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他們的話語充滿了哲理的光芒、智慧的力量;那些從曲折中走過來的人,他們的經驗飽含了無聲的箴言、無價的金律;即使是平庸之輩,他們的談話裏也可能存在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合理因素。為什麼我們不聽一聽他們的勸告呢?一條有價值的良言,也可能把我們送上成功的捷徑。
鸚鵡的建議
獵人養了一隻老鷹,用於狩獵;還養了一隻鸚鵡,教它說人話。閑暇時,獵人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的一天,獵人去小鎮趕集。他把醃好的肉準備好,打算在市場上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了集市。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了大花臉。
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麵之前,居然被弄得破了相,不由勃然大怒,便在鸚鵡麵前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是一臉凶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僅溫馴,還能生蛋繁殖,一舉兩得。”
獵人聽了,受到了啟發,果然在集市裏用老鷹換了5隻雞。
然而,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秋兩季都沒什麼收獲。
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能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死去。沒有收獲的獵人連自己過冬都很難,更沒辦法管鸚鵡了,結果鸚鵡也沒有撐過嚴冬。
生存一點通
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畢竟是鸚鵡,其思考問題的方式難免受到自身條件的局限。人也一樣,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總是征詢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而絕大多數被征詢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但未必是正確的。所以,我們既要善於向朋友征詢意見,也要善於聽取朋友的意見。對於他人的意見,要結合對方的處境、地位、環境等因素,加以考量,吸取正確的部分,剔除不正確的部分。
鼷鼠的告誡
一對喜鵲夫妻飛到一片大森林裏,選了一棵非常古老的榕樹準備安家。這時,榕樹底下鑽出一隻鼷鼠,對喜鵲說:“喂,喜鵲大哥,這棵樹可不能安家呀!它的根已經爛得差不多了,過不了多久,這棵樹就會倒的!”喜鵲夫妻心想:一隻臭鼷鼠,胡扯什麼呀?這麼一棵粗壯的大樹,怎麼可能會倒呢?它一定是嫌我們占住了它的頭頂,會給它造成麻煩。喜鵲夫妻決定不理睬鼷鼠的勸告,繼續在這棵樹上搭窩。
幾天後,喜鵲夫妻在樹上蓋好了新家。不久,小喜鵲也孵化出來了,一家子生活得很幸福。但好景不長,鼷鼠的預言應驗了。一天,一陣風吹來,老榕樹忽然倒了,砸死了喜鵲媽媽和喜鵲寶寶,喜鵲爸爸悲痛萬分。
“喜鵲大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鼷鼠說,“我天天生活在地下,當然比你更了解樹根呀。”喜鵲悔恨萬分,難過地低下了頭。
生存一點通
生活中,有些人無視他人比自己的經驗多,不聽從勸告,反而自以為是,從而造成了悲劇。每一個人的生活經曆不一樣,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因此每一個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要虛心地聽取他人的經驗之談,以免自己走彎路。
不過一念間
兩個職場失意的青年去拜望一位大師,想向他請教。他們一進門就說:“大師,我們在職場老被欺負,太悲慘了,求你明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這份工作,另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