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罕斯就背著一塊沉重的磨刀石往家走。他想自己以後一定能過上幸福的日子,以後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但這塊磨刀石實在是太重了,沒走多遠,罕斯就累得受不了了。
他又累又渴,就到井邊喝水,一不留神,磨刀石掉到井裏去了。
罕斯突然感到自己擺脫了好大的累贅,覺得自己輕鬆快活,簡直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讀了這則童話後,大多數人可能都會笑罕斯蠢。他本來有那麼一塊石頭大的金子,可現在什麼都沒有了,竟然還如此開心。
你可能還會這樣假設:如果是我,絕不會做用金子換馬再換豬再換石頭的傻事,也絕不因失去了唯一的東西而感到高興。我一定會先找一塊石頭,然後想方設法地用它換來一隻鵝,再換來一頭豬、一頭奶牛、一匹馬,最後再把它換成一塊石頭那麼大的金子,再用這塊金子換房子換地,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可事實上,當我們擁有了那塊石頭後,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掉到一個陷阱裏。從此以後,我們便會為此東奔西走,緊張慎重,患得患失,唯恐這些東西有一絲一毫的閃失。這樣的人活得並不自在,並不輕鬆,可真算得上是“熙熙攘攘為名利,時時刻刻忙算計”,結果往往會“算計來算計去最終算計自己”。正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在痛苦與無聊,欲望與失望之間搖晃的鍾擺,永遠沒有真正滿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從這個角度講,看似愚蠢的罕斯或許才是生活的智者,至少他能不計得失,當我們還在為丟掉了那塊“石頭那麼大的金子”而煩惱時,罕斯早已明白“丟掉為之所累的重擔是輕鬆而快樂的”。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回首往事時,才會發現,我們留下的是煩惱痛苦的一生,而像罕斯一樣能夠看淡得失的人留下的則是幸福和快樂的一生。
大概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杆秤,在秤的兩頭分別寫著兩個大字:“得”與“失”。在患得患失之間,我們收獲的可能是自我安慰似的坦然,可能是捶胸頓足般的懊惱,也可能是一種是然非然的狀態,而得失的多寡,隻有自己才能算得清楚,說得明白。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保持平常心,不去想得失,就能獲得更多的收獲,反之,越是在意得與失越容易誤入歧途,得不償失。
古時候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後羿。他練就了一手百步穿楊的好功夫,立射、跪射、騎射樣樣都能百發百中。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夏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目睹了後羿的神箭功法,很欣賞他的功夫。
夏王想召他入宮,讓他單獨給自己表演一番,以盡情領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夏王命人把後羿找來,帶他到禦花園裏一個開闊的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對後羿說:“今天朕請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射技,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沒射中,那就要削減你的一千戶封地。”
原本很自信的後羿聽了夏王的話,麵色變得凝重起來。他腳步沉重地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但因為心裏想著這一支箭的“重量”,他無法安心,拉弓的手也開始微微顫抖起來,箭應聲而出,卻沒有射到靶心上。
後羿更加緊張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不能集中了,結果一連幾發都沒有射到靶心。
後羿收拾弓箭,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夏王為此心生疑惑,就問手下道:“這個神箭手後羿平時射起箭來百發百中,為什麼今天卻大失水準了呢?”
手下解釋說:“後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的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揮。可是今天他射箭的成績直接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射技呢?看來他的得失心太重,以至於不能專心射箭,有愧於神箭手之名呀!”
患得患失、過分看中自己的利益將會成為我們獲得快樂的大礙。從後羿身上我們應該吸取教訓,別讓任何事擾亂了我們原本平靜的心態,麵臨任何情況時都應盡量保持平常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憂,隻有這樣,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卸下“憂慮”的包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軍的軍營裏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位美國青年被征召入伍,成為新兵訓練中心的一名小兵。在新兵訓練結束的前幾天,他因為害怕上戰場送命而惶恐不安。他的班長察覺到了這個情況,就找到小兵與他聊天。
班長對他說:“你訓練結束後,分到國內部隊與國外部隊的機會各占一半。如果分到國內,你就不用害怕了。”
小兵說:“那倒是啊!”
班長又說:“如果你分到了國外部隊,後勤單位與野戰單位的機會又各占一半,如果分到後勤單位,你也不用害怕了。”
小兵點頭。
班長又說:“即使分到了野戰單位,還有後方與前線之分。如果是後方,你仍然不必擔心。”
小兵又點頭。
“如果分到了前線,仍然有三種可能:平安、受輕傷、受重傷。假如平安,你現在的擔心就多餘了;如果受了輕傷,你也不用害怕;萬一不幸受了重傷,你馬上就會被送回國療傷,你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小兵想了想,說:“那……萬一我傷重致死或者在戰場上犧牲了怎麼辦呢?”
班長笑了笑,說:“死了就一了百了,你永遠都不用擔心、害怕了。”
小兵高興了,說:“對啊,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原來一直困擾自己的事根本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嚴重。
人心是個很微妙的世界,可以容納很大的事,也可以把極小的事無限擴大。更奇怪的是,人們還總喜歡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狂,覺得這些事情不解決就沒有辦法繼續生活,總是把很多事想得過於嚴重。我們在潛意識裏認為一點點小事都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影響我們的工作、影響我們的事業、影響我們的健康,甚至危及我們的生命,偏偏忘記了這件事情的本來麵貌。其實仔細想想,這些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一個燈泡壞了,你就生氣地大罵現在的東西質量不好,你不能看書,不能寫字,看不清路,簡直是什麼都幹不了了,一個燈泡就這樣打亂了你平靜的心。一個電話沒接到,按著來電顯示的號碼打回去卻沒有人接聽,你心裏就開始不安,猜測著,會不會是張三,會不會是李四,還可能是誰?他們找我會有什麼事?於是你打了一通又一通的電話,沒有結果,轉眼間兩個小時過去了,你仍不知道那個號碼是誰撥的,你開始坐立不安,什麼事情都做不下去了,這個電話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公司裏的人都在加班,你怕領導認為你不努力,即使做完工作也要在公司假裝加班,結果是盡管身心疲憊,卻仍不敢早走一分鍾,你總是害怕,萬一領導對我有看法怎麼辦呢?
