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不難有禮,難在得體:與領導說話講策略(2)(3 / 3)

德國最後一代君王威廉二世的總理大臣是布洛親王。他是一位真正的溝通高手,能在關鍵時刻用機智的語言來拯救自己,但他在平時說話時卻顯得很謙恭。而威廉二世傲慢自大,自恃建立了一支較有實力的陸軍和海軍,因此誇口可征服全世界。

有一次,他在英國做客時,仍這麼說,還讓倫敦的《每日電訊報》刊登他的言論。例如,他宣稱他是和英國友好的惟一的德國人。他說,他建立的海軍足以對抗日本軍隊;他說,他獨自一人挽救了英國,使英國免於臣服俄國和法國的勢力之下;還說,由於他的策劃,使得英國羅伯特爵士得以在南非打敗波爾人,等等。

在一百多年的和平時期,從來沒有一位歐洲君王說過如此狂妄的話。整個歐洲大陸立即憤怒起來,尤其是英國,德國政治家也驚恐萬分。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皇帝慌張了,情急之下向總理大臣布洛親王建議,讓他來承擔一切責難,希望布洛親王宣布這全是他的責任,是他建議君王說出這些令人難以相信的話的。

布洛親王當然不願意:“陛下,這對我來說,幾乎不可能。德國人和英國人不會相信我有能力建議陛下說出這樣的話。”

皇帝立刻發起火來:“你言外之意是,你比我聰明,而我是個笨蛋?”

布洛親王知道反駁之後要恭維幾句,便說:“陛下,我絕沒有這個意思,您在許多方麵都勝過我,在陛下解釋晴雨計、無線電報和倫琴射線的時候,我常常是仔細傾聽,對您的才學十分佩服,並覺得非常慚愧,我對自然科學知之甚少,甚至連最簡單的自然現象也搞不清楚。但是,為了補償這方麵的缺失,我學習了某些曆史知識,以及一些可能在政治上,特別是外交上有用的知識。”

皇帝聽到讚美之詞,就不好再責難布洛親王了,表情也由陰轉晴:“我不是經常告訴你,我們兩人互補長短,就可聞名於世嗎?我們應該團結在一起,從此讓我們好好合作吧!”說完,又緊握著布洛親王的雙手,激動地說:“如果有人對我說布洛親王的壞話,我就一拳頭打歪他的鼻子。”

就這樣,謙恭使布洛親王避開了皇帝給他出的難題,相反還趁機與皇帝加深了感情。

不過,謙恭的話語也要得體,有分寸,否則,過分的殷勤也會讓人討厭。

先揚後抑巧勸諫

要想讓領導“聽”自己的話,切忌直言直語,而應該迂回前進,不正麵交鋒,采用先揚後抑的方法去巧妙勸諫,這樣做的效果將會更好。

毫無疑問,領導的尊嚴是不容侵犯的,尊重領導是應該的。但是,領導不是“聖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完美。當領導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後,身為員工的我們,不能直麵領導陳述他的“罪過”,也不能用命令的語氣說“你應該怎麼做,不能怎麼做”。但是,又不能不對公司負責任,為了保住領導“自尊”的同時,又讓他清醒地意識到當前的局勢,我們可以迂回前進,不正麵交鋒,而用先揚後抑的方法去巧妙勸諫。

楚漢之爭的結果是劉邦打敗了項羽,劉邦心裏自然很驕傲,常常問群臣為何能打敗項羽。群臣深諳劉邦勝者為王的心理,於是對他讚美不巳,劉邦遂產生了自滿情緒,執政的積極性慢慢懈怠下來。

一次,劉邦生病後整日留在後宮中,下令不見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嬰等許多身經百戰的元勳都找不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