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每天對苦難一笑,喚醒沉睡的潛能(2 / 3)

麥吉很喜歡愛默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偉大而高貴的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定的意誌。不管境況變化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從而終將克服障礙,達到所企望的目標。”

麥吉微笑著對自己說:“你是過來人,知道該怎樣做。你要拚命鍛煉,不怕苦,不氣餒,一定要離開這鬼地方。”其後的幾個月,麥吉再度變得鬥誌昂揚,康複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預料。僅僅6個月,他便重返社會,開始獨立生活。又過了大約6個月,他在一次三項全能運動員大會上,以《堅忍不拔和人類精神力量》為題,發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說,事後人人都圍著他,稱讚他勇敢。“麥吉真行!”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命運再苦,麥吉總不忘記對自己笑一笑,告訴自己:我要忍耐此時的痛苦,我要堅持下去,幸福就在不遠的前方。然而,事實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簡單,他的手臂永遠不可能抬到高過頭頂,而且他永遠不能走路了。那一刻,他心如死灰。後來,他認識了一個女人,那女人遞給他一些可卡因,同情地說:“試試這個吧。你苦夠了,沒人會怪你這麼做。”這一次,麥吉哭了,他覺得自己太苦了,於是,他開始臣服於命運的安排。

一天淩晨,吸完可卡因後的麥吉,轉著輪椅來到一條寂靜公路的中央。突然,他認出來,那是阿裏道,他曾在這條公路上跑過馬拉鬆。以前的輝煌,以前的堅忍,以前的笑容又浮現在腦海中,而現在,他卻在這條道上思量去哪裏再弄些可卡因。麥吉打了個冷戰,那個沉靜地接受命運不公的麥吉哪裏去了,那個堅忍不拔的麥吉哪裏去了?

“我才33歲,不想離開這個世界,”麥吉想,“當然我也不想四肢癱瘓,但既然無法改變這個事實,隻能學會好好活下去。”此時,他雖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但有一點很清楚:要是繼續沉淪,他的一生不久就會結束。於是,他試著把自己現在的一張苦臉換成以前從容的笑臉,他想:“也許我的遭遇並非壞事,而是上天給我的美妙賞賜,令我有機會真正了解自己。”

從此,他徹底改變了。現在麥吉住在新墨西哥州聖菲市,他在撰寫論文,主題是神話史上的傷殘男性。他正在加州聖芭芭拉市帕西非卡克研究所攻讀神學博士學位。

生活就像一麵鏡子,如果你用苦臉迎接命運的挑戰,那麼你看到的必然是苦的“鏡像”,相反,你笑一笑,生活也會向你露出笑顏。命運永遠不可能讓堅韌忍耐的人臣服。自助者天助之。當我們無法選擇命運時,不如默默地接受,並且學會改變。

其實,沒有經曆過苦難與困難,又怎麼能知道成功的滋味有多甜美呢?隻要我們多忍耐一下,踏出自信的步伐,就一定能輕鬆地站立在成功的殿堂裏,享受甜美的成功滋味。

學會輕鬆麵對逆境

在逆境中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缺少機會,也不是資曆淺薄,而是缺乏冷靜與沉著。

幸運中並非不摻雜各種擔心與煩惱,而厄運中也並非不存在欣慰與期望。

在逆境中處事,要冷靜應對自身所麵臨的各種危機。當危機持續無法解決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逐漸轉向事情的負麵,集中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焦慮。

危機壓力的心理反應持續存在時,可導致思維過度集中於憂慮的事情,情緒發生一些典型的變化,如易怒、持續害怕和沮喪等。當我們處於這種情緒狀態時,會感到對所麵臨的境況無能為力,並且當我們感到應付乏力時,焦慮就會輕而易舉地壓垮我們。因此,若想提高逆境處事能力,首先應學會調整焦慮緊張的心理。

美國人格蘭·裏吉菲就是通過調整緊張的心理,躲過一次致命的危機逆境。1942年,日軍侵入上海,裏吉菲正住在中國,當時是上海亞洲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日軍占領上海後,派了一個所謂的“清算人”,這個人命令裏吉菲協助他清算保險公司的財產,裏吉菲一點辦法也沒有,除非跟他合作,否則隻能是死路一條。

裏吉菲隻有奉命行事,不過有筆相當於75萬美金的證券,他沒有填在日軍的清單上。這是因為他認定這筆證券屬於香港分公司,跟總公司的資產毫無關聯。但裏吉菲還是擔心萬一日本人發現了這件事,可能會對他非常不利。不幸的是,這件事果然被日軍察覺到了。

