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是成功的法寶
艱難險阻是人生對你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崎嶇坎坷也是對你意誌的磨煉和考驗。
苦難是成功的法寶,它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但也可能破壞信心,讓人喪失鬥誌。對於苦難,關鍵在於你怎麼對待。
愛默生曾經說過:“偉大高貴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忍的意誌,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他的初衷與希望不會有絲毫的改變,並將最終克服阻力達到所企望的目的。”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因此當你遇到苦難時要堅持,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潛力,才能使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
作為法國拉貝拉彌公司亞洲總監及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劉麗瑞的成功來自於一千次的被拒絕。
1990年,劉麗瑞跟隨先生去法國定居,從普通的交流都困難,到融入法國社會,直到成為法國高科技企業的高管,劉麗瑞經曆了外人體察不到的艱辛。
這個成功的女人在被問到自己的秘訣時,淺淺地一笑,說:“無外乎是我能經受得住苦難的打擊,能從苦難中發現成功。”
1963年,劉麗瑞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懂事起,她就記得家裏常常吃不上飯。後來父親被打成右派,全家都下放到天津農村。看到姐姐初中畢業就下了鄉,剛剛8歲的劉麗瑞經常坐在鄉間的田崗上,為自己的未來犯愁。
高考恢複後,劉麗瑞在1981年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此後的日子,劉麗瑞順利地畢業、留校,還當上了法律顧問,那時她賺的工資已經是一般人的六七倍。25歲那年,劉麗瑞嫁給了一位研究物理的年輕科學家。1990年,她隨同先生一起去了法國,自此她的人生軌跡出現了大逆轉。
“大家都認為出國是條好出路,事實上對我來說出國卻意味著沒有了路。”劉麗瑞就像進入了一個黑洞,看不見哪裏是希望,“突然覺得自己連孩子都不如,精神上非常痛苦。”
“在困難中,人不能暴躁,否則就會失去能量。”劉麗瑞從讀服裝設計著手,同時學習語言,不斷汲取著營養,再圖發展。
但在經濟蕭條時期,一個外國人要找一份工作實在太難了。每發出一百封信,最多隻有十分之一會有回複,接著再一家一家地去麵試。
有些公司在郊區,劉麗瑞就大清早起床,乘大巴、搭火車,好不容易到了那家公司,卻發現那裏根本不缺人或那份工作不合適,等再回到家時天早已經黑了。
一封封的求職信都石沉大海。劉麗瑞的先生看不下去了,勸她算了,但她就是不願意退回到家裏,僅僅做一個家庭主婦。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劉麗瑞大概總共發出了一千封求職信。但一千次被拒受挫,她就一千次站起來,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不會因此而止步!”
終於,長期的堅持不懈得到了回報。在一千次的拒絕後,劉麗瑞進入了拉貝拉彌,一家專門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移動數碼產品的公司。從小崇尚科學的劉麗瑞很快就在工作中找到了感覺,法律專業背景讓她如虎添翼。最終,她成為拉貝拉彌全球十位高管中唯一的女性。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苦難,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從某種意義上說,苦難是鍛煉意誌、增強能力的好機會,不要一經苦難就放棄努力,隻要你不斷嚐試,就可能取得成功。
世界上有許多人,盡管他們因一時的失敗而失去了所有的資產,但是他們並不是失敗者,他們依舊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有著不可屈服的意誌,憑借這種精神和意誌,他們依舊能夠走向成功。
溫特·菲力說:“失敗,是走上更高地位的開始。真正的偉人,麵對種種成敗,從不介意;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失望,絕不失去鎮靜,隻有他們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你在苦難之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出現了失敗情緒,就想放棄努力,那麼你就已經徹底失敗了。麵對苦難,懷疑絕對不是一種好的發泄方法。你要將失敗感和苦難感以一種新的形式注入信念中去,讓它們轉變成你身上新的“血液”。
