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國人有愛隨地吐痰的毛病。曾有西方人奇怪,中國為什麼不對隨地吐痰進行罰款。即使像新加坡那樣講究衛生的國家,最初也是靠嚴厲的罰款,才使得文明舉止得以推行。季羨林在回憶錄中也感歎:建國幾十年,國人沒有改變這個基本的不文明習慣,實在是個遺憾。
或許我國的國情與國民素質狀況,不由得我們立刻對這種情況加以改變,因此一些禁止和罰款的規定總是難以執行。但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職場人士,在改革開放、與國際日益接軌的今天,如果想要體現出個人較高的文明素質、職業素質,就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文明舉止,去除類似隨地吐痰這樣的不良習慣。這對自己的形象乃至自己所在單位的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例子突出地說明了這種習慣對形象的影響。
中國某醫療機械的趙廠長與美國商人約瑟先生進行了一場關於合作的談判。約瑟根據對方的實力,很願意與趙廠長合作,於是接受了趙廠長的報價,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訂協議。
天色尚早,趙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裏井然有序,約瑟看了比較滿意。但是突然間,趙廠長咳了一聲,向車間一角奔去,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這個在中國司空見慣的動作,令約瑟大為驚異,他頓時不顧挽留,轉身返回賓館。然後他訂了飛機票,第二天飛回美國。在走之前,他給趙廠長留了一封信:
“尊敬的趙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裏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尤其我們要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我擔心上帝會懲罰我……”
趙廠長覺得腦袋“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一口痰毀了一項合同,似乎荒誕,卻折射出國人在日常小節上的不衛生、不文明。“五講四美”講了很多年,國人隨地吐痰的現象仍屢見不鮮,而這在國際社會卻被視為非常不文明的舉止。
即使在國內,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這樣的行為也會使我們的形象大打折扣。試想,如果在窗明幾淨的大廳裏,在高雅、整潔的賓館或飯店裏,或者會見重要人物時,我們會這樣不拘小節嗎?往往不會,因為我們下意識地覺得這種行為與高雅的場合不協調。但是為什麼在普通的場所,或者在沒有認識人在場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不拘小節呢?一個具有文明素質的人,應該在任何場合都懂得約束自己。其實這並不難做到。吐痰可以在盥洗室裏進行,即使忍不住,也應盡量避開人,吐到紙巾裏,然後扔進垃圾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