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正確認識挫折,增強抗挫折的能力(1 / 1)

挫折,用心理學家的話來說,是因為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狀態,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想做某件事,卻因為種種阻礙而失敗了。以此來衡量,可以說人生充滿了挫折。當你很小的時候你因想學步,剛掙脫大人的手,卻重重的跌了一跤,這是挫折;當你要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父母卻說沒有錢,這是挫折;當你和同伴玩的歡天喜地,父母卻不讓你再玩,這也是挫折;學習上的困難、身體的不適、天災人禍等都是挫折。你為什麼感受不到童年的挫折呢?因為童年時代你的自主意識還沒有形成,對於成功、失敗、幸福、痛苦沒有深刻的體驗。所以你也就無所謂挫折了,而且童年的需要容易滿足,容易替代,所以容易消除。但當走向少年時代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青少年的自主意識漸漸成熟起來,青少年的種種需要在他們自己看來是那麼重要,因而要求得到滿足的願望是那樣迫切,對成功的渴望又那樣強烈,但青少年的能力又是那樣的有限,經驗又如此不足,所以舉手投足都有可能受挫,而此時的一切以及滿足需要的行為都與青少年的自尊心緊密相連,所以一旦受挫,對青少年的自尊心的影響就特別大,青少年感受到的打擊也特別大。

從總體發展水平來看,少年比兒童更易感受挫折,但從個體來看,相同的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驗,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不一樣,對挫折的感受也不一樣,有的人遇到了挫折向挫折挑戰,把挫折作為磨煉意誌的砥石,在挫折中前進,有的人則意誌消沉,一蹶不振,懊悔、怨恨、悲觀失望、自殺厭世等。

青年人是一個從依賴、被保護的少兒向獨立負責的成人轉變的時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並非都是陽光和鮮花,還有泥濘與荊棘,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得經曆幾番磨煉。一個從未經曆過挫折的人走上社會,每一步都可能感受挫折,學會正確的對待挫折,是保護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培養自己當遇到挫折時避免行為失常的能力,挫折是一種痛苦,對有些人會產生情緒騷擾和行為上的偏差,對意誌堅強的人,他卻能使人增長才幹不斷進步。應當要求自己當從事工作或某項活動時,要有成功和失敗的思想準備。努力爭取成功,但也要不怕失敗,失敗了,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前進。

青年人剛接觸社會,經驗不足,閱曆淺,在人生道路上又不能不去實踐,要實踐就要遇到挫折,人生的路途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充滿了驚濤駭浪,隻有這樣才能磨煉意誌,把自己的情緒和精力用到有益的活動中去,使其升華到崇高的方向,產生積極的社會意義。

莫灰心向前看,當遇到挫折時,我們要正視現實,把挫折當成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學會把人生的路標指向今天和明天,而不是沉溺於昨天,向往美好的未來,這是受挫折者最好的自我安慰。

加強意誌鍛煉,意誌是人類戰勝一切困難的保證,貝多芬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青年人尤其應當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