當他們發現這件事的時候,裏吉菲並不在辦公室,但辦公室的會計主任在場。後來他悄悄地通知裏吉菲說,那個日本軍官——一個海軍軍官——大發雷霆,不斷地怒號著:“賊!叛徒!侮辱了日本皇軍,真是不要命的家夥!”聽了這話,裏吉菲臉色大變,他覺得自己難逃劫數,一定會被他們關進憲兵隊去。

憲兵隊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拷問室。進去就很難活著出來。

當時,裏吉菲嚇壞了,他覺得自己難逃一死。幸虧多年來他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煩惱時,總是坐在打字機前,打下自己憂慮的問題,以及問題的答案,從而調節一下自己的緊張心理。因此,在那個星期天的下午,裏吉菲馬上到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房間,取出打字機,打出下列的文字:

一、我憂慮的是什麼?我害怕明天早上會被關進憲兵隊裏。

二、我該怎樣辦?

解決辦法:

第一,我可以跟那位日本海軍軍官解釋,可是他不會說英文,若是由翻譯來跟他說明,很可能會把他激怒,那我隻有死路一條。他是個很殘酷的人,大概傾聽完我的辯解,就會將我送進憲兵隊裏。

第二,逃亡?這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監視我的行動,若有逃亡的企圖,很可能馬上被他們發現,派人逮捕而槍斃掉。

第三,我可以躲在房間內,不去上班。如果我這麼做的話,那個日本海軍軍官立即會起疑心,也許會派人來捉我,根本不給我說明的機會,把我關進憲兵隊。

第四,禮拜一早上,我裝著毫不知情照常去上班。很可能那個日本海軍軍官正在忙其他的事,而忘記了這件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裏吉菲決定采用第四個計劃,之後,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緊張焦慮的心情平靜了下來。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照常來到辦公室,那個日本海軍軍官坐在椅子上,嘴裏叼著香煙。他像往常那樣看了裏吉菲一眼,也沒說什麼,六個禮拜之後,他調回東京,於是裏吉菲的煩惱就此告終。

勇敢地正視苦難

要最終戰勝苦難,第一需要的是勇氣,有了勇氣才有信心,才會采取一係列行動。碰到苦難,我們既不要畏懼,也不要回避,而要勇敢地去正視它,並有為打垮它而英勇拚搏的氣魄。

本田是一位性格剛毅的男子漢。他具有一種不懼艱難,知難而進的精神。本田公司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汽車製造業裏崛起,他這位不畏艱難,越挫越勇的領導者實在是功不可沒。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日本通產省製定了有關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政策,為了提高汽車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隻允許2~3個製造汽車的廠家存在。政府也將動用財力支持這2~3家廠商,這就是有名的“特殊振興法”。按此規定,本田技研會社就隻能被封死在摩托車的領域內,或者被豐田汽車會社或日產汽車會社兼並。

麵對這一嚴峻形勢,本田勇敢地接受挑戰。他認真分析了本田技研會社在生產技術上的特點,尋找出發展途徑,並製定出了本田技研會社毅然進入四輪車領域的戰略決策。本田技研會社就是由於這一決定而發展成為今天能夠生產各種轎車的“世界的本田”。

人生處處充滿了挑戰,麵對阻力,隻有迎難而上,才能取得輝煌的成就。在苦難麵前,你表現得越沒有耐性,越不願意正視它,它就越喜歡戲耍你,越喜歡欺負你,這樣你就必敗無疑。

怎樣戰勝自我呢?拿破侖·希爾的朋友科林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

“若幹年前,我實現了人生理想:建築事業蒸蒸日上,有舒適的住宅,兩輛新車,還有一艘帆船,婚姻美滿,應有盡有。”這個故事的開頭充滿了喜慶圓滿,然而,悲劇就在這個圓滿中誕生了。

股票市場毫無征兆地崩潰,一夜之間,搶手的房子無人問津。為償付沉重的利息,科林在幾個月內就耗盡了儲蓄。以為情況壞到不能再壞的時候,太太說要離婚。

不知今後如何是好的科林決定“揚帆駛向夕陽”,沿海岸從康涅狄格州南下至佛羅裏達州。可是到達新澤西州海岸之後,他竟然轉向正東航行,直奔大海。

“幾小時後,我靠著欄杆,‘讓海水吞了我該多容易。’我心想,突然間,船被大浪托高再疾墜。我失去平衡,幸好抓住欄杆,但兩隻腳已浸入冰冷的海水裏。我勉強爬回船上,嚇壞了,心想:‘是怎麼回事?我可不想死。’從那時起,我知道必須振作,才能渡過難關。舊日的生活已過去,必須重建新生活才行。”

