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每天對煩惱一笑,放飛生活的理想(1 / 3)

將煩惱清理出去

人生在世,憂慮與煩惱有時也會伴隨著歡笑與快樂。正如失敗伴隨著成功一樣,如果一個人的腦子裏整天胡思亂想,把沒有價值的東西記憶在頭腦中,就會感到前途渺茫,感到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所以,很有必要及時清理頭腦中儲存的東西,把該保留的保留下來,把不該保留的予以拋棄。

那些給人帶來諸多不利的因素,實在沒有必要依舊留存於心而耿耿於懷。這樣,人才能過得快樂灑脫一點。

眾所周知,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你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必須尊重別人,記住別人的優點,忘記別人的過失。其次,一個人要學會淡忘自己的成績。有些人稍微取得一點成績就驕傲起來,沾沾自喜,這顯然是造成失敗的一個原因。成績隻能代表過去,一切從零開始,這樣才能跨越人生的新境界。同時,一個人應把自己對他人的幫助看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並樂於忘記。隻有這樣,你的處世之道才能獲得他人的讚許。

有一天,一個人問上帝:“怎樣可以讓自己不痛苦、不難過?”

上帝說:“我有一個辦法,在一個小島上住著四個人,你隻能帶回一個,你就可以不再悲傷。”

這個人來到了荒涼的小島上,荒島上的這四個人名字叫:感性、理性、愛和遺忘。聽說來到荒島的這個人可以帶走他們中的某一個人,他們四個人非常高興,都希望自己離開這裏。

於是,感性和理性吵起來了,吵得不分上下。感性說:“他應該帶我走,因為我可以憑自己的感覺做出判斷。我的感情爆發,就像奔瀉的洪水一般。”

理性說:“如果沒有我理性,人們都將感情用事,隻有我,才可以讓人們永遠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們吵來吵去,一點兒也停不下來。

愛站在一旁說:“你們不要吵了,讓我說兩句。這個世界上的人都缺少愛,沒有愛,一切都是虛無的。”

遺忘在一邊始終沒有說話,來荒島的這個人問遺忘:“你為什麼不說話呢?”遺忘說:“你忘了,你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來荒島的這個人無語……

後來,當這個人再去找他們三個人的時候,卻發現愛倒在血泊中。

“誰殺死了她?”這個人問。感性發瘋似地說:“不是我。是理性。”理性說:“是我們共同謀殺了她。”

最終,這個人帶遺忘離開了荒島,他來到上帝麵前,上帝說:“你做得對,你終於明白了,人要學會遺忘!”

某位男孩因為無法遺忘他心愛的姑娘而最終走向自殺,可見不會遺忘的人往往生活在痛苦之中,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曾經被搶劫的孩子如果無法忘記那段恐懼的經曆,他會生活在怎樣的狀態中。

所以,忘記不愉快的過去,重新播撒希望的種子,用心體驗生活的美好。隻有將痛苦留在過去才能體驗到現在的精彩。

忘記煩惱,讓心靈享受自由

人的煩惱大多是因為糾纏過去的恩怨不放而產生的,自憐的習慣使人一遍遍地回顧曾經的痛苦經曆,一次次地重拾煩惱的感覺。人的內心如果被過去的恩怨和煩惱填滿,便沒有了接受幸福的空間。忘記煩惱,人才有更多的空間容納幸福。

著名作家紀伯倫有一句話:“忘記是自由的一種形式。”忘記曾經的傷害,忘記已發生的痛苦,忘記已經曆的坎坷,隻有這麼做,才能使我們的心靈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

一位苦惱的年輕人背著個大包裹去尋找幸福,經曆了層層荊棘和道道坎坷,來到一條波浪洶湧的大河前。

河上沒有橋,隻有一位清瘦的白發老人駕著獨木舟在河中搖蕩。

老人問年輕人去哪裏,他說他要去尋找幸福。

“是嗎?那你把這個破包裹丟到河裏,然後再去尋找幸福。”

“這可不行,包裹裏麵裝著我一路上跋涉中的孤獨、黑夜的寂寞、跌倒的煩惱、受傷的淚水,靠著它們的陪伴我才走到了今天。”

老人不語,隻是在過河之後要求年輕人把自己也放進包裹裏。

“什麼?”年輕人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的,你什麼都放不下,那我也幫助你渡過這條大河,不過,你應該把我也帶上。”

年輕人恍然大悟,把裝滿煩惱回憶的包裹丟掉,頓時感到步履無比輕鬆,原來這就是自己拚命尋找的幸福。

生活中,人們可以輕鬆地把榮耀和成績放在身後,但要將曾經經曆過的煩惱完全放下來卻是那麼不容易。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有些人至今還對黑暗、饑餓充滿恐懼,入睡前他們要亮著燈、拚命吃東西,這樣才能緩解幾十年前留在心中的壓力。記得文人達克頓曾說過:“除了雙目失明,我可以忍受任何煩惱。”可當他60多歲真正失明時,卻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可以承受這種煩惱的。因為他把失明的煩惱忘記了,憑借著美麗的心靈生活下去。

其實,脆弱的生命本來就不應該背負那麼多沉重的思想負擔。我們在經曆無數次無法抗拒的災難後,可能會萬念俱灰。然而,與人類漫長的生命長河相比,災難的過去永遠都是輕鬆的。所以,遭受了大悲痛和大苦難之後,最主要的是讓未來的快樂更多,幸福更多,而快樂與幸福不會存在於過去煩惱的荒原中,所以要學會忘記苦難,並始終銘記著智者的話:“你前世即使是被冤屈的鬼魂,但在經曆過煩惱的十字架之後,唯一值得守候的也隻有複活節的到來。”

