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每天對他人一笑,學會處世的藝術(3 / 3)

一個懂得欣賞他人的人不會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而心生嫉妒,他會真誠地欣賞強者的優點和成就,並用自己的大度讓對方折服。有位哲學家曾說過:“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賞,是人類埋藏最深的本性。”天底下幾乎沒有不喜歡被欣賞的人,幾乎沒有被欣賞後而不盡心竭力的人。

某高科技公司銷售部職員小劉對競爭中競爭對手接連獲勝百思不得其解,無論是公司規模還是產品質量,自己所在的公司都勝過對手公司,而在爭取大客戶的無聲“戰役”中,對手公司卻頻頻獲勝。如此下去,對手公司將占據這個行業的大部分市場。

後來,小劉多方收集有關對手公司的資料,發現有個叫趙洋的主管在競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最大優是,善於學習,為人低調、善意,從來不說對手的壞話,甚至就對手公司某些長處給予肯定。在談到一些技術問題時,趙洋都能提供一些解決方案,而對於不懂的技術問題,他能夠大膽承認,並在短期內給客戶一個後續解決方案。在待人接物上,他也是有禮有節。

通過對趙洋的了解,小劉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於是他給趙洋打了個電話,表示了自己對他的看法。後來,兩個人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溝通。此後,兩個人在事業上相互幫助,一對競爭對手不但沒有因為要平分江山而相互敵視,反而成了一對知己。

學會欣賞他人,善於為他人鼓掌,其實也是在給自己加油。當自己沒有成功時,應該真誠地為取得成功的人鼓掌;當自己取得成功時,也要學會為他人鼓掌。相互鼓掌才能相互提高,當善於為他人鼓掌時,才會獲得更多人的喝彩。

其實,沒有競爭對手就沒有進步。麵對日趨激烈的競爭,能否具有欣賞他人的胸襟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這樣的胸襟,才能取長補短、團結協作、共同進步。

欣賞他人需要一種寬廣的胸襟,一種無私的勇氣,一種超然的智慧和一種普度的藝術。欣賞他人可以出自愛才之心、容才之量,也可以出自助人之難、解人之惑。有的時候,這種欣賞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他人的命運。

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做記者時,曾在報紙上發表過一篇關於一個小偷作案的文章。文章最後情不自禁地感歎:“像心理那麼細密、手法那麼靈巧、風格那麼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真直性寫下的幾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當年的小偷因這幾句話猛然深省,把才智用在了正道上,現在已經是台灣羊肉爐連鎖店的小老板了!這是文字和思想的力量,更是欣賞他人、勸人悟道的魅力!

欣賞是一種理解的延伸,是一種知性的壯美,是一種激勵的本領,是一種無窮的力量。它製造了一種平和、平等的關係,排除了誤解和不信任。它通過呼喚真誠與寬容,以人性的暖色、人文的關懷感化了他人,升華了自我。因此,欣賞他人始終是一種動力和活力。在這一點上,培根的話最為經典:“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賞。這對不少人獲取人格的力量,確定價值的標準,樹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進的勇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一個人能由衷地欣賞他人,主動地關心、幫助他人,就會得到他人的欣賞和關懷,自然也就會感到幸福。多一點欣賞,少一點挑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是至關重要的。

成人達己,成己為人

用一根繩子的兩頭分別係在一隻雞的左腿和另一隻雞的右腿上,結果是一個往右奔,一個往左掙,鬧得不亦樂乎,可惜都還是停留在原地。人以萬物之靈自詡,知道利用雞的這種致命弱點,但我們自己卻常犯類似的錯誤。譬如一些人一直認為幫助了別人,就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

一窩螞蟻多達幾萬隻,但多而不亂,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大家既沒有挑肥揀瘦,也沒有互相推諉,而是各盡所長、團結合作、配合默契。可見,束縛我們的並不是外界的客觀因素,而是我們自己那顆不肯與人方便的心。

羅曼·羅蘭曾經說:“要有光!太陽的光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心的光明。”無論社會之光是強還是弱,都不能丟失個人的心之光。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先生認為,“沒有包容心的強者,不外是個庸俗匹夫”。無論人生是輝煌還是黯淡,身處高峰還是低穀,都要有包容心,要想著那些還處在危難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盡力攙扶他們一把。

表哥大龍第一次從澳門來,小龍開車去機場接他。一路上,小龍熱情地想和表哥攀談,聊家常,可表哥卻表現得很冷淡,也不主動說話,小龍感到十分沒趣,也不再說話,車裏漸漸安靜下來。

進了市區,街上的行人和車輛多了起來。小龍不斷地按著喇叭在車水馬龍中穿梭,表哥時不時瞅他一眼,但沒說什麼,小龍也沒在意。

這時前方有個婦女正領著一個小姑娘準備過馬路,小龍瞅個空子,猛地踩下油門,一轉方向盤,從她們麵前衝了過去,心想一定嚇她們一跳:小樣,和機動車搶!

