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他人,陽光普照
隻有理解他人,才能獲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有的人能忍,有的人會當場爆發,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但凡是涵養高的人不會馬上發泄出來,因為他們能權衡利弊,理解他人。
“海納百川”的大氣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毛澤東生前就特別注重教育我們黨的幹部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說白了也就是尊重和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要有博大的包容心。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和逆境,能夠做到包容他人,理解他人的人,一定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
如果到處樹敵,就會把自己的路堵死。這就好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給對方讓開一條路,自己也就多一分前進的希望。如果誰也不讓步,都擠在獨木橋上,雙雙都會掉進河裏。學會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就是為他人開啟一扇窗,他人就有可能為自己打開一扇門。
傑克和約翰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他們一同去曼哈頓出差。早上,他們在旅店點完飯菜之後,約翰說:“我出去買份報紙,一會兒就回來。”過了5分鍾,約翰空手回來了,嘴裏嘟嘟囔囔地發泄著怨氣。“怎麼啦?”傑克問。約翰答道:“我到馬路對麵的那個報亭,拿了一份報紙,遞給那家夥一張10美元的鈔票,讓他給我找錢。他不但不找錢,反而從我腋下抽走了報紙,還沒好氣地教訓我,說他的生意正忙,絕不能在這個高峰時間給人換零錢。看來,他是把我當成借買報紙之機換零錢的人了。”兩個人一邊吃飯,一邊議論這一插曲。約翰認為,報亭的小販傲慢無禮,不近人情,素質太差,很可能都是些“品質惡劣的家夥”。
此時,傑克請約翰在旅店門口等一會兒,自己則向馬路對麵的那個報亭走去。傑克麵帶微笑、十分溫和地對報亭主人說:“先生,對不起,您能不能幫個忙,我是外地人,很想買一份《紐約時報》看看。可是我手頭沒有零錢,隻好用這張10美元的鈔票,在您正忙的時候,真是給您添麻煩了。”賣報人一邊忙,一邊毫不猶豫地把一份報紙遞給傑克,說:“嗨,拿去吧,方便的時候再給我零錢!”
當約翰看到傑克高興地拿著“勝利品”凱旋的時候,疑惑不解地問:“傑克,你說你沒有零錢,那個家夥怎麼把報紙賣給你了?”傑克真誠地說:“我的體會是,如果先理解別人,那麼自己就容易被別人理解。如果用理解來表達需要,那麼自己的需要就容易得到滿足。”
從這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我們周圍一些人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凡事總讓別人包容自己,而自己卻從來不想著去理解別人。久而久之,凡遇到別人不理解自己時,心裏就會立刻不平衡、不自在、不痛快,失去起碼的風度。
郭子儀掃平安史之亂後,成為複興唐室的元勳。唐太宗非常敬重郭子儀,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之子郭曖為妻。
有一次小兩口吵嘴,郭曖見妻子擺出公主的架子,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便脫口而出說:“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告訴你吧,你父皇的江山是我父親打敗了安祿山才保全下來的,我父親因為瞧不起皇帝的寶座,才沒當這個皇帝!”
