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逆境的感受和對逆境的承認程度不同,與其逆境閾的不同有關。一般來說,逆境閾越低,對輕微的逆境就越敏感,逆境承受力也相應較低;逆境閾越高,對逆境就越不敏感,逆境承受力也相應越高。
逆境閾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與逆境經驗有關。經曆坎坷,有較多逆境經驗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逆境閾要高,逆境承受力和對逆境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也更高。這就像在氣溫較低的時候去水裏遊泳,應該先撩一點水在腿上,再走進沒膝的水中,往身體其他部位灑水,直到皮膚適應了水溫,再縱身躍入波濤中。這樣,無論水多冷也不在話下了。
逆境是人類應對各種不同發展的潛在動力。人對逆境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像其他心理品質一樣,也是以經過學習或鍛煉而獲得的。要提高挫折閾,鍛煉對逆境的適應能力,可以有意識的創設一定的逆境,即不斷地讓自己經受磨難,自找苦吃,自尋煩惱,對自己進行加強意誌、魄力和逆境排解力的訓練,最終使自己能經受住任何殘酷的打擊。
《一千零一夜》裏有一個勇敢的航海家辛伯達,他每次航海歸來,都可以放棄冒險事業,過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卻執著地去尋求那種與大自然抗爭,與海盜博鬥的驚險旅行,而恰恰是這些經曆使他抵抗逆境的能力大大增強,使他一次次大難不死,在航海中安抵陸地。
袁偉民訓練中國女排,讓主力隊員在10:14,隻輸一球就要丟掉全局的危急情況下進行練習,一球一球往回扳。這就使中國女排在世界比賽出現類似局麵的關鍵時刻,心理穩定、臨場不亂,技術、戰術發揮得好,從而反敗為勝。
特種部隊對士兵進行的應對突發事件、複雜情況以及在孤島、密林、荒漠、高原等特殊條件下的生存和衝擊訓練,就是為使他們一旦遭遇類似情況,能夠從容自若,銳不可擋。挫折適應能力提高,同樣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