紅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是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將煥發出勃勃生機。在漫漫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受苦難也無須憂傷。隻要心中的信念沒有消失,即使淒風苦雨,即使大雪紛飛,也能迎來成功的陽光。
在苦難中成長
拿破侖·希爾告訴人們:世上沒有所謂的失敗,除非你這樣認定。每一個苦難都隻是短暫的,除非你就此放棄而讓它成為永久性的。其實,錯誤讓我們成長且讓我們更富經驗。每次我們嚐試去做,但沒有成功時,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而有助於我們實現最終目標。
隻有在學校教室裏,才會認為一個問題隻有一個標準答案。當你試過一種方法卻行不通時,換另一條途徑吧。你如果認為苦難不過是經驗的學習,那麼你一生中成功的次數將遠勝過失敗。
有一天,上帝召集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吃飯。吃完飯後,上帝取出一對翅膀。
“我有一樣東西想要賜給各位,如果有誰喜歡這件禮物,就可以把它拾起來放在背上。”
一聽到有禮物可以領,動物們便爭先恐後地擠到上帝的麵前。可是當上帝把禮物拿出來放在地上後,動物們卻突然靜了下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去拾禮物。
原來上帝拿出來的禮物是一對毛茸茸的翅膀。
“誰會背這麼重的東西呢?一定會很累的。”動物們心想,於是又紛紛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眼看著地上的翅膀孤零零地躺在那裏無人理睬,上帝感到有些失望。這時,一隻小鳥走過來,看了看地上的翅膀,心想,上帝應該不會虧待我們,所以這個看起來笨重的東西,或許是一種恩賜。
於是,小鳥就把地上的翅膀撿起來,背在了身上。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小鳥輕輕地試著揮動翅膀,沒想到不但沒有感覺到沉重,反而輕盈地飛上了天空。許多動物目睹此景,心中後悔不迭。
大家認為會增加負擔的東西,小鳥卻能夠利用它飛上藍天。一樣的道理,許多時候表麵上看來是苦難、打擊或是挑戰的事情,事實上卻給了人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羅曼·羅蘭曾說過:“我要感謝一切困苦,因為它讓我生命的調色板不是那麼單調,它豐富了我的世界,因為我經曆了,所以我明白,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害怕和慌張。”
亨利在紐約開了一家玩具製造公司,另外在加利福尼亞和底特律設了兩家分公司。
20世紀80年代,他瞄準了一個極具潛力的產品——魔方,開始生產並投放市場,結果市場反饋非常好。於是,亨利決定大批量生產,兩個分公司幾乎所有的資金和人力都投入進來。誰知,這個時候,亞洲的市場已經由日本一家玩具生產廠家占領。等亨利生產的魔方投放到亞洲市場時,市場已經飽和了!再往歐洲試銷,也飽和了。亨利慌了,立即決定停止生產,但已經晚了,大批的魔方堆積在倉庫裏。特別是兩個分公司,已生產的產品幾乎完全積壓,還要騰出倉庫來堆放新產品,亨利的生意在底特律和加州大大受挫。無奈之下,亨利決定從加州和底特律撤出來,隻保留總部,他的財務已經無法支撐太大的架子。
亨利輸掉了第一局。
不久,亨利的財力恢複,於是,在伊朗德黑蘭市設了一個分廠,開拓亞洲市場。但好景不長,兩伊戰爭再度爆發,而且持續時間特別長,亨利的亞洲市場化為灰燼。而此時正逢美國玩具工人大罷工,亨利處於風雨飄搖中的玩具公司立時破產,他血本無歸。
亨利又一次輸了!
亨利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萌發了一個龐大的計劃。他向銀行貸了一筆資金,再度開創一家玩具廠。經過周密計劃,嚴謹的市場調研和銷售分析,他立即決定生產腳踏車,他要在日本廠商打進歐美市場之前重拳出擊。他一炮打響,美洲市場被他的廠家占領,並且在歐洲市場他的廠家也占有優勢。然而,過了一段時期,因為腳踏車市場已近飽和,亨利又決定停止生產,開發另一種產品。
這次他勝利了,並且贏了全局!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是相互轉化的,災難臨頭之時,往往也是人生轉運之日。“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就要有吃苦的準備。人是在苦難中學習,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請記住,雄鷹的展翅高飛,絕離不開最初的跌跌撞撞。
