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與時間比賽,提高生命的價值(3 / 3)

生存一點通

時間是金錢和其他任何東西所不能交換的。歲月匆匆,毫不留情。如果我們虛度了美好的金色年華,學不到知識,掌握不了本領,長大後,就會發現一切都已晚了。哲人說:你想珍惜生命嗎?那就珍惜時間吧!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重要因素。所以,不珍惜時間,就意味著不珍惜生命;而浪費時間,就意味著浪費生命。處在人生最初階段的我們,或許還意識不到時間的珍貴,認為來日方長,其實,我們這個階段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應備加珍惜。

時間的價格

在富蘭克林開辦的書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先生終於開口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1美元。”店員回答。“1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這位男子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又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一定要見富蘭克林。

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美元25美分。”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美元25美分?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一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找1美元,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很吃驚,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由自己引起的爭論吧。這人說:“好吧,我買了。你到底要多少錢?”

“1美元50美分。”

“1美元50美分?你剛才還說是1美元25美分!”

“對,”富蘭克林平靜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低價格就是1美元50美分。”

這位男子默默地把錢放在櫃台上,拿起書走出去。

這位著名的發明家和外交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生存一點通

如果我們總是為一些無謂的事忙碌,讓時間白白流走,我們就會一事無成。商人說:時間就是財富;工人說:時間就是產品;農民說:時間就是糧食;我們說:時間就是知識。在學習中,如果我們不充分利用時間,學習的知識必然不牢固,必然影響下一步的學習。

“三餘”求學

董遇是漢代人,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卻不像浮華子弟那樣誇誇其談,嘩眾取寵。

漢獻帝興平年間,為躲避戰亂,董遇和他的哥哥遠離家鄉,投奔朋友。在朋友那裏找到歇腳的地方以後,董遇和他哥哥便上山打柴,背出來賣幾個錢,換一些糧食,借以維持生活。即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裏,董遇仍然沒有放鬆學習,每次出門,都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道:“又累又餓,還不歇一歇,哇啦哇啦的幹什麼!讀書能飽肚子嗎?”董遇聽了,既不生氣,也不泄氣,還是照樣讀他的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為它作了注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聽說他學有專長,紛紛請他講書,他總是告訴人家:“先用心讀吧!讀上百把遍再說。”請教的人見他不肯講解,不免有點失望。他解釋道:“不管什麼書,隻要認真讀上百把遍,邊讀邊揣摩,總會懂得它的意思的;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再講也不遲。”請教的人說:“您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們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呢?”

董遇聽到人家喊叫沒有時間讀書,總是搖搖頭,反問一句:“為什麼不利用‘三餘’?”“什麼叫‘三餘’?”“‘三餘’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冰天雪地,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裏的空閑時間;夜間,黑咕隆咚,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裏的空閑時間;雨天,遍地泥濘,不好出門幹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呀!好好利用‘三餘’,不就可以讀很多書嗎?”

那些人聽了他的話,認識到自己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不會利用時間。於是個個感謝他的教導,高興地辭去了。

生存一點通

董遇這個生長在離亂年代、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的窮人,就是由於善於利用時間,刻苦學習,獨立鑽研,終於成為三國時期的著名學者的。可見,想學習的話,並非真的沒有時間,隻要不怕苦不怕累,時間總會擠出來的。是一年裏的空閑時間;夜間,黑咕隆咚,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裏的空閑時間;雨天,遍地泥濘,不好出門幹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呀!好好利用‘三餘’,不就可以讀很多書嗎?”

那些人聽了他的話,認識到自己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不會利用時間。於是個個感謝他的教導,高興地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