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餐巾擦餐具,更不能用它擦臉,它隻是用於擦嘴的。用餐時動作要輕,不要把餐具碰出聲,更不能敲筷子。吃東西也不要發出響聲,喝湯要先把湯盛在自己的碗裏,然後用湯匙喝,不能端起碗呼呼嚕嚕一飲而盡,那樣會顯得粗俗。餐桌上熱的東西要等涼一點再吃,不能用嘴去吹。
有些人喜歡布菜,其實這沒有必要,因為不衛生。筷子用過後不能放在餐桌上,要放在筷架上。每次夾菜不要太多,能吃多少夾多少。不要一次夾好多,最後剩下許多。骨頭、果核等應用餐巾接住放在小碟裏,不要直接吐在地上或餐桌上。
我國有旬俗語叫“酒逢知己幹杯少”,似乎餐桌上不勸酒不算朋友。但是酒醉傷身,醉後失態,不僅給主人造成麻煩,也給別人留下不良印象,實在不值得。因此文明時代用餐時不勸酒,也不過量飲酒。
不要在餐桌旁剔牙,實在要剔,也要用手或餐巾遮擋一下。用餐時打噴嚏或咳嗽也是不好的,萬一需要,最好離開餐桌,並向左右的人道歉。用餐過程中盡量不隨便出入,以免妨礙他人,並且盡量不要吸煙。
大凡宴請或聚餐,其主要目的是在交際,而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福,所以在用餐前後,尤其是用餐前稍事等候時,不要忘記盡可能地進行適當的交際活動。要問候一下主人,聯絡一下老朋友,並爭取認識幾位新朋友。如果在餐桌上一言不發,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會給人一種“專為吃喝而來”的印象,惹人笑話。
在餐桌上的談話,需要注意話題的選擇。有一個人抱怨:“昨晚去喝喜酒,聽到同桌的客人在談論一樁社會新聞,談得眉飛色舞,我仔細一聽,才知道他們在講報上炒得很熱的一件滅門血案。我當場差點把吃下去的好酒好菜都吐出來。”餐桌上講究和諧、輕鬆的氣氛,如此才能愉悅地進食。而有的人把凶殺、盜竊、搶劫、撞車等刺激性過強的新聞端上台麵,是很愚蠢的。一邊切牛排,一邊談分屍,多麼惡心。而且在餐桌上談話,還要注意在嘴裏有沒食物時再開口,也要注意對方嘴裏有沒有食物,否則會讓對方不便回答。
在飯店,有的人愛把手袋、打火機、煙盒、手機等擺在桌上,這樣不好,因為餐桌是放置餐具和餐點的地方,不應放置閑雜之物。手袋如果比較大,可以放在地上;如果比較小,可以放在背後的椅子上。
在餐館吃飯,有時會發現菜裏有髒東西或蟲子,這時該怎麼處理呢?有的人理直氣壯地批評餐館,弄得用餐氣氛很僵。而在國際禮儀中,發現餐點不潔並不應該張揚,而應該謹慎地再確認一次,然後招來侍者,告訴他原因並請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