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朝氣蓬勃,喜愛自由自在,往往對一些小節不太注意,包括禮儀上的事,看得不是很重要,認為“禮貌”是虛偽的。其實,人一旦踏人職場,就走進了社會,就要遵守社會規範,特別是一些約定俗成的禮儀,即使是客套話,也不可少。
小胡剛畢業,就到一家美國公司任職。他有個美國同事,很有禮貌,每天早晨一見麵,就會熱情地問:“How are you today?”剛開始,小胡還很熱情地回以“Good,I am fine!”可是,在接下來的八個小時裏,每次見麵,美國同事都會問:“How are you?”小胡也隻好回答:“Good,I am fine!”然後,美國同事表情很誇張地接著說:“Good,good.”
每天都是這樣,時間一久,小胡就有點煩了,這種禮貌是多麼虛偽,而且總這麼彬彬有禮的,他也感覺距離很疏遠。但是,他還是堅持對這個美國同事說這些必須說的“虛偽”的禮貌用語。
這就是大公司的禮儀,把話說得虛偽而文明。
禮貌有時確實是一種虛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比如小胡和同事天天見麵,為什麼每次見麵都要問好,明知道好,幹嗎還要問呢?
可是,設想一下,如果早上見麵,大家視而不見,連個招呼都不打,是不是顯得太沒禮貌了呢?如果對方向你打招呼,說聲“早”,你卻毫無反應,那又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呢?如果年輕人見了老同事,連個招呼都不打,老同事會不會認為你目中無人呢?他會不會想: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給了你那麼多指點和幫助,可你對我一點敬意都沒有,真是太沒教養了,太狂妄了!如果給了老同事這麼一種感覺,將來雙方的關係就可想而知了。
做職場中的人,就應該適應職場上的禮儀,做到舉止得體。也許,你覺得有些“得體”是一種虛偽,但你也得跟大家一樣“虛偽”。如果在辦公室等公共場合,你的舉止不得體,就沒有人願意與你交往。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跟你打交道,你在職場就會被邊緣化。一旦被同事和客戶邊緣化,變成孤家寡人,你在職場就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
職場中打招呼這種小事,可不能忽視,它體現的是你的工作狀態、對他人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其他同事對你的印象。一個被認為是充滿朝氣、幹勁十足的人,一定是一個懂得隨時對人打招呼的人。
當你作為商業公司中的一員開始新的一天的工作,精神飽滿地踏入公司大門時,你若麵帶微笑地主動與同事、上司打招呼,別人也含笑回答,你此時的自信心定會增加好幾倍。
當你工作時,若聽到同事的呼喚,也應該迅速地答應,並迅速地站起來。
在公司裏忙完一天的業務後,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告退。離開公司時要向各位同事大聲地打招呼。“我要先走了,各位明天見!”千萬不要不吭一聲,默默地離開。
日常對別人呼喚的應答,是積累別人對你的好印象的要素之一,所以不得有任何遲緩。有的人在做事、寫字時,聽到同事呼喚,默不作聲,要不就是回答:“請等一下,我現在正忙……”像這種人,除非真的有事,否則誰也不願意招呼他,對這種人的評價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若是換了你,你應該迅速地回答你的同事,並站起來到他的身邊詢問有什麼事。如果現在忙得確實脫不開身,可以向對方解釋一下,求得諒解。這樣你給同事的印象是很樂於助人,會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