其實仔細想想,燈泡壞了,我們不看書、不寫字又能怎麼樣?錯過了一個電話,有可能是打錯的,有可能是推銷商品的,如真的是重要電話,他還會再打回來,即便是錯過了,你仍在過現在的生活,又能怎麼樣呢?領導發現你不加班,或許他會認為你的工作效率高,就算他真的認為隻有加班的員工才是好員工,對你另眼相看,又能怎麼樣呢?你可以忽略他的態度繼續工作,或者換另外一份也許不比現在差的工作,你還用怕什麼呢?
這麼一想,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嚴重。如果你能學會理智地處理問題,輕鬆地看待每件事情,就會發現自己曾經的害怕竟是那麼可笑。
當你再次遇到麻煩的時候,不妨試著做一下一個叫做“那又怎麼樣”的練習。
試著改變對自己提問的方式:把“如果……怎麼辦”改成“如果……又怎麼樣”。比如,“如果我向他表白,可他不喜歡我,我該怎麼辦”變成“如果我向他表白,可他不喜歡我,那又怎麼樣?”“不會怎麼樣,最多就是他知道自己多了一個傾慕者。”又如,“如果下個月房租漲價怎麼辦”改成“如果下個月房租漲價又能怎麼樣”。“如果在合理的情況下漲一點也可以接受,萬一漲得太多,我可以再租別的房子住。”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便可以真正地放鬆身心,不會把那些本來簡單又無關緊要的事人為地變得複雜和嚴重,避免那些並不重要的事情浪費自己的時間,而將精力集中在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視的事情上。
無憂無慮,快樂常在
人們常說,童年時代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無憂無慮,天真無邪,是人生難得的一段好時光。孩子的心清澈透明,真誠而簡單,雖然也會有難過和不開心,但總是能在一瞬間就把痛苦忘記,而去想那些快樂的事情。
我們常說某人“童心未泯”,所說的童心主要表現為無憂無慮,不愉快的事情忘得快,容易滿足,真實不做作,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歡交朋友,不記仇,少猜疑,天真無邪,活潑好動,好奇多問,異想天開等。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驗的豐富,我們往往會給自己穿上一層世故的鎧甲,它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保護我們不受傷害,但在更大的程度上卻限製了我們的行動,使我們負擔沉重,步履蹣跚,很難再有率真與淳樸的感覺,從而失去很多的快樂。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有人能長久地保持一顆童心,不斤斤計較,能及時把痛苦放開,不記恨,不自憐,光明磊落,用善良的心待人,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如果我們在合適的場合下,暫時放棄成年人的角色,找回童年時期天真的感覺,必能讓我們感受到難得的輕鬆與快樂。
安琪某天收到朋友從外地寄來的一份禮物——一隻非常漂亮的風箏。她本以為是送給孩子的,可當她翻看禮品卡時,上麵卻寫著:“送給安琪未泯的童心。”
兒子看到漂亮的風箏,高興得手舞足蹈,請求媽媽帶他去放風箏,外麵蔚藍的天空,陽光燦爛,微風徐徐,的確是個放風箏的好天氣。於是她和兒子一起去了運動場。
安琪讓兒子跑著放,自己則在一邊等著兒子的風箏飛上天,不一會兒,兒子熟練地使風箏在變化莫測的風裏上下翻飛。
“媽媽,您也應該試試!這個禮物是送給您的啊。”兒子鼓勵道。安琪被兒子說得心動了,丟掉羞怯,扯著風箏跑起來,頃刻間,風箏迎風而起,越來越高地飛向碧空,她那久違的、不管不顧的笑聲也隨之飄蕩而去。安琪突然發現,搖曳的風箏觸動了她久已忘懷卻又深藏在心底的童趣。
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兒童般的嬉戲,能使我們從工作重負的壓抑中解放出來,減輕我們的心理負擔,容易使我們感到輕鬆愉快。孩子的世界之所以美好,童心之所以能夠讓人感到快樂,是因為世上一切美好的情感都是因為具備了“真誠”與“純真”的“真”,都是心靈真性情的流露,而童心則是“真”的最直接體現。可以說,隻要有一顆童心,即使青春已逝,容顏已改,我們的心依舊年輕,臉上的笑容也依舊燦爛。我們感受並讚美它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已不再有童真?是否已經開始老去?……當你開始歎息的時候,不妨用“童心”這麵鏡子,來審視一下自己的心靈,重新喚醒已經淡化或泯滅了的童年追求,以放鬆的心情,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比如,某日你路過某個運動場,如果看到有個孩子在蕩秋千,你不妨放下公文包,鬆開領帶,和小朋友一起蕩蕩秋千,如此會讓你覺得在緊張的一天裏,也能有片刻小憩。
你還可以常常到幼兒園、小學校去看看。你可能很快就被孩子們的天真活潑所感染。
翻一翻小時候的照片、作業本、日記本也是喚起童心的好辦法。
看看童話書、連環畫、卡通片,玩玩孩子們的玩具也能讓你重新找到童年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