升平公主聽到郭曖出此狂語,氣得立即回宮稟報皇帝。
唐太宗聽完女兒的話後,不動聲色地說:“你是個孩子,有許多事你還不懂。你丈夫說的都是實情。天下是郭子儀保全下來的。如果他想當皇帝,早就當上了,天下就不是咱們李家的了。”他勸女兒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話,亂扣“謀反”的大帽子,要和和美美地過日子。在唐太宗的勸慰下,公主消了氣,主動回到了郭家。
郭子儀知道這件事後嚇壞了,他聽說兒子口出狂言,幾近謀反,即刻令人把郭曖捆綁起來,押解到宮中麵見皇帝,並請皇帝治罪。
可是,唐太宗卻和顏悅色,一點兒也沒有怪罪的意思,反而安慰郭子儀說:“小兩口吵嘴,話說得過了點頭,咱們當老人的就不要認真了,不是有句俗話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嗎?裝作沒聽見就行了。”
郭子儀聽了這番話,心裏的石頭落了地,感到非常高興。
身為皇帝的唐太宗不僅沒有治郭子儀兒子口出狂言的罪,反而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理解郭曖,顧全大局地去思考問題,是很值得讚揚的。學會理解,是一種智慧。西班牙學者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有句名言:智者尊重每一個人,因為他們知道各有其長,也明白成事不易。
現實社會告訴我們,事業和生活具有多維性。有時候,理解是一個會心的微笑,能化解人的敵意;有時候,理解是一次主動的握手,能溫暖人的心房;有時候,理解是一個真誠的姿態,能改變人的看法。應該看到,每個人都希望他人理解自己,也願意去理解他人。誤解是單向的錯誤理解,持有太多無謂的偏見。理解是雙向的心靈溝通,含有許多積極的共識。我們應少一點兒誤解,多一點兒包容;少一點兒無禮,多一點兒尊重;少一點兒猜疑,多一點兒信任。
常言道:“包容了別人的缺點也就是尊重自己的最好表現”,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經常用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就能很容易地結交很多知心的好朋友,也能使我們的人生增添許多快樂和輝煌。
主動熱情,傳遞溫暖
當被人冷落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熱情地表現自己。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對自己熱情、周到、彬彬有禮;當工作、生活在一個集體中時,同樣希望這個集體對自己熱情、友愛,充滿溫暖。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被人冷落的現象經常發生。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拂袖而去,有的人會給予回擊,有的人因此而灰心喪氣,失去了前進的信心。這些消極的做法往往會因小失大,影響交際效果。由此可見,正確認識和對待這種被冷落的現象,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其實,被冷落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至於是否真的被別人冷落,並不一定。一種可能是別人並沒有有意地冷落你,隻是你的“期望值”過高,而對方的熱情沒有達到你所期望的程度,於是,你感到被冷落了。
另一種是由於某種原因,你的確被對方冷落了。這時,你就應該拿出“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氣度,自覺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並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切不可出現“我是一個客人”這種糟糕的想法,它可能大大地束縛交際行為的主動性。
那麼,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第一,可以先和周圍的人打個招呼,問問對方有沒有需要自己幫忙的事情。
如果同去的老朋友比較多,那就盡可能和他們在一起,大家聚一聚,談一談,玩一玩,相互交流一下近期的情況。
如果是“孤家寡人”一個,那就盡可能主動與身邊的人結識一下,問一問他在什麼單位工作,向他請教一下他的工作內容,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從中找一些話題。
第二,可以主動參與一些娛樂項目。跳跳舞,唱唱卡拉OK,打打撲克,都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還可以做一個忠實的觀眾,為別人鼓鼓掌、喝喝彩,讓自己快樂起來就好。
第三,如果周圍的人也閑著,可以組織一些娛樂項目,大膽向周圍的人提出建議。
第四,主動為別人幫幫忙,比如傳遞一下飲料等,別人會因此認為你是個“勤勞”的人。能幫助別人的人,別人也樂於與你共事,願意邀請你。
各種慶典一般都有宴會,吃飯時是交際的好機會。餐桌上的人相互認識認識,大家談一談,笑一笑,相互禮貌性地敬幾杯,都是很有必要的。千萬別一聲不吭地坐在那兒,那樣不會招人喜歡的。“一人向隅,舉座不歡”,很可能由於你一個人不高興,弄得大家都高興不起來。而“狼吞虎咽”、“不吃白不吃”的樣子也不會給人留下好印象。