“沒有寶貴的財富,還有珍貴的愛情;沒有珍貴的愛情,還有美妙的青春;沒有美妙的青春,還有健美的身體;沒有健美的身體,還有純淨的心靈……”達克頓用曾經曆練過煩惱卻又忘記了煩惱的純淨心靈告訴我們——苦難並不是可以升值的古董,不要再去回憶過去的煩惱,它隻會讓你的短暫人生迅速貶值。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過去的已經過去,也許我們暫時失去了目前看似美好的東西,然而隻要生命常青,就會有再次崛起的資本。一味地沉浸在失去的煩惱中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隻要我們吸取經驗,樂觀向前,那麼,總會有“得到”的一天。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卻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一個人要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還必須勇於忘卻過去的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無論何時,重溫噩夢就是在不斷地扼殺現在和未來,就是在毫無意義地損害自己。不要沉湎於煩惱,不要在淚眼蒙矓中迷失前行的道路,不要因為你在春天錯失了鮮花而苦惱,因為生命是寬容的,給了我們飽含深意的秋天果實,用勇氣和樂觀來忘記煩惱,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輕鬆,讓心靈留有空間裝載沉甸甸的幸福!

生命不應虛擲於煩惱之中

我們的生命不應虛擲於煩惱之中,而應該盡量簡單,盡量快樂。

青蛙看見蜈蚣行走,感到非常好奇:這麼多腳的動物走起路來那麼輕鬆,它是怎麼安排它的腳運動的。於是青蛙問蜈蚣:“你看我有四條腿,有前後分工,每次都是一蹦一蹦地前進。你們蜈蚣號稱百足之蟲,有這麼多隻腳。我很想知道,你走路的時候,最先邁的是哪隻腳?”為了解答青蛙的疑惑,蜈蚣開始關注起自己走路了,它認認真真地想了幾分鍾,還是沒有拿定主意,該先邁哪隻腳。於是這隻蜈蚣就停在那兒,不會走路了。當然它不是因為真正的殘疾,而是因為它忘了行走的理論,可在此之前,它行走得那麼流暢。

蜈蚣說:“你不能再問我這個問題,而且以後你也不要再問任何有關蜈蚣如何走路的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先邁哪隻腳。我要一思考,我所有的腳都不會動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

可能你會因此而發笑,但是想一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做這樣的事情?

有人曾經問過著名畫家張大千:“晚上睡覺時,這一大把胡子該放在哪裏呢?是放在被子外麵還是放在被子裏麵?”張大千聽了此話後,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他從未注意過這個問題,於是就對這人說:“我還是明天再告訴你吧,我從來沒有注意過,今晚睡覺時注意一下。”

那天晚上,張大千睡覺時,先將胡子擱在被子外麵,覺得不妥,後又將胡子收回到被子裏麵,也覺得很不舒服,於是再把胡子拽了出來,折騰了半夜,也不知怎麼放才好,搞得一夜都沒睡好覺。本來自然而然的事情,現在忽然變得非常複雜了,甚至成了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善於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與善於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一樣,都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許多簡單自然的東西都讓人們複雜化、物質化了。我們已經習慣了追問,金錢、事業,親情、友情、愛情,什麼事情都要刨根問底,不停地追問,卻忘記了自己內心深處最本真的東西。我們離“簡單、自然”的境界越來越遠了。其實很多時候隨心就好了,為什麼要問這麼多的問題,其實生活本來很簡單,就像渴了就喝水,餓了就吃飯的道理一樣。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第歐根尼曾經說過“所有的人都應當自然地生活。所謂自然的就是正常的而不可能是罪惡的或可恥的。拋開那些造作虛偽的習俗,擺脫那些繁文縟節和奢侈享受,隻有這樣,你才能過自由的生活。富有的人認為他占有寬敞的房子、華貴的衣服,還有馬匹、仆人和銀行存款,其實並非如此。他依賴它們,他得為這些東西操心,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這上麵,它們支配著他,他是它們的奴隸。為了攫取這些虛假浮華的東西,他出賣了自己的獨立性——這唯一真實長久的東西。”這一席話一語中的地道出“簡單更容易快樂”的道理。

所謂的“簡單生活”並不是說不求上進,一天到晚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也不是要減少生活內容,降低生活質量,而是指不要人為地製造複雜。它要求生活目標明確,內容明了,不可漫無目的、毫無章法地亂忙一氣,它要求你清醒地認識人生最本質、最重要的東西,並將其緊緊地掌握在手中。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皮魯克斯對簡單生活作出了這樣的解釋:“‘簡單’意味著‘悠閑’,僅此而已。豐富的存款,如果你喜歡,那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要讓金錢給你帶來焦慮。”

曆經數年,這條真理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看看我們周圍的人,他們為占有物質財富——好房、名車等,被欲望折磨得疲憊不堪,習慣了這個物欲橫飛的嘈雜世界,也許隻有到暮年時,才會悲哀地發現,自己的一生,把許多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並不能讓自己快樂的複雜的事情上,而忘記去享受最簡單的快樂。

想想自己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為了一次升職,不得不違背心裏想休息的意願,連續在公司裏沒日沒夜地加班;為了還20年的房貸,不得不換一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為了一筆大額合同,不得不去應酬,精心裝扮,強顏歡笑……問問自己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嗎?為什麼非要這樣不可?你必須要那麼做嗎?

簡單的好處就在此體現出來了:你或者可以不那麼玩命地工作,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升職並不一定是你最好的選擇,或許和家人、朋友共同享受一個美妙的夜晚更讓你感到快樂;你不一定非要擁有一套豪華的房子,一間小一點兒的房子或者租房沒準是更好的選擇,至少你可以省出很多錢來做你更想做的事情,比如旅行、給自己“充電”或者送孩子一件心儀的禮物;如果你能想辦法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就不會那麼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