表哥碰了小龍一下:“應該讓人家先過嘛,一個女人領個孩子,道兒這麼窄,萬一撞著……”他瞅了一眼窗外,沒往下說。小龍的臉不禁有些發熱,盡管表哥沒說什麼,可他心裏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一會兒,表哥又轉過臉,對小龍說:“後麵有個鳴笛的120,咱先靠邊,讓它先走。”原來大龍表哥早就注意到後麵那輛鳴笛的120了,小龍沒說話,向右一轉方向盤,救護車從他們旁邊趕了過去,透過120的後車門,小龍隱約看到一個醫護人員和一個晃動著的吊瓶,心裏多少有些慚愧。

表哥前後看了看,說:“這附近有沒有停車場?咱哥兒倆下車抽根煙,聊聊天兒。”小龍不知他什麼意思,但還是慢慢地把車開到了前方小廣場的停車處。

表哥掏出煙,遞給小龍一支點上,他搖下車窗,拍著小龍的肩頭說道:“老弟啊,駕齡幾年了?”

“不長,3年。”

“也不算短,車技不錯。”

小龍嗬嗬一笑,和他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他發現表哥是個很健談的人,他笑著跟小龍講他在澳門的生活,稱讚那個城市的美麗。末了說了一句:“城小道窄,別有一種小家碧玉的風情,隻是這交通多有不便哪。”

“可不是,常有交通事故呢。地方小,沒辦法啊。”

表哥笑了一下,說:“也許吧。不過,路窄人心寬,這是我們那裏的司機們常說的一句話。”

“路窄人心寬?”

“對啊,急促地按喇叭,飛快地超車,有時並不是為了趕時間,也許隻是圖個瀟灑。若是彼此都寬容些,慢慢開,不僅與大家方便,也安全,更可以欣賞沿途風景。心寬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文明和禮節。你看,這座城市這麼美麗,如果多了噪聲、謾罵、交通事故,豈不都是汙點?”

路窄人心寬,小龍這時才了解表哥與他聊天的用心。

抽完煙,表哥掏出他的駕駛證,說:“我來開一段。”

小龍笑笑,坐到副駕駛的座位上,看著大龍表哥全神貫注的樣子,感到車子異常的平穩。他想和表哥聊上幾句,而表哥卻嚴肅地看著前方,輕聲說:“下車再聊。”此時小龍才明白表哥讓他停下車來聊天的用意,也終於理解了他一路上態度冷淡的原因。

中華古諺講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假如每一個人都互不相讓、互不包容,都以自我為中心,那麼無疑每天都生活在爭論、打罵、吵鬧、戰亂之中。和諧也不過是個夢想。生活允許矛盾出現,生活更需要磨合這些矛盾。所以要學會忍讓,懂得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學會寬容,學會體諒,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為人處世,有時候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和處理問題,更容易獲得支持與成功。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包容和理解是化解所有人際關係危機的最好方法。

心胸寬廣,才能容人

包容的前提是具有寬廣的胸懷。心胸寬廣不僅能營造和諧的氛圍,還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矛盾,別人也許在無意間就傷害了自己,如果不是原則問題,要試著以包容之心去原諒對方。心胸寬廣,才能容人,真正聰明的人會用寬廣的胸懷包容別人,會用柔中帶剛的方法妥善解決矛盾,這是人生難得的大智慧。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麵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回避和忍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於是藺相如的門客都以為他畏懼廉頗,藺相如解釋說:“秦國不敢侵略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麵,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麵!”藺相如的包容感動了廉頗,於是他背著荊條前去認錯,最終兩人冰釋前嫌,共同抵禦外來侵略。這就是著名的“負荊請罪”典故。

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可能是由於認識水平不同或者是由於一時的誤解造成的,如果有足夠的包容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就可以贏得尊重,也會讓彼此的矛盾得到緩和。反之,如果心胸狹窄,直接的後果就是傷害感情,影響友誼。

西晉文學家潘嶽在《西征賦》中寫道:“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英國諺語說:“世上沒有不生雜草的花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世,要學會包容。

當人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很深的心靈創傷之後,自然會對傷害者產生怨恨的情緒。但是要明白,怨恨是一種被動的具有侵襲性的情緒,它不僅會讓我們失去歡笑,還有損我們的健康。怨恨情緒更多地危害著怨恨者本人,而不是被怨恨的人。因此,為了自己,也要切除心胸狹窄這個腫瘤。

一位老媽媽在她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條的時候,我都願意原諒他。”

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了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條。”

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豔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會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麵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包容和忍讓,我們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古人說“有容德乃大”,又說“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能載物”。從社會生活實踐來看,包容確實是實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質。做人要胸襟寬廣,要有包容平和之心,這不僅是一種魅力,更是取得成功的一種要素。

所謂海納百川,就是有了大海那樣的胸懷,才能夠百川並蓄。諺語中還常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可撐船”,這些無非是強調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要奉行寬以待人的原則。

一個人的胸懷能容下多少人,就能贏得多少人的尊重和喜愛。“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智者總會用包容這把智慧之劍去斬斷冤冤相報這根扯不完的長線,用宏大的胸懷去感受那一笑泯恩仇的快樂。

《易經》上說,君子應當效法大地,以寬厚的德行負載萬物。做人,首先要以包容為懷,這是基礎。這裏強調厚德的基本原則是直率、方正、寬大。我們應該像大地一樣,容得下萬事萬物。這樣不僅會令我們的事業“有容乃大”,也會令我們的人生境界變得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