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旅遊是一件高興的事,是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放鬆身心、陶冶性情的良好方式。但是如果我們不懂得旅遊的禮儀,就可能破壞景點的環境,或者妨礙其他的遊客。
旅遊管理員孫小姐曾痛心地講道:“帶外國遊客在國內遊覽,最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簽名’。公園裏的古建築、桌椅等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會有。有一次我沿著天壇回音壁走了一圈,看到遊客的名字一個接著一個,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入木三分。時間分布也極為廣泛,有一年前刻的,也有20世紀70年代留下的印記。拋開美觀不說,在回音壁上亂刻亂畫,會使回音壁的功能受到影響。了解回音壁的人都知道,它最奇特的地方是可以連續反射聲波,兩個人分別站在回音壁東西兩側,輕聲說話,雙方都能聽得很清楚。回音壁傳聲主要是靠光滑的牆壁進行聲音的傳遞,在回音壁上刻字,牆麵不再光滑,就會影響到回音壁的功能,而不僅僅是‘不好看’這樣簡單的問題了。後來,為了保護曆史遺產,主管部門在回音壁設上了護欄。雖然加裝護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影響了文物原始的韻味,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而且現在仍然有不自覺的人跳過護欄去簽名,我每次看到都特別憂慮。”
的確,說起遊客的不文明,最常見的恐怕就是在古跡上亂寫亂畫了。比如長城,我們一定記得長城的每一塊磚上都刻滿了人的名字。這些刻上名字的人可能是希望“流芳千古”,卻沒想到此舉隻會讓他們“遺臭萬年”——後代看到會想是誰這樣不珍惜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旅遊景點一般都是如世外桃源般遠離塵囂、風景優美的地方,但偏偏有許多人不懂得愛惜,用各種垃圾去褻瀆那美好的環境。有的人一路走、一路吃、一路丟,他們的行走路線就是一串串果皮(核)。自駕遊多了以後,垃圾也被方便而快捷的汽車帶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某水庫旁邊原是開闊的草地,自駕遊普及後,丟棄的垃圾堆成了小山,塑料袋漂浮在水麵上,還有人隨地大小便。現在連珠峰都成了受到垃圾威脅的對象。
果皮、紙屑、煙蒂、塑料袋、包裝盒、易拉罐、飲料瓶,這些垃圾如果被拋入山林、溝塹、湖泊、河水,可以說是一種犯罪。因為在那人跡罕至的地方,它們對環境的汙染惡劣影響可能幾十年幾百年都無法清除。我們不僅不要在旅遊景點扔垃圾,而且如果看到別人拋棄的瓶瓶罐罐、廢紙與塑料袋,還應該主動去撿拾起來,幫助保護環境。
在旅遊的時候,還要注意防火。毀林容易造林難,一場無情的大火可能使古老的森林和古跡在短時間內化為灰燼。如果在野外生火,要遵照安全規定加以熄滅,不能隻在煤炭和餘燼上覆蓋一層土了事,而應用水徹底澆濕。
廣闊天地中,有的人以為不用限製音量,喜歡像古人那樣“嘯傲山林”。
但是我們在旅遊景點,還是應該注意不要讓聲音影響到其他遊客,比如舉行聯歡、唱歌、跳舞、做遊戲時,聲音都不要過大。
去旅遊景點,幾乎每個人都要拍照留念。但是拍照也要講點禮儀。比如自己拍照的時候,發現有人走近妨礙鏡頭時,應該禮貌地向人打招呼,或者索性等人家過去再拍。大聲叫嚷、斥責或是上前推攔,是不禮貌的,很容易帶來矛盾和不快。當我們必須穿過別人拍照的地點時,應先示意或等別人拍完後再通過。如果幾批遊人要在同一個地方照相,不要爭搶,應謙讓一點,而且也不要長時間占用一個景點拍照。
現在許多人旅遊喜歡采取結伴而行的方式,一是熱鬧,二是可以有個照應。結伴旅遊要有集體主義觀念。如果大家約定在遊玩時分散活動,等集合時間一到,就要自覺地準時到達指定地點。沒有特別的原因,不要不和同伴打招呼就中途離隊,這樣會讓同伴擔心,浪費大家的時間,並影響大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