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走進飯店要了酒菜,吃罷摸摸口袋發現忘了帶錢,便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店老板連聲說“不礙事,不礙事”,並恭敬地把他送出了門。
這個過程被一個無賴給看到了。他也進飯店要了酒菜,吃完後摸了一下口袋,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誰知店老板臉色一變,揪住他,非剝他衣服不可。無賴不服,說:“為什麼剛才那人可以賒賬,我就不行?”店家說:“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齊,喝酒一盅盅地篩,斯斯文文,吃罷掏出手絹擦嘴,是個有德行的人,豈能賴我幾個錢?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齊,狼吞虎咽,吃上癮來,腳踏上條凳,端起酒壺直往嘴裏灌,吃罷用袖子擦嘴,分明是個居無定室、食無定餐的無賴之徒,我豈能饒你!”一席話說得無賴啞口無言,隻得留下外衣,狼狽而去。
讀到這裏,你也許會啞然失笑。笑過之後,你從故事中是不是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一個人的吃相在某種程度上,是別人觀察我們的一麵鏡子。
逢年過節,親朋相聚,同桌共飲,暢敘胸懷,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如今已不是缺吃少喝的時代,一般人想吃什麼都能買得到,買得起。親朋好友聚餐隻是一種社交形式,它不是簡單的物質享受,而是一種文化。那麼參加宴會需要注意哪些禮儀呢?
較為正式的宴會,要安排好桌次和位次。一般有五項原則:
(1)右高左低。當兩個人一同並排就座時,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上菜,居右坐者先受到照顧。
(2)中座為尊。三人一同就座用餐時,中座者在位次上要高於在其兩側之人。
(3)麵門為上。用餐時,如果有人麵對正門而坐,有人背對正門而坐,應以麵對正門位為上座。
(4)觀景為佳。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其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致或高難的演出,供用餐者觀賞,此時,以觀賞角度最佳處為上座。
(5)臨牆為好。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為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幹擾,通常以靠牆之位為上座。
入座時,要講究禮讓,要先讓長者和女士,並幫女士移開椅子。
點菜時,要以保守為宜,不宜標新立異。有的人對沒吃過的食物好奇,逮著下館子的機會,就點自己沒吃過的菜。可是有的菜因為吃法特殊,點上來以後,大家都不會吃,隻會引起尷尬。
開始用餐時,主人往往說些歡迎或祝福的話,客人隻要說“謝謝”就可以了,不必站起來祝酒,也不必輪番敬酒。
坐下來後,身體與餐桌應保持10~20厘米的距離,不能兩肘支在桌子上,也不能一隻手拿著筷子,另一隻手放在桌子下麵。這些都不雅觀。另外,在餐桌旁脫衣服、捋袖子、鬆腰帶都會被人笑話。女士也不能在用餐時整理頭發,因為會影響別人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