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的畢業生們,我很抱歉——如果你們不喜歡這樣的開場——我想請你們為我做一件事,請你好好看一看周圍,看一看站在你左邊的同學,看一看站在你右邊的同學。
請你設想這樣的情況:從現在起5年之後,10年之後,或30年之後,今天站在你左邊的這個人會是一個失敗者;右邊的這個人,同樣,也是個失敗者;而你,站在中間的家夥,你以為會怎樣?一樣是失敗者。失敗的經曆、失敗的優等生。說實話,今天我站在這裏,並沒有看到1000個畢業生的燦爛未來。我沒有看到1000個行業的1000名卓越領導者,我隻看到了1000個失敗者。你們感到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我,埃利森,一個退學生,竟然在美國最具聲望的學府裏這樣厚顏地散布異端?我來告訴你們,因為,我,埃利森,這個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比爾·蓋茨,這個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艾倫,這個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學,而你沒有。再來一點證據吧,因為戴爾,這個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還在不斷上升——也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
……你們非常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
你們將來需要這些有用的工作習慣。你將來需要這種“治療”。你需要它們,因為你沒輟學,所以你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哦,當然,你可以,也許,以你的方式進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史蒂夫。但,我沒有告訴你他在為誰工作,是吧?據說,他是研究生時輟的學,開化得稍晚了些。
現在,我猜想你們中間很多人,也許是絕大多數人,正在琢磨:我能做什麼?我究竟有沒有前途?當然沒有。太晚了,你們已經吸收了太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得太多。你們再也不是19歲了。你們有了“內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們腦袋上的學位帽。
嗯……你們已經非常沮喪啦。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現在可能是討論實質問題的時候啦——
絕不是為了你們,2000屆畢業生。你們已經被報銷,不予考慮了。我想,你們就偷偷摸摸去幹那年薪20萬的可憐工作吧。在那裏,工資單是由你兩年前輟學的同班同學簽字開出來的。事實上,我是寄希望於眼下還沒有畢業的同學。我要對他們說,離開這裏。收拾好你的東西,帶著你的點子,別再回來。退學吧,開始行動。
我要告訴你,一頂帽子、一套學位服必然要讓你淪落……就像這些保安馬上要把我從這個講台上攆走一樣必然……(此時,拉裏被帶離了講台。)
生存一點通
盡管拉裏·埃利森認為隻有退學才能成功的觀點有些偏激,但也確實說明了高學曆對於一個人的成功並沒有起到決定作用。確實,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人,都沒有高學曆。而且,拉裏講得也有些道理:大學教育已經讓你們“吸收了太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得太多”,“你們有了‘內置’的帽子”。是的,所有的錯不在於教育,也不在於學曆,是那頂“內置”的帽子阻礙了你的成功。由此可見,我們有太多的東西還沒有在學校裏學會,有太多的東西還需要我們踏入社會後再去補課。
怎樣看到牆外的風景
大學畢業後,黎清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小鎮當教師,工資也很低,這對於一個大學高材生,又有寫作天賦的黎清來說,簡直難以想象。他一邊抱怨命運不公,一邊羨慕那些擁有一份體麵工作的同窗。這樣一來,不僅對工作沒了熱情,而且連寫作也沒興趣。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理想的收入,想跳槽也不是容易的事。
就這樣,兩三年時間匆匆過去了,黎清的教學工作幹得一塌糊塗,寫作上也沒有什麼進展。雖然他托關係、找門路,極力尋找高枝,卻沒有一個好單位肯接納他。
然而,後來發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黎清一直想改變的命運。
一天,全鎮各學校聯合開運動會,這對於一個偏遠小鎮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因而吸引許多觀眾。學校操場四周很快圍出一道密不透風的人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