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廁所革命(1 / 1)

國外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國之廁所的建設水平、清潔與否,國民如廁習慣如何,大體上可以體現出該國的現代化程度和國民文明素質的水平。從廁所人手來觀察一個國家,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1862年,一艘名叫“幹歲丸”的日本船來到上海,這是自1633年日本江戶幕府實行禁海政策230年後第一艘到中國來的日本官船。乘船來華的日本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見聞錄,他們如此描述當時上海的情形:“糞芥滿路,泥土埋足,臭氣穿鼻,其汙穢不可言狀……故上海每年炎暑時節惡病大行,人民死亡甚多”;“上海市坊道路之髒無法形容。特別是像中小街道的通道,到處是垃圾糞堆,無插足之地,人們也不清掃。”那次訪問,日本人還看到了因吸食鴉片官兵精神萎靡不振,看到了上海海關把管理大權拱手讓給洋人。他們因此斷定中國必亡,並口出狂言:“若給我一萬騎,率之征戰,可縱橫清國。”

一百多年來,落後的如廁習慣讓中國人蒙羞,改造廁所,改造我們的如廁習慣,已經成為現代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德國記者為發自北京的報道寫下了這樣的題目:“中國正在經曆廁所革命”。用革命來形容今天中國的廁所改造和國人如廁習慣的變化,真是恰如其分,因為這不僅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躍進,更意味著文明觀的提升。

那麼,我們在使用廁所時,需要注意哪些禮儀,才符合文明如廁的要求呢?

在國際上通用的禮儀是排隊和遵守先來後到,在使用廁所上也遵守這個原則。在廁所被占滿的情況下,後來者必須排隊等候。一般是在入口的地方,按先來後到排成一排,其中某一間空出來時,排在第一位的擁有優先使用權。而不是像我國經常可以看到的:人們排在某一間門外,以賭運氣的方式等待。

廁所是處理汙穢的地方,但是隻有它的幹淨衛生才能體現其文明,所以廁所最忌諱肮髒。有些人有不良習慣,用完廁所不衝水,就會殃及下一位使用者。有些地方的衝水手把位置有好多種,而最符合衛生標準的是用腳踩的。如果怕衝水時手被汙染,可以用衛生紙包住衝水把再按衝水。決不能像許多人那樣,用腳去踩本來不應該用腳踩的把手,這樣隻顧自己幹淨,卻不管別人,是很自私的。女性衛生用品不要順手扔人馬桶,以免馬桶堵塞。有的人喜歡踩在馬桶上使用,或者大量浪費衛生紙導致後來者無紙可用等,都是欠妥的行為。原則上,使用完廁所必須洗手,洗手台也會有擦手紙和烘幹機。應該先用擦手紙巾擦幹手,把用完的紙扔入垃圾桶後,再用烘幹機把手吹幹。

用完廁所,應該把門打開,留下明顯縫隙,讓後來者不需猜測就知道裏麵是空的。如果看到廁所地上有“Wet:Floor”等字樣的黃色告示牌,說明清潔工人正在進行清潔,這時候,我們要配合清潔工人的工作,去找另外一個廁所。

每個地方的廁所標記各不相同,國際上最通用的廁所標誌是“w.c”。

常用的標誌還有:Toilet(盥洗室),Lavatory(廁所),Wash Room(廁所),Rest Room(休息室),Bath Room(浴室),Comfort Station(公共廁所)。也有用圖案來標記的,男廁多是煙鬥、胡子、帽子、拐杖、男士頭像;女廁則多是高跟鞋、裙子、洋傘、嘴唇、長發頭像等。在飛機、輪船、遊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廁所是男女共用的,男女一起排隊很正常,這種情況下不必講究“女士優先”。

兒童一般是可以和父親或母親一起使用廁所的,但不成文的規矩是:母親可以帶著小男孩一起上女廁,而父親則不可以帶女孩上男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