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時他對科長說:“科長,近來去滑雪了嗎?我女朋友明天休息,約我去滑雪,科長願意帶太太和我們同車去嗎?”
科長聽了以後一邊笑一邊說:“啊,去滑雪,真讓人向往啊,可惜明天不放假,我還是星期天去吧。當然你是佳人有約啊,明天我來給你請假吧。”
前後兩個職員雖然都是向上級請假,前一個得到了不愉快的結果,後一個順利且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原因何在?就在於說話的場合。當科長埋頭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時,你去請假釣魚,當然讓上級惱火。而當臨下班時,工作已經結束,科長正一身輕快地準備回家,此時委婉地請假肯定是會得到理解的。
如果是要和領導談公事,更應該把握進言的良機,因為這往往影響著自己能否升遷和加薪。特別是在領導主動征詢意見的時候,如果有良策,更應該勇敢地表現出來,隻要向領導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就有可能贏得領導的青睞,從而給自己獲得重要工作打下基礎。
某企業的老總在著手安排招聘事宜時,策劃部的一名員工偶爾碰見了他,這名員工率直地說:“老總,看你招聘,我就想起自己當年來公司時的情景,那可是什麼都不怕啊,就特別渴望有一種成就感。所以,我希望能摒棄員工的那種給人打工的感覺,公開地提出‘同企業一同成長’的目標,讓來應聘的每一個人都覺得有奔頭,該多好!”
老總一聽,眼前頓時豁亮開來:這不是個好主意麼?立即對這名員工委以重用,讓他到人事部參與招聘和麵試工作,使他的才能得到進一步發揮。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你是因公還是因私去和領導談話,都要注意講話的方式,說話時的態度,說話的時機。隻有在各方麵都表現得很好,才有可能獲得讓領導欣賞的機會,而自己的話更容易讓人接受。
堅持原則,該出“口”時就出“口”
一味遷就、忍讓隻會讓你成為“懦夫”。該出口時不要計較太多,應該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領導,隻有做到不卑不亢、不媚不俗,才有可能被領導青睞,並得到應有的尊重。
作為下級,尊重領導是第一要務,但在禮貌、謙遜的同時,一定要堅持原則,對於違背原則的事情,還是應該據理力爭,在該反駁時絕不讚同,要勇敢地向領導說出自己的心理話。
貞觀六年,李世民在眾多大臣的奏請下,決定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但大臣魏征卻極力反對。李世民強壓住心裏的怒火,對魏征說:“我希望你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意見,不要有什麼隱瞞忌諱。你認為不能舉行封禪大典,是我治國無方嗎?”
魏征回答道:“不,陛下治國無人能及。”
李世民又問道:“是我的德行不厚嗎?”
魏征道:“德行厚。”
李世民問:“是天下還沒有太平嗎?”
魏征答道:“天下太平了。”
李世民問:“是每年五穀不豐收嗎?”
魏征答道:“豐收了。”
李世民進而不解地問道:“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能舉行封禪大典呢?”
魏征回答說:“陛下如果舉行封禪大典,各地王候都來集會,遠方蠻族酋長,也要隨從左右。可是,今天我國的情況是:從伊水、洛水開始,向東直到大海、泰山,村落稀少,人煙不密,荒草野蔓,望不到邊。這正是把蠻族迎接到我們的心髒地,況且陛下往東邊的泰山去舉行封禪,各國前來參加盛典的使者都會向那裏聚集,遙遠邊地的人們會急速趕來。現在從伊水、洛水的東麵到東海、泰山,此間各處木叢生,大澤遍布,茫茫千裏路途,百姓稀少,炊煙斷絕,雞鳴犬吠的聲音都聽不到,道路荒涼,前進後退都極為艱難。怎麼可以招引那些異域的外族人來,向他們展示我朝的虛弱呢?即便竭盡我國的財力來賞賜他們,也恐怕不能滿足那些遠方來人的欲望;即便朝廷增加免除賦役的年份,也不能補償百姓為封禪所付出的勞苦。”
魏征覺得李世民畢竟還是有雅量的,於是又大膽地就李世民自認為的“功高德厚”直言了:“陛下功業雖高,但百姓受到的恩惠還不夠多;德行雖厚,但恩澤尚未遍及於全國;國內雖已太平,但物資還不足以供封禪;外邦小國雖已表示臣服,但朝廷還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祥瑞雖多次出現,但國家法網還嫌太繁密,刑獄常有;年成雖然好,但國庫糧倉還嫌空乏。”
一席話,說得李世民心悅誠服,大臣們都麵麵相覷。
一陣沉默之後,李世民說:“帝王的賢明與否,不在於是否封禪。如果百姓不富足,外族頻頻入侵,就是舉行了封禪的禮儀,也與桀紂無異。封禪之事,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