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心理學中的約拿情結(1 / 2)

什麼約拿情結

馬斯洛在《人性能達的境界》中首次使用了這個詞,最初在他的筆記中稱這種情結為“對自身傑出的畏懼”或“躲開自己的最佳天才”。指的是——我們害怕在最完美的時刻和最完善的條件下,以最大的勇氣變成所能設想的樣子。但同時我們又對這種可能非常的追崇。這種對最高成功、對神一樣的偉大的可能既追崇又害怕的心理,叫做約那情結或者約那情意綜。

認識“約拿”

“約拿”是《聖經》裏麵的一個人物。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並且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一次,神終於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去宣布赦免一座本來要被罪行毀滅的城市——尼尼微城。約拿卻抗拒了這個任務,他逃跑了,不斷躲避著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處尋找他,喚醒他,懲戒他,甚至讓一條大魚吞了他。最後,他幾經反複和猶疑,終於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獲得赦免。“約拿”是指那些渴望成長又因為某些內在阻礙而害怕成長的人。對於約拿來說,他不願意成就神的旨意是因為仇恨。這座他要宣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毀滅他家族的死敵。

上帝要約拿到尼尼微城去傳話,這本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榮譽,也是約拿平素所向往的。但一旦理想成為現實,又感到一種畏懼,感到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將到來的成功,想推卻突然降臨的榮譽。心理學家們把這種成功麵前的畏懼心理稱之為“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的基本特征

約拿情結的基本特征可以分為兩個方麵,一個表現在對自己,一個表現在對他人。對自己,“約拿情結”的特點是,逃避成長、執迷不悟、拒絕承擔偉大的使命。對他人,“約拿情結”的特點是,如果別人表現出優秀之處,他會嫉妒,如果別人受到了祝福,他會心裏難受,如果別人倒了黴,他會幸災樂禍。

簡單地說,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它來源於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它反映了一種“對自身偉大之處的恐懼”,這是一種情緒狀態,並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約拿情結可能表現為缺少上進心,或稱“偽愚”。

馬斯洛給他的研究生上課的時候,曾向他們提出如下的問題:“你們有誰希望寫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誰渴望成為一個聖人?”“誰將成為偉大的領導者?”等等。據馬斯洛記錄,他的學生們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通常的反應都是咯咯地笑、紅著臉、不安地蠕動。馬斯洛又問:“你們正在悄悄計劃寫一本什麼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嗎?”他們通常紅著臉、結結巴巴地搪塞過去。馬斯洛還問:“你難道不打算成為心理學家嗎?”有人回答說,“當然想啦!”馬斯洛說:“你是想成為一位沉默寡言、謹小慎微的心理學家嗎?那有什麼好處?那並不是一條通向實現自我的理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