構就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接受風險轉移是因為可保風險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研究風險的偶然性去尋找其必然性,掌握風險發生、發展的規律,為眾多有危險顧慮的人提供了保險保障。
(2)均攤損失。轉移風險並非災害事故真正離開了投保人,而是保險人借助眾人的財力,給遭災受損的投保人補償經濟損失,為其排憂解難。保險人以收取保險費用和支付賠款的形式,將少數人的巨額損失分散給眾多的被保險人,從而使個人難以承受的損失,變成多數人可以承擔的損失,這實際上是把損失均攤給有相同風險的投保人。所以,保險隻有均攤損失的功能,而沒有減少損失的功能。
(3)實施補償。分攤損失是實施補償的前提和手段,實施補償是分攤損失的目的。其補償的範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①投保人因災害事故所遭受的財產損失;②投保人因災害事故使自己身體遭受的傷亡或保險期滿應結付的保險金;③投保人因災害事故依法對他人應付的經濟賠償;④投保人因另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蒙受的經濟損失;⑤災害事故發生後,投保人因施救保險標的所發生的一切費用。
(4)抵押貸款和投資收益。保險法中明確規定:“現金價值不喪失條款”,客戶雖然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但客戶有權中止這個合同,並得到退保金額。保險合同中也規定客戶資金緊缺時可申請退保金的90%作為貸款。如果急需資金,又一時籌措不到,便可以將保險單抵押在保險公司,從保險公司取得相應數額的貸款。
同時,一些人壽保險產品不僅具有保險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就是說如果在保險期間沒有發生保險事故,那麼在到達給付期時,所得到的保險金不僅會超過過去所交的保險費,而且還有本金以外的其他收益。由此可以看出,保險既是一種保障,又兼有投資收益。
明白了保險的類別和作用,下麵告訴你挑選保險的一些準則。
買保險是為了給自己未來生活增添保障,因而要慎重。
首先,心理上要放下成見,不要偏聽偏信。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金融企業,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兩種形式,除了分立、合並外,都不允許解散。所以,你可以放下自己的成見放心購買。重點在於,看公司的條款是否適合自己,售後服務是否更值得信賴。
然後要確定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首先考慮自己或家庭的需要是什麼,比如擔心患病時醫療費負擔太重而難以承受的人,可以考慮購買醫療保險;為年老退休後生活擔憂的人可以選擇養老金保險;希望為兒女準備教育金、婚嫁金的父母,可投保少兒保險或教育金保險等。所以,弄清保險需要再去投保是非常重要的。
具體購買時要比較各公司的險種,不要盲目購買。盡管各家保險公司的條款和費率都是經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但比較一下卻有所不同。如領取生存養老金,有的是月月領取,有的是定額領取;同時大病醫療保險,有的是包括10種大病,有的是隻包括7種。這些一定要看清楚、弄明白,針對個人情況,自己拿主意。
要自己研究條款,不要光聽別人介紹。保險不是無所不保。對於投保人來說,應該先研究條款中的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這兩部分,以明確這些保單能為你提供什麼樣的保障,再和你的保險需求相對照,要嚴防個別營銷員的誤導。沒根沒據地承諾或解釋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一定要拿出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清楚保險合同中的規定,因為一旦保險生效,所有的處理都會按照合同辦事,以後覺得自己吃了虧也很難解決。”一位業內人士這麼說。
要考慮保障,不要考慮人情。保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不能轉送。不要因為營銷員是熟人或親友,本不想買,但出於情麵,還沒搞清條款,就硬著頭皮買下,以後發現買到的是不完全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險種,結果是不退難受,退了經濟受損失也難受。
要考慮責任,不要隻圖便宜。“物美價廉”這種事在所有的投資項目上都不太適用。不能光看買一份保險花多少錢,而要搞清楚這一份保險的保險金是多少,保障範圍有多大,要全方位地考慮保險責任。
上麵是一些基本準則,具體到實際的購買行為上,你需要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組合和信譽可靠的保險公司。
投保者在選購保險時比較專業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優秀的保險公司作為自己的投保公司;然後挑選一個優秀的保險代理人作為自己付費的保險谘詢顧問;最後才是在保險代理人的輔助和推薦下挑選具體的保險產品進行組合,從而及時有效地達到保險保障目的。
保險公司當然是選口碑好的大公司,需要考慮四方麵的內容:一是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二是保險公司的商業信譽;三是依據投保險種進行選擇;最後是比較保險公司的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