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運動員叫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借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的學生在高考中屢屢失利,有些實力相當強的運動員卻在賽場上發揮異常,飲恨敗北等。細細聽來,“實力雄厚”與“賽場失誤”之間的惟一解釋隻能是心理素質問題,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而造成。有些人平時“戰績累累”,卓然出眾,眾星捧月,造成一種心理定勢: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再加之賽場的特殊性,社會、國家、家庭等方麵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劇,心理包袱過重,如此強烈的心理得失困擾自己,怎麼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麵是缺乏自信心,產生怯場心理,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那麼,如何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呢?
首先,要認清“賽場”的目的,克服恐懼感,賽場並不可怕,隻是比平常正規一些而已。
其次,要平心靜氣地走出狹隘的患得患失的陰影,不貪求成功,隻求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平。賽場是高層次高水平的較量,同時往往也是心理素質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隻要樹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獲。最終定會交付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