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類型與影響(1 / 1)

挫折心理也稱為失意心理。挫折心理是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青少年懷抱著許許多多的幻想、希望,為將其變成現實,付出了種種的努力甚至做出了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性地不能得到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如果挫折產生於較為重大的目標,如學

業、工作、愛情等方麵,這種挫折可稱之為失敗;如果這種挫折的障礙與壓力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使其處於一種不利身心發展的人生位置,則稱為身處逆境。挫折、失敗和逆境會給青少年帶來失望、壓抑、沮喪、憂鬱、苦悶等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之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的類型

挫折心理的類型主要有三種:

1、妨礙性挫折。這是由於外部環境因素的妨礙而形成的挫折。如“文革”時期某青年想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在考察時發現該青年他祖父是張靈甫,張靈甫是電影《紅日》裏的國民黨匪軍第七十四師師長。由於受反動的“血統論”的影響,人們頭腦裏的觀念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因為其祖父的關係,妨礙了該青年不能入黨,就產生了挫折心理。

2、缺乏性挫折。這是因不具備某種條件而產生的挫折。例如,一考生的考分隻差2分而落榜;一師範生因普通話考核不及格而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這些就是缺失性挫折。

3、剝奪性挫折。這是被他人剝奪了某個條件,難於達到目的所形成的挫折。例如,某中學生想參加學校組織的音樂、舞蹈藝術比賽,報名時被班主任老師以“數學不及格”為由取消了資格。這名中學生因未能展示自己的才華而產生了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的影響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河床的衝涮,便沒有鑽石的璀璨;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正因為有挫折,才有勇士與懦夫之分。記住“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巴爾紮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

首先,挫折幫助你成長。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別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正是通過鼓勵、製止、允許、反對、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身體上的體罰與限製才學得舉止與行為的適應和得當,學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範條件下調整行為。反之,從小無法無天的孩子,一旦獨立生活就會被淹沒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隻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曆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法者”。

其次,挫折增強你的意誌力。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被服務的環境中,從進小學到讀大學,直到工作選擇,都由父母去承受壓力,因而他們對各種困難體驗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沒有堅強的意誌,一旦遇到挫折就被擊垮了。實際上生活中許多輕度挫折,是意誌力的“運動場”,當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會獲得愉快的體驗。心理學家把輕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補品”,因為每戰勝一次挫折,都強化了自身的力量,為下一次應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同時,挫折也有負麵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對於挫折的反應並不相同。一方麵這決定於對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個朋友批評了你,你可能會聽從,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這位朋友的批評曲解,認為有損你的尊嚴,那你的反應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另一方麵,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質上的失落反應激烈。當你追求的目標代表著愛、名譽、地位、尊嚴時,一旦目標喪失,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這是一種負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