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安南剛剛經曆了離婚之痛,情緒很低落。娜內不願看到安南消沉下去,給了他很多安慰。安南很感激她,他很快意識到還有更重要的事業等著自己去完成,他不能一味兒女情長。他強迫自己走出了人生的低穀,全身心地投入到聯合國的工作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娜內被安南高貴的品質和超凡的能力深深折服,她發現自己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位好心的“黑馬王子”,她勇敢地向安南拋出了繡球。
其實安南對這位美麗勇敢的瑞典女子也早有好感,隻是第一次婚姻的失敗令他很猶豫。但是真愛最終戰勝了一切,兩人墜入了愛河。
1994年,安南和娜內舉行了婚禮。在簡樸的婚禮上,聯合國的許多要員以及友人都紛紛前來祝賀,婚禮充滿熱烈和喜慶的氣氛。他們的3個孩子也都參加了婚禮,無不為自己再次擁有了完整的家庭而歡欣鼓舞。
安南是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懂英語、法語和幾種非洲語言。他講話溫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誠,頭腦冷靜,富有幽默感。
夫人娜內·拉格爾格倫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一名職業畫家。她對聯合國的工作非常感興趣,目前她最關心的是艾滋病和對婦女的教育問題。她還曾為兒童寫書介紹聯合國。
比爾·蓋茨———世界首富
世界上錢最多的人是誰?比爾·蓋茨。
世界上捐錢最多的人是誰?還是比爾·蓋茨———蓋茨隻給他的孩子留下2%的遺產,其餘全部回饋社會。
說比爾·蓋茨“富可敵國”一點兒也不誇張。有人想出計算蓋茨財富的幾種方法:每秒賺250美元,即每天賺2160萬美元,一年賺78億美元;假如他掉在地上500美元,他才懶得撿,因為要花他4秒鍾,4秒鍾他能賺多一倍;假如蓋茨是個國家,他是世界上第37個富有的國家……人們都知道比爾·蓋茨是微軟帝國的“開國之君”,卻不一定知道,他還是世上最大的基金會的創始人。
有句西方俏皮話說得好:“100塊錢,那是張嚓嚓響的票子;10億塊錢,那是一個1後麵加九個0的數字!”穩坐世界富豪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的蓋茨,發了大財之後怎麼花,很多人替他操心,他自己在很長時間內卻根本沒放在心上。
蓋茨並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出差不坐頭等艙,平時不開豪華車,常常身穿T恤衫,背一個雙肩包,出現在微軟帝國在某個國家的總部。他的朋友雷伯恩說:“他哪像美國最闊的人啊,竟然沒有隨從,好像是閑逛一樣,對我說:‘喂,我們一起去吃熱狗吧。”’他之所以拚命工作,苦心經營,掙到天文數字那麼多的錢,除了讓他從思維中享受到極大的樂趣,另一個動機,是用更多的錢來證明自己的本事。他可沒有想到,花錢也要本事,正如他後來有一次很感慨地說:“有效地花錢,與起初掙到這筆錢相比,幾乎同樣困難。”什麼困難?花錢還不容易,不外乎消費和投資吧?
可蓋茨花錢,高就高在:他大把大把地將錢花在捐獻上。
自打蓋茨與朋友創辦微軟起,無數要求捐款的信件就雪片般飛來,其數量增長幅度與微軟的發展速度、與蓋茨的名氣增長成正比。起初,蓋茨一概置之不理。他雖不算小氣,但繁忙事務耗盡精力,他根本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
蓋茨的父母十分難堪。父親老蓋茨是當地退休律師,母親瑪麗也是有頭有臉的社會活動家,覺得顏麵無光,苦勸他回饋社會。蓋茨卻聽不進去,有時不耐煩地回嘴:“我為社會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我這個企業成功!”
從蓋茨的角度來看,未必沒有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回饋社會的方式,從事高科技事業,不就是給人類造福?微軟公司解決了數萬人的就業,推動了美國和全球經濟的活躍,讓更多的人有了施展才幹的天地,這難道不是對社會的貢獻?但老蓋茨知道,社會對強者的要求更高。他心急如焚,親自出馬幫他打理回信捐款的事務。
促進蓋茨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妻子梅琳達·蓋茨功勞最大。1993年秋天,正在熱戀中的兩人一起去非洲旅行。本來是輕鬆度假,沒想到當地人的生活圖景引起他們心靈的震顫,梅琳達更震驚得難以自持。梅琳達後來回憶說:“我們一路上用目光搜尋走路的婦女,她們是否穿著鞋?———沒有,她們全是赤腳。”
1994年元旦,蓋茨和梅琳達舉行婚禮,蓋茨的母親同一年死於癌症。
他的心靈受到巨大的衝擊,原來埋在如山事務底下的許多事情進入視野,其中就包括慈善事業。他建立資金總額達9400萬美元的基金會,自任首席執行官,梅琳達任總裁,老蓋茨擔任共同主席之一。1998年,正在蓋茨麵臨眾多官司又陷入心靈煎熬時,他讀到《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又受到深深的觸動。這篇文章勾勒出世界上的不同國家在收入、健康保健和平均壽命等方麵的巨大差異:全球90%的疾病發生在貧困國家,但這些國家的人民隻有10%的保健資源。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已經接近或超過80歲,卻有27個國家的人均壽命低於50歲,28億的人喝不到純淨的水,20億人甚至得不到像青黴素這樣最普通的醫藥治療……蓋茨感歎之餘,捫心自問:“我能幹什麼?”
