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人們交往範圍日益廣泛,似乎每天都在認識新的麵孔,結交新的朋友。初次認識,總少不了介紹:介紹自己,介紹別人。得體的介紹往往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人們又把介紹稱為交際之橋。

有一次我到一個朋友家裏去串門,大家坐在一塊兒瞎侃,男主人女主人當時忙著給我們做飯做菜,就顧不上張羅照顧我們這些客人了,而我們這些客人都不是一個單位或是一個部門的,大家說著說著就說到孩子選擇職業和考大學報專業的問題了。

有一個女同誌,我們互相並不認識,她四五十歲的樣子,在那兒發感慨,說現在當爹媽不好當,他們家孩子馬上要考大學了,不知道選什麼專業好。因為知道我在大學當老師,於是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就問我如何選擇專業,但其他人並不知道我的職業是老師。我說你們家那是男孩還是女孩,這個男孩女孩報專業是不太一樣的。那女同誌就說我家的孩子是姑娘,我說那你家姑娘可以考慮報師範專業或者報個能夠當大學老師的專業比較好,還說當大學老師既有社會地位而且有教養,作為女孩子來講工作也不累,收入還可以,諸如此類,講了很多老師的好話。

沒想到那個女同誌聽了半天之後就說我們家孩子當什麼都行,就是不當老師。老師多辛苦啊,你看那教授,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的,說完了之後才問我,您是幹什麼的?我說我就是你說的那個越教越瘦的教授。我的回答雖然引來一陣哈哈大笑,但是這位女同誌的尷尬是可想而知的。

而這份尷尬來自於男、女主人的介紹不到位。若是一些客人來到自己家,主人就要把客人進行互相介紹,否則所有人大眼瞪小眼都很尷尬。

下麵再來說一個我的一位朋友講的他自己的故事。

“我被邀請去參加某電視台錄製的春節聯歡會。之前,我在嘉賓休息室和幾個很熟的朋友一起聊天,他們也是被請來一會兒要上節目的嘉賓。我們正聊著時,過來一個小夥子,不知道是工作人員還是到現場去的電視觀眾。而這個時候,我們正在那兒聊普京和布什這兩個總統,哪個人口才比較好,哪個人外形比較好,哪個人個人魅力指數比較高,當然這是大家在那兒隨意聊的話題。有的說是普京,有的說是布什。我們正說著說著時,這個愣頭青就進來了,小夥子大大咧咧地說:‘我看他們倆都不行。’說著便口若懸河地講起了布什為什麼不行,普京為什麼不可以。我們大家都看他,我們都誤認為他是我們這四五個人中間的一個人的熟人,所以我們都對他很友好,都在那兒洗耳恭聽呢。他說完了一大堆話,別人就把他叫走了。留下麵麵相覷的我們,我問:‘這個是誰的朋友?’可所有人都說不認識他。原來這位來無影,去無蹤,留下一段語言之聲的小夥子誰也不認識。”

那麼這個故事暴露出另一個關於介紹的錯誤——自我介紹不到位。

從禮儀的角度來說,什麼是介紹?介紹就是向外人說明情況。介紹我們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自我介紹,也就是說明個人的情況,說明本人的情況。第二類,為他人做介紹,就是在你家來了很多客人,客人之間不認識,你卻跟他們認識。你是第三者,第三方,第三方就應出麵為不相識的雙方做介紹,說明情況,這叫為他人做介紹。第三種情況,在大型活動社交場合中,需要把某一個單位某一個集體的情況向其他人說明,這個叫做集體介紹。此外我們有時候還遇到第四種介紹,業務介紹,介紹一些關於某件產品的性能等。

不論是哪類介紹,都要看準時機,要區分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具體場合,然後用不同的方式來介紹。舉個例子,若是你在看電影,突然邊上來了一個熟人,這時候你在那兒喋喋不休地替不相識的人做一個引見或者介紹合適嗎?大家看電影需要保持肅靜,這種作法有礙於人,不合適。

另外,是誰出麵來做介紹呢?一般的規則就是地位低的人需要首先要向地位高的人說明情況,有時是主人先做介紹,其次是介紹客人。介紹清楚了,才不會發生讓人尷尬的事。

啟示:訓練孩子介紹的能力,可以先讓孩子學會如何介紹自己。讓孩子說清楚自己的情況,可以先讓孩子在親友麵前練習,然後在學校或是陌生人麵前作自我介紹。另外,家裏來了客人,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來介紹家庭成員,給孩子一種他是主人的感覺,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