精彩的人生都是在苦難中造就的,苦難是人生的原色。麵對苦難,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它們看做是有益於人生的一種曆練,樂觀麵對。
大詩人紀伯倫說:“當你背對太陽時,你隻會看到自己的陰影。”是的,當人們選擇看事物的陰暗麵時,他們就看不見光明的那一麵;當人們選擇悲觀時,他們便樂觀不起來。
所以,不管什麼情況,請麵對太陽站立吧,那樣,你看到的將永遠是光明。
用笑容抵製磨難
人生多磨難,“苦辣酸甜”苦為先,從少年的磕磕絆絆,到中年的苦惱苦澀,再到老年的病痛折磨,無一不充滿了苦勞之事,但是,沒有苦中苦,哪得甜裏甜。
多吃點苦,我們才能在麵對困難時,充滿克服的勇氣。別害怕挑戰與難題,因為難題越多,我們越能找出解決的方法;更別擔心困境,隻要有突破困境的信心,再險惡的境地我們都能安然度過。
美國著名的殘疾運動員麥吉的不幸一個接著一個,在苦澀的生活麵前,他卻憑著驚人的意誌力,用笑容來抵製磨難,贏得了一個個榮耀。
麥吉從著名的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畢業時隻有22歲,當時他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正是一展才華的大好時機。然而命運卻與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那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一輛18噸重的車從第五大道第34街駛出來時把他撞暈在地,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身在重症病房,左小腿已經切去。
年少的麥吉沒有放棄希望,出院後,開始練習跑步,拉開了其後8年把自己鍛煉成全世界最優秀的獨腿長跑運動員的序幕。麥吉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著,不久他便去參加10公裏賽跑,並把參加這種賽事作為鍛煉自己的機會。隨後他又參加了紐約馬拉鬆賽和波士頓馬拉鬆賽,成績打破了傷殘組紀錄,他終於成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獨腿長跑運動員。
麥吉笑了,這是一個莫大的榮耀,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步,他開始進軍三項全能。那是一項極其艱難的運動,對隻有一條腿的麥吉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正當麥吉躊躇滿誌時,不幸又一次降臨。1993年6月的一天下午,麥吉在南加州的三項全能運動比賽中,騎著自行車以時速56公裏疾馳,帶領一大群選手穿過米申別荷鎮,群眾夾道歡呼。突然,麥吉聽到群眾的尖叫聲。他警覺地扭過頭,隻見一輛黑色小貨車朝他直衝過來。麥吉怎麼也想不明白,比賽場地周圍的馬路幾乎全部封鎖,幾個並未封鎖的十字路口也有警察把守,這輛小貨車是如何闖進來的?然而根本不容他反應過來,這輛車已經如閃電般直衝過來,麥吉的身體隨之飛越馬路,一頭撞在路燈柱上,頸椎“啪”的一聲折斷。麥吉接受緊急脊椎手術後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重傷病房,一動也不能動。麥吉四肢癱瘓了,那時他才30歲。
這一次,麥吉周圍的護士都流淚了,她們為麥吉難過,因為此時命運已經不隻是在開玩笑了,簡直是要將他置於死地。麥吉的四肢都因頸椎折斷而失去功能,但仍保存少量神經活動,使他能稍微動一動——手臂能抬起一點點,坐在輪椅上身體可以前傾,雙手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雙腿有時能抬起兩三厘米。
當別人為麥吉的悲慘遭遇垂淚時,麥吉卻笑了,因為他知道,他的四肢尚有感覺,這意味著他有了獨立生活的可能,無須24小時受人照顧。經過艱苦鍛煉,麥吉能自己洗澡、穿衣服、吃飯,甚至開經過特別改裝的車子。當醫生對此表示驚奇時,麥吉則笑著說這不過是自己的幸運罷了。
命運並不因為麥吉的笑容而減少對他的折磨,接下來的治療讓他吃盡了苦頭。醫院對脊椎重傷病人的治療,好似施行酷刑。他們先給麥吉裝上頭環:那是一個鋼環,直接用螺釘裝在顱骨上,然後把頭環的金屬撐條連接到夾在麥吉身體兩側的金屬板上,以固定麥吉的脊椎。安裝頭環時隻能局部麻醉,醫生將螺釘擰進麥吉的前額時,麥吉痛得慘叫。護士常來給麥吉抽血,把導管插入膀胱,或者把頭環的螺釘擰牢。每次,當有人碰到麥吉時,他都會痛得尖叫。那種痛徹入骨髓,讓人難以忍受。但是痛過之後,麥吉依然露出永遠不變的笑容。
兩個月後,頭環拆掉,麥吉被轉送到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康複中心。麥吉的苦難暫告一個段落。在這家康複中心,麥吉看到許多與自己同病相憐的人,而他對此時的境遇也並不陌生,無非是傷殘、疼痛、失去活動能力,然後康複、耐心鍛煉,所有這些他都經曆過。因此,麥吉反而更加沉靜,他相信自己離幸福不遠,過去那種頑強不屈、永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