求援信越來越多,老蓋茨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應接不暇。他對兒子說,應該建立基金會,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慈善工作。梅琳達支持,這一次比爾·蓋茨欣然應諾。以前那個被譏諷為一毛不拔的“吝嗇鬼”,開始“揮金如土”地大筆捐贈了。
基金會成立之初,重點是向學校和圖書館贈送電腦。在紀念蓋茨母親逝世1周年時,捐贈給華盛頓大學1000萬美元,建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瑪麗·蓋茨獎學金;又捐獻了100萬美元給西雅圖的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1998年後,基金會的重點轉向衛生保健領域。幾年來蓋茨不斷地向他的基金會,以及其他慈善機構大掏腰包:1999年,捐出50億美元———那年他的財富總額是850億美元,他捐出了十七分之一;2000年,捐出20億美元……2000年1月,他將原來重點為改善全球衛生保健狀況的蓋茨基金會,以及側重普及現代科技的蓋茨學習基金會這兩個機構,合並成一個龐然大物: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以下簡稱“蓋茨夫婦基金會”)。資金總值達到242億美元,成為當今世界上,也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非營利性慈善機構。這個坐落在西雅圖聯合湖湖畔一幢舊建築裏的基金會,業務分布於四個領域:一、全球保健;二、教育;三、圖書館和使用公共信息;四、美國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的發展。其中“全球保健”是蓋茨夫婦基金會投入金錢和人力最多的項目,最能體現他們的初衷。蓋茨指出:“我們全球保健項目的主要目標就是,減少我們和發展中世界的生活方式之間存在的‘過分不平等’”。
此外,蓋茨夫婦基金會另一個主要領域,是“織網”———“圖書館和使用公共信息”項目,主旨是普及電腦網絡,跨越貧國與富國民眾之間的“數字鴻溝”。
從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這一年之間,蓋茨夫婦基金會的捐款項目多達60個,捐款總額高達144億美元,比“山姆大叔”———美國政府還多出了3億美元。據美國《慈善紀事》半月刊2002年初公布的資料,受經濟困難、股市崩盤等因素影響,2001年美國私人慈善捐獻總金額為46億美元,比上一年的110億美元減少了一半多,但在美國前十名最大數額私人捐獻名單中,蓋茨仍然高居榜首。
美國《財富》雜誌在評選“20世紀企業家”時,從數以萬計的人中遴選出四位候選人:亨利·福特、小艾爾弗雷德·斯隆、小托馬斯·沃森、比爾·蓋茨。
桂冠最終戴到福特的頭上,但福特正是蓋茨的偶像,蓋茨的辦公室裏就掛著福特的照片。福特說過:“我將為大眾造一種汽車……它價格低廉,所有工薪階層的人都有能力買一輛。”而蓋茨年輕時的夢想是:“讓每個家庭的桌麵上都有一台電腦!”兩個夢著眼的都是讓每個普通人能擁有和享受。蓋茨從事捐獻,也受到福特建立基金會的極大啟發。
《財富》對“落選”的蓋茨給以高度的評價:“蓋茨根本就沒有掉進錢眼不能自拔。他已經說了,他打算把自己的財富贈送給世人。他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捐助了170億美元(當時的金額)的蓋茨夫婦基金會,不僅是全美實力最雄厚的基金會,也使全世界所有基金會望塵莫及。
他是20世紀最優秀的人物之一。”
蓋茨確實打算把自己的財富都贈送給世人。1999年8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老蓋茨宣布兒子要捐出按照當時計算所擁有的1000多億美元財產,幫助全球遭受艾滋病和瘧疾困擾的病人,隻留給他的孩子每人1000萬美元。盡管給孩子留下的已經是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但是畢竟隻是他全部財產的零頭,而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幾都將通過一生的努力捐出去。後來蓋茨又公布了遺囑:除了給自己三個孩子每人留下1000萬美元和價值一億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餘98%的財產將全部留給以他和他妻子命名的基金會。如今,蓋茨已先後為慈善事業捐贈了256億美元。
有人說,蓋茨不僅是一個富翁,更是一個紳士,一個精神貴族。蓋茨在2004年7月第九次訪華之時,將1000萬美元捐贈給中國百所計算機教室,首批分別建立在北京、河北、陝西、雲南和西藏五所學校的五間計算機教室。此前,蓋茨和夫人共同創建的慈善基金會向中國捐贈4000萬美元,並與中國衛生部合作,為中國西部12個貧窮省區的3500萬兒童免費接種乙肝疫苗。
蓋茨昭示世人,一個人能夠攀登到多高的山峰。
史蒂夫·喬布斯———標誌著一個時代的崛起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誌性人物,同時人們也把他視作麥金塔計算機、iPod、iTunes、iPad、iPhone等知名數字產品的締造者,這些風靡全球億萬人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信、娛樂乃至生活的方式。
喬布斯是改變世界的天才,他憑敏銳的觸覺和過人的智慧,勇於變革,不斷創新,引領全球資訊科技和電子產品的潮流,把電腦和電子產品不斷變得簡約化、平民化,讓曾經是昂貴稀罕的電子產品變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史蒂夫·喬布斯生於1955年。1972年高中畢業後,在波蘭的一所大學中隻念了一學期的書。1974年喬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設計電腦遊戲的工作。兩年後,時年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尼艾克在喬布斯家的車庫裏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他們開發的蘋果II具有4K內存,用戶使用他們的電視機作為顯示器,這就是第一台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個人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