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父母就非常注重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讚美和表揚,這在美國已經形成一種社會風氣。
在餐館用餐,當5歲的湯姆將自己盤中的食物吃得幹幹淨淨的時候,湯姆的爸爸媽媽非常開心地對他說:“寶貝,你今天可真棒,把晚餐吃得幹幹淨淨的。”而吃完飯出門時,當湯姆一人跑過去用力地推開門時,旁邊的一位老先生微笑地對湯姆說:“小夥子,你可真能幹!”湯姆晚上睡覺了,他安靜地躺下,和爸爸媽媽道了晚安,爸爸媽媽對他說:“今天你的表現非常好,晚安!你一定會做一個好夢的!”
在美國,孩子的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對自己的孩子說著這些讚美的話語。對於別人的孩子,他們同樣也用這樣的言語去讚美他們。
家裏朋友聚會,兩個不到3歲的小男孩在客廳裏玩耍,玩到盡興處,竟拿著水槍往大人身上、屋裏四處噴水。其中一個男孩的媽媽厲聲嗬斥:“快停下,怎麼這麼沒規矩?”媽媽“嗚哩哇啦”地喊了一通,兩個孩子正玩得刹不住車,就像沒聽見一樣,繼續“打水仗”。
這時另一個男孩的媽媽拍了拍手,說:“我知道琳達和比德都是好孩子,知道在屋裏不能亂噴水,看看誰是好孩子先停下來?哎,看琳達是不是最聽話啊?快,比德也不能落後了。”比德猶豫了一下,還想噴,結果琳達搶先放下水槍,大叫:“耶,我勝了,我是好孩子了。”比德也趕緊放下水槍。這個媽媽馬上獎勵:“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來,阿姨領你們出去玩。”兩個孩子高高興興地跟著上了電梯,客廳裏終於安靜了下來。
這就是孩子,表揚的力量總比批評的力量大得多。所以,父母麵對孩子,要多多鼓勵和讚美,這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甚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破侖·希爾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他是世界上著名的勵誌成功大師,他創建的成功哲學和成功原則激勵和鼓舞了世界各個領域、各個角落的人,因此他被稱為“百萬富翁的創造者”。
拿破侖·希爾很小時母親就去世了。有一天,他的父親把繼母領回了家。當這位陌生的女子進入家庭的那一天,拿破侖·希爾很擔心她對自己的態度,就雙手交叉著放在胸前,直立著凝視她,沒有絲毫歡迎的表情。
父親對繼母說:“這就是拿破侖,是希爾兄弟中最壞的一個。”拿破侖·希爾永遠不會忘記他的繼母是怎樣對待父親這句話的。她把雙手放在拿破侖的兩肩上,溫和慈愛而堅定地看著他的眼睛,說:“這是最壞的孩子嗎?完全不是。他恰好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而我們所要做的一切,無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質發揮出來。”
那一刻,拿破侖·希爾意識到自己將永遠有一個親愛的人。在以後的日子裏,他願意聽從繼母的教導,在繼母的激勵下,他努力去追求,做出偉大的成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人,是一種喜歡被別人鼓勵、被別人讚美的動物。心靈如玻璃般脆弱的孩子們,更需要父母的嗬護與賞識。爸爸、媽媽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讚美的話語,就像是一顆自信、自強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伴隨孩子茁壯而健康地成長。
在“讚揚教育”、“賞識教育”備受人們推崇的背景下,有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的讚揚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所以不分場合、不分時機、盲目地對孩子大加褒獎和讚揚,殊不知,讚揚這東西就像珍饈美味一樣,“不合理地進食”或“大吃特吃”也會“反胃”甚至“嘔吐”,讚美和表揚運用不得當,往往會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不良反應”。
梁傑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她經常慷慨地對女兒進行讚揚。女兒今年10歲了,上小學三年級。各方麵的表現都很不錯,而且特別嗜好和依賴表揚。在家裏,不管她做什麼事情,如果梁傑或老爸不及時給予表揚,她就會非常不高興,情緒一下子就從山頂跌入山穀。久而久之,梁傑發現,如果不表揚女兒,她幹什麼都索然無味。因此,他們摸準了女兒的脾氣,平時動不動就表揚她,哪怕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芝麻綠豆大點的成績也大加褒揚。現在,習慣了得到讚揚的女兒,根本無法接受一點點善意的批評。在學校裏也是如此,明明粗心做錯了題,老師點名提醒她,她的反應就異常的激烈,有時候甚至哭鼻子。這讓梁傑夫婦非常傷腦筋:“難道是平時我們對她的表揚太多了?我們這樣無原則地、沒完沒了地表揚會不會最終害了她?這可怎麼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