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父母能夠停下忙碌,靜下來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可愛,都很優秀,都很卓越!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等待著有人去發現和發掘而已。然而,很多時候,父母們都在忙於自己的事,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他們心裏有很多話需要向父母傾訴,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共鳴或支持。家長朋友們,請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和忙碌,而耽誤了您孩子的成長,很多話憋在孩子心裏,越積越多,會讓他們幼小的心靈不堪重負的。
下麵聽一聽這些孩子們的心裏話吧。
“媽媽在我期終考試時,話特別多,每天從單位回到家,剛換上拖鞋,便詢問我複習得怎麼樣。吃晚飯時還不停地嘮叨。可是放了暑假後,她回來就忙這忙那,沒有一點想跟我聊聊的意思,好像一下子變得無話可說了。”一位叫思悅的初中女孩用這樣的抱怨,道出了她暑期遭遇的困惑。
其實,很多學生對暑假生活都有不約而同的感受:“太乏味了!父母與我們的交流溝通太少了。”一位曾想在暑期好好同父母“處一處”的初二男生,說起眼前的暑期境況,也不免有些神色黯然:“爸媽一回家就是燒飯,洗衣服,沒有時間和我交談。每當我一開口,他們便會讓我一邊去,少說廢話,別耽誤幹活。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讓父母聽聽我的想法。”
還有一個初中畢業生,前些時候一直為升學考試而忙碌,如今總算考上了重點高中,父母感到非常滿意,暑期為他開“禁”:可以每天看電視,並給他每天30元的零花錢,但就是嚴禁他走出家門。近日來,他電視是看了不少,但也覺得非常無聊、乏味。事實上,他更渴望父母回家後,能和他多說上幾句話。可是,每當他要開口時,父母總會說:“小孩家,話這麼多幹嘛?”於是,他與大人交流的權利就這樣被剝奪了。“媽媽非常清楚我喜歡吃什麼菜,喜歡穿什麼衣服,但卻不知道我在暑期裏需要什麼。按理說,暑期有的是時間讓我們彼此交流和談心,可是直到現在,我們除了一塊吃飯以外,幾乎沒有機會深談。”
上述幾個孩子的話,聽起來很讓人憂心,其實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多少好吃的、好玩的,而是來自父母心靈的關愛,這種關愛是再優越的物質給予也無法替代的,它是一種心與心的碰撞和共鳴,它需要父母放下家長的身份,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真正走進孩子的心田。
某些時候,孩子可能懾於家長的威嚴,迫於各種壓力,基於各種因素,不能直接麵對麵地向自己的父母訴說自己的心裏話,即使父母想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存在諸多阻礙,這種情況下,單單依靠父母的引導和鼓勵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心理輔導機構或心理專家,通過他們的指導和幫助,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來“引出”或“套出”孩子的心裏話,讓父母從側麵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最近,南星街道水澄橋社區“多樂園”兒童健康指導中心內,“種”上了一棵“傾情樹”,專門用來傾聽孩子們的心事。
說起設立“傾情樹”的初衷,南星街道計生科科長彭燕說:“樹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象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需要我們嗬護的花朵,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傾情樹’就是為兒童開設的一個說說心裏話的空間。當孩子不願意麵對麵和父母交流時,任何時候都可以將自己的願望、苦惱、快樂寫在卡片上,然後懸掛在傾情樹上。”
幼兒園的老師以及社區的心理醫生和保健醫生會輪流擔任誌願者,定期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也將這些問題的答案掛在樹上,便於兒童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答案。
如今,傾情樹上,已經掛了許多小卡片。
“為什麼爸爸媽媽要做這麼忙的工作,沒時間陪我?樂樂。”“這個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爸爸媽媽不陪你,並不代表不愛你,爸爸媽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讓你過得更幸福。爸爸媽媽今後會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你。”這是樂樂和她的父母掛在“傾情樹”上的一段心裏對話。
“今天媽媽又罵我了,其實她並不知道我所做的好事,就知道罵我,那生我又有什麼用呢?苗苗”“媽媽肯定是愛你的,今後你可以主動跟媽媽溝通,如果媽媽批評你錯了,會向你道歉的!”這是苗苗和媽媽通過“傾情樹”進行的一次抱怨與道歉。
“我很愛吃肯德基,但媽媽不讓我吃,這是為什麼呀?”“肯德基是油炸食品,偶爾吃可以,經常吃不利於健康成長的。”
像“多樂園”兒童健康指導中心采取的這種方式就很有借鑒意義,這是一種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的間接方式,既避免了直接麵對麵溝通的某些障礙或尷尬(譬如孩子的膽怯、父母因礙於情麵無法向孩子道歉等等),也讓雙方進行了有效的心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