科林決定忍受生活的艱辛,接受命運的挑戰。其實,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世上並沒有真正的失敗,因為宇宙萬物隨時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你正在經曆的失敗,其實不過是事物不斷發展變化中的一幕而已。隻要你能夠忍耐,就有戰勝苦難的機會。

有一位隻活了48歲的作家,從小嚴重癱瘓,隻有左腳可以勉強活動,但是他就是憑著這隻左腳寫出了自傳體小說《我的左腳》,他就是愛爾蘭作家克裏斯蒂·布朗。

克裏斯蒂·布朗的一生是忍耐的一生,是挑戰的一生。1933年他出生時,就患了嚴重的大腦癱瘓症。一直到5歲,小布朗還不會說話,頭部、身軀、四肢也都不能活動,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可情況始終沒有什麼好轉。最後連家裏人也失去了信心,認為他可能要這樣過一輩子。

此時的布朗卻毫無意識。直到有一天,躺在床上的小布朗看到妹妹扔下的彩筆,就伸出自己的左腳把彩筆夾了起來,並在牆上亂畫。他畫得正起勁的時候,母親走進來,高興地驚叫:“他的左腳還能活動!”

母親沒放過這個微弱的暗示,她堅信隻要小布朗的腳能活動,他就應該能做許多事情。於是,她便開始教布朗寫字,沒想到第一天,布朗就能用腳寫出3個英文字母。很快,他就能把26個英文字母按順序寫下來。這令全家人感到異常高興。母親不僅讓他學寫字,還讓他看書,並為他買來兒童讀物和世界名著。布朗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饑似渴地閱讀。

也許是上天可憐這對苦苦掙紮的母子,一段時間以後,小布朗竟然能說話了。後來,他向媽媽提出,他想要寫信、做讀書筆記,還想自己寫點什麼。母親有些為難,隻有左腳能活動,他怎麼寫呢?小布朗說:“我可以用腳打字呀。”他將自己的左腳高高抬起,大聲地宣布:“我要用它寫,我要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用腳趾打字的人!”此時的小布朗已經有了忍耐的能力,已經具備了挑戰苦難的氣魄。

母親也看到了布朗的希望,她相信:總有一天,布朗會以自己的方式獨立生存。母親想方設法替兒子買來了一台舊打字機。布朗把打字機放在地上,自己半躺在一把高椅上,用左腳按動鍵鈕。剛開始,由於腳趾掌握不好打字的力度,布朗不是打出模糊不清的字,就是打爛了紙。但布朗一點兒也不灰心,他像著了迷一樣,仍然瘋狂地練習,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布朗都不曾停止練習。累了,就用左腳趾夾著筆畫畫。天長日久,布朗的左腳趾長出了厚厚的繭子。工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他打出了力度適中、清清楚楚的字,而且還能熟練地給打字機上紙、退紙,用左腳趾整理稿件。

打字並不是布朗的最終目標,當他學會打字之後,決心向更高的高峰攀登,那就是寫作。他把自己想寫一部小說的想法告訴了母親,這一次,母親猶豫了。母親知道兒子是個有決心、有毅力的人,她也理解兒子的心情,可是寫作比學習打字不知要難上多少倍,她擔心兒子一旦失敗會受不了,她不想讓這個可憐的孩子再受到任何傷害,平添任何痛苦。另外,她也覺得,兒子還是小孩子,沒有多少生活閱曆,有什麼可寫的呢?於是她勸慰兒子:“孩子,你有雄心壯誌,媽媽很高興。但是,人生的道路是很曲折的,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呢?我看你還是好好休養,讀讀書,畫畫圖畫,玩玩打字機就行了,不要想得太多了。你現在年紀還小,等以後再說吧!”

然而布朗卻異常堅定,他對母親說:“這麼多年,我已經忍過來了。媽媽,人活著就應該有所追求,不是嗎?我雖然是一個殘疾人,已經失去了生活的許多樂趣,但是我不能失去自己的夢想。我要讓別人看到,我不是一個包袱,不是一個多餘的人。”母親驚異於布朗的堅忍與成熟,決定全力支持他。

布朗躺在床上,靜靜地回憶著自己的不幸和坎坷經曆,決定把自己的經曆寫下來,告訴那些在不幸中苦苦掙紮的人,告訴那些和他一樣殘疾的人,要堅強起來,不要屈服於命運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