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向少林寺和尚學習(1 / 2)

小時候,父母常用“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教訓我們。如今,當你成了父親母親,可能你也開始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來要求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一代一代的人都這樣要求下一代?

因為,一個人的外表,包括衣著、坐、立、行的姿勢和言談舉止上,往往表現這個人的修養、稟性、文明和教育程度。因此,它既關係到人的自身素質,也直接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比如歐洲人常常從一個人的舉止判斷他是貴族還是平民,是英國人還是德國人,原因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舉止上有明顯的差別。在英國,非常強調紳士風度,國王喬治四世在評論一位政治家時說:“他絕不是個紳士,因為坐下時上衣的後擺分開了。”

聯係我們自己,不也經常用體態來衡量一個人嗎?我們可能都看到過這樣的人:打扮得男不男女不女,蹺腿斜靠馬路邊,和人說話時,歪著膀子,渾身扭動,東張西望,嘴裏還不時朝地上吐著瓜子皮。如果有人要你和他(她)交朋友,你想你會願意嗎?恐怕不會願意吧,因為你會覺得這個人輕薄、沒規矩、招人厭。

關於站姿、坐姿、走姿應達到怎樣的要求,電影《少林寺》做出了最好的概括,就是:“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

所謂“站如鬆”,就是站姿要挺拔。

人類的祖先本來不是直立行走的,直立行走體現了人類的尊嚴,但也給人類保持平衡提出了難題,想要站得直立、挺拔,並不是很容易的事。因此在軍隊裏,首先要學的就是“拔軍姿”。正確健美的站姿,應該像陳毅的詩裏所寫的那樣:“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其基本要求是:頭正,雙目平視,下頜微收,麵帶微笑,挺胸,收腹,立腰,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雙手在背後交叉或體前交叉,雙腿直立。

良好的站姿能給人以挺拔筆直、舒展俊美、精力充沛、充滿自信的感覺;相反,歪脖、斜腰、屈腿尤其是撅臀、挺腹,則會讓人覺得輕浮,沒有規矩,素質不高。

站立時,最忌諱躬腰駝背或挺肚後仰,或者東倒西歪地將身體倚在其他物體上;兩手插在褲袋裏,叉在腰間或抱臂於胸前,也不是很莊重的站姿。

站立時的姿態像手勢和表情一樣反映著內心的秘密。美國學者亞蘭皮茲曾經研究過人類的行為語言,他認為當一個人雙手抱在胸前,兩腿交叉背靠牆或柱子等依托物站立時,他在心理上是緊張的、防禦性的,表現了對他人的不信任。別人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會覺得這個人會一觸即發,避之唯恐不及,哪裏還談得上同他交往呢?這種站姿可能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同樣,一個人在走廊上以右手扶牆,伸直右臂,朝牆站立,正是清楚地表明“這地方是屬於我的,不許經過”,會造成不友好的氣氛。

無論男女都盡可能不采取雙手叉腰的站立方式,那隻能表示你想擴大自己的空間,隻有小孩哭鬧或與人吵架時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