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省玻璃廠率代表團與美國歐文斯公司就引進先進的浮法玻璃生產線一事進行談判。雙方在部分引進還是全部引進的問題上陷入分歧,我方部分引進的方案美方無法接受。這時,我方首席代表雖然心急如焚,但還是冷靜地分析了形勢,把直接討論變為迂回說服。
“全世界都知道,歐文斯公司的技術是第一流的,設備是第一流的,產品也是第一流的。”我方首席代表轉換了話題,先來了三個“第一流”誠摯而又中肯地稱讚了對方。
“如果歐文斯公司能幫助我廠躍居中國的第一流,那麼中國人民都會感謝你們。”
剛離開的話題,此時,似乎又轉了回來,由於前麵的迂回,已解除了對方心理上的對抗,所以對方聽到這些話時,顯得順耳多了。
“美國方麵當然知道,現在,意大利、荷蘭等幾個國家的代表團,正在同我國北方省份的玻璃廠進行引進生產線的談判,如果我們這個談判因一點小事而歸於失敗,那麼,不但是我們玻璃廠、更重要的是歐文斯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這損失不僅是生意,更多的是聲譽。”
這裏我方代表沒有直接提到談判中的敏感問題,也沒有指責對方缺乏誠意,隻是用“一點小事”來輕描淡寫,目的是衝淡對方對分歧的過度關注;同時,指出萬一談判破裂將給美方造成巨大損失,替對方考慮,這一點,對方無論如何是不能斷然拒絕的。
“目前,我們的確因資金有困難,不能全部引進,這點務必請美國同行理解和原諒,並且希望在我們困難的時候,能伸出援助之手,為我們將來的合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經我方代表的迂回說服,據理力爭,僵局打開了,協議終於按我方的要求簽訂了。
由此可見,在談判時繞個彎子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態度,有時比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更能讓人接受。
未戰先算,把話說得滴水不漏
未坐到談判桌之前,誰先詳細地了解了對方,誰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誰就是談判桌上最後的勝利者。
《孫子兵法》之《始計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未戰時預計能取勝的,是因為取勝的條件多,籌劃周密;而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為取勝的條件不充分,籌劃不周。條件充分,計算周密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不充分就會失敗,更何況不作籌劃,沒有勝利的條件呢?
在談判中也如此。未坐到談判桌之前,誰先詳細地了解了對方,誰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誰就是談判桌上最後的勝利者。
一次,石家莊棉紡三廠廠長張錫民作為紡織業的全權代表,奔赴香港進行設備和市場考察。隨後在上海錦江賓館同香港華森公司和德國廠商進行了進口ROU——Ⅱ型氣流紡紗機的業務談判。
由於張錫民廠長事先已做過大量調查,對市場行情了如指掌,為此,當對方提出售價23萬馬克時,張錫民當即駁回,並壓價25%。這一“回馬槍”殺得談判對手競不知所措,沒想到中方代表對國際市場信息拿捏得如此迅速、準確,摸得這麼透,竟把價格壓低到德國等廠價,不禁大吃一驚,看來自己是小瞧他們了。
在這裏,張錫民之所以能成為談判桌上的贏家,其秘決隻有一個——事前作好了萬全的準備。為了把價格壓到最低限度,他們事先作了大量的相關調查,詳細了解了德國公司的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後才從容上陣。因此,這樣的談判結局當然有利於作好籌劃的一方。
無論你是多麼高明的談判高手,在談判之前,也應該作詳細的調查,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是取得談判勝利的關鍵。在雙方的對陣中,哪一方能夠更好地在交鋒之前調查、研究形勢,就能掌握主動權;算好自己也算好對方,才能取得勝利。有時,哪怕隻是一個不起眼的細節未算到,就會使已方利益蒙受巨大的損失。
鷸蚌相爭 漁夫得利
在談判中,真正的談判高手往往並不急於露麵,當第一方、第二方,甚至更多的人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並最終鬥得兩敗俱傷時,隱藏的談判高手才露出真麵目,來收拾殘局,並最終獲得最大利益。
談判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結果的過程。談判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智慧。因此在談判中,真正的談判高手往往並不急於露麵,當第一方、第二方,甚至更多的人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並最終鬥得兩敗俱傷時,隱藏的談判高手才露出真麵目,來收拾殘局,並最終獲得最大利益。這種成功的談判方法,往往出人意料,因而能取得很好的談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