總之,當你被人冷落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熱情地表現自己。通過自我表現,不僅可以更多地發現生活中的歡歌笑語,而且完全可以主動地排“冷”取“熱”,甚至化“冷”為“熱”。
謙虛低調,受人尊敬
虛懷若穀的人才能夠容納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智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電視劇《鄉村愛情》裏,村民劉能因為覬覦村主任的位置,一向吝嗇的他不惜血本,把女兒培植的精美花卉贈與每一個村民,為自己拉選票。於是原來的村主任告誡他說:要低調。
的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懂得低調。可是自私、狹隘、喜歡耍點小聰明的劉能是無法體會低調含義的,因此,他才問出了那句話:“低幾個調?”熒屏裏的人物為了完成某種形象或者為了推動故事情節才有此一問,可是仔細分析起來,以劉能的性格,是完全無法把握低幾個調的。因為劉能不能包容,心胸過於狹窄,斤斤計較自己的小利益。他是有點小聰明,也能夠為了他口中的“大局”選擇隱忍。然而,他的欲望過於熾烈,使得他的目的欲蓋彌彰,那些隱忍的行為也因此變得更張揚、更讓人難以接受。
也就是說,不能包容的人難以做到真正的謙虛低調。包容是一種無私、一種境界、一種力量、一種智慧。這種力量和智慧使人擁有一顆平和、坦蕩、自信的心,因為能夠容納他人,所以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態,而不願意張揚。
經過“百家講壇”的曆練後,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一舉成名,他的著作銷量一路攀升。隨之而來的是更熱烈的評論,有的捧之,有的貶之。他受到最多的批評來自所謂的“學者”,最典型的就是這位“學者”批評說:《品三國》乃大眾文化媚俗產物,是對曆史、對經典的庸俗化、粗鄙化。這樣的東西竟然流行,發行量甚至超過《三國演義》,是文化的悲哀、學界的悲哀……
麵對這些批評,易中天非常傷感,但也非常嚴肅。他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麵對麵》欄目的采訪時說:“現在所謂的批評,是被媒體一鍋煮了,一刀切了,其實有很多批評還是經過了一番思考的。”麵對這樣的批評,易中天的態度就是,對於學術性的討論,他願意與之一同探討,而對於那些無端的指責,與其進行爭論隻是浪費時間而已。
在媒體的褒貶中,易中天守住了自己。如果說經過“百家講壇”的曆練,他成名了,那麼經過媒體的褒貶,易中天才真正地“成形”了。他樹立了一個淡泊而熱情的形象:麵對名利,盡量淡薄;麵對學術,保持熱情。
如果沒有包容的態度,易中天就無法做到如此平和,也很難做到謙虛低調。其實,上天賜予每個人的才智幾乎是一樣的,即使在某些方麵具有一定優勢的人,也不應該過於張揚,自以為是。
智叟和愚公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從小他們就在一起玩耍。智叟看起來非常聰明,很多東西一點就通,過目不忘,智叟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頗為驕傲。而愚公就顯得很笨拙,盡管他很用功,但十分的汗水卻很難換回一分的收獲。
最後怎麼樣呢?聰明的智叟自詡是個聰明的人,非常張揚,到處顯示自己的才智,但他一生業績平平,沒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覺很笨的愚公卻謙虛低調,不斷地積累各種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終於成就了非凡的業績,成為那個時代的偉大人物之一。
對此,智叟憤憤不平,以至鬱鬱而終。他的靈魂飛到玉皇大帝麵前,說:“我的聰明才智遠遠超過了愚公,我應該比他更偉大,可為什麼你卻讓他成了人間的卓越者,而我卻終生毫無建樹呢?”
玉皇大帝早就在等智叟了,聽完他的話,充滿同情地對智叟說:“我送每個人到人間之前,都會在他生命的布袋裏放同樣的東西,隻不過我把你的聰明放到了布袋的前麵,而愚公的聰明卻放在了布袋的後麵。你看到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到處張揚,驕傲得不得了;而愚公因為看不到自己的聰明,所以顯得很謙虛、很低調、很努力,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毀掉你的不是我,是你的驕傲自滿啊!”
這個故事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驕傲自滿能毀壞人的卓越,而謙虛低調能挖掘人的潛質。真正聰明的人,不但有著實現夢想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他們絕不停留在自己所表現出的卓越上,而是用包容之心去容納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