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管住觜巴,小心讓它出賣了你(2 / 3)

答非所問

曹操很欣賞曹植的才華,因此想廢了曹丕轉立曹植為太子。當曹操將這件事征求大臣賈翊的意見時,賈翊卻一聲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問:“你為什麼不說話?”賈翊說:“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曹操問:“你在想什麼事呢?”賈翊答:“我正在想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招致災禍的事。”曹操聽後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賈翊的言外之意,於是不再提廢曹丕的事了。

在南朝時,齊高帝曾與當時的書法家王僧虔一起研習書法。有一次,高帝突然問王僧虔說:“你和我誰的字更好?”

這問題比較難回答,說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違心之言;說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會使高帝的麵子擱不住,弄不好還會將君臣之間的關係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麼幾個,而臣子卻不計其數,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領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罷,不再提這事了。

生存一點通

說話是有講究的,信口開河容易招人恥笑,實話實說也可能導致麻煩。在許多場合下,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不能直說也無法明說,怎麼辦?采取旁敲側擊的方法,應該是一個好選擇。賈翊和王僧虔如果一味迎合主子,投其所好,就不是一個好臣子;如果直言相告,又會惹得主子不快,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約而同地用迂回戰術回答問題,仔細一琢磨,還真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語言。

自作自受的大灰狼

狐狸和大灰狼是死對頭。有一天,老虎大王生病了,動物們都帶著禮物去探望老虎,隻有狐狸沒有去。於是,大灰狼便乘機在老虎麵前說狐狸的壞話:“大王,大大小小的動物都來探望您,唯獨狐狸沒有來,它這不是不把您放在眼裏嘛!”

老虎聽後,氣得暴跳如雷:“膽大妄為的家夥!我非把它撕碎了不可。”

大灰狼和老虎的話正好被剛剛趕來的狐狸聽見了。狐狸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對老虎說:“大王啊,聽說您病了,我到處打聽治病的偏方,所以來遲了。”

老虎問:“偏方找到了嗎?”

狐狸恭敬地說:“找到了,就是將狼的皮剝下來,趁熱裹在身上,立即藥到病除。”

老虎一聽,馬上咬死了大灰狼,把它的皮剝了下來,披在自己身上。

生存一點通

暗中說別人的壞話,算計別人,坑害別人,其結果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壞話畢竟是壞話,總會露出馬腳。所以,我們要善待他人,特別是要善待朋友,即使雙方發生了小摩擦,也要原諒他人,體諒他人,讓友誼的溫暖化開心頭的寒冰。

秀才買柴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麵前。

秀才問他:“其價若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幹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生存一點通

對先生要說書,對屠夫要說豬。這是古人說的,意思是對什麼人要說什麼話,用簡單、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自己的信息,如果話題離對方的本行太遠,既不能被對方理解,也引起對方的興趣,其結果必然冷場,達不到應有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句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二憨請客

二憨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特別邀請了四個朋友到家裏來吃飯。其中三個人準時到了,隻剩下一人,不知何故,遲遲未到。

二憨有些著急了,不禁脫口說出:“急死人了!該來的怎麼還沒有來呢?”

座上一個朋友聽了,很不高興,說:“你說該來的還沒來,意思是說我們不該來嗎?那我就告辭了,再見!”說完,氣乎乎地走了。

本來差一個,如今又走一個,二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脫口又冒出了一句:“真是的,不該走的又走了。”

餘下的兩個客人中,有一位生氣地說:“照你說來,該走的是我們了?好,我走。”說完,起身也告辭而去。

隻剩下一個客人了,二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怎麼辦才好。

最後,留下的這位朋友勸二憨說:“朋友都被你氣走了,以後說話要留神點兒。”二憨無奈地說:“他們全誤會了,其實我不是說他們。”最後這位朋友一聽,臉上再也掛不住了,變色道:“你不是說他們,那一定是說我嘍?哼,早知如此,我走好了!”就這樣,請來的朋友全走了。

生存一點通

說話的水平,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也是培養和加深友誼的重要法寶。有人說,對於真正的朋友而言,不應該計較說話的方式。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說話的內容,是一個人內心想法和好惡的外在表現,不掌握好語言的藝術,則容易使人產生誤會,進而傷害了朋友之間的情感,不可以大意。誰的價值最大唐朝時,有一個邊界小國的人到長安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唐太宗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同時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唐太宗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