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兄弟如手足”,“血濃於水”,都說明兄弟姐妹情感的親密與珍貴。兄弟姐妹之間不僅有著親密的血緣關係,還同吃一鍋飯,同在一個家庭長大,彼此間你幫我扶,朝夕相處,互相了解,彼此信任,有的弟妹甚至是依靠哥哥姐姐的撫養和扶助長大成人的。一個家庭能否愉快和幸福,兄弟姐妹的和睦相處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兄弟姐妹之間能互相體貼關心,互相幫助,產生矛盾時不爭不吵,互諒互讓,這樣的家庭環境,必然十分幸福。
但是,在生活中,兄弟姐妹都是差不多同齡的人,朝夕相處,要做到處處符合禮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時候出於利益甚至發生了“煮豆燃萁”的兄弟相爭的悲劇。而在現實中,兄弟姐妹之間要想和睦相處,也需要注意一些特有的禮節。
作為兄姐和弟妹,其角色要求略有不同。假如你是哥哥姐姐,就應以身作則,努力成為父母的得力助手,多幹家務活;遇事要寬宏大量,不與弟妹斤斤計較,更不要以為他們比自己小就隨意指揮他們幹活;當弟妹求教或請求幫忙時,應耐心幫助和解答,不能不耐煩或不屑幫忙。弟妹有錯時,不要在父母或他人麵前斥責他們,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更不能經常在父母麵前“告狀”,引起他們的反感。
假如你是弟妹呢?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哥哥姐姐。不能存有“我比你小,你應該讓我”的優越感,更不能嬌蠻無理,幹什麼事都不把哥哥姐姐放在眼裏,為所欲為,不為他人著想。與兄姐發生爭執時,不要利用自己的受寵地位到父母親麵前去“告狀”,以免加深兄弟姐妹間的隔閡。
總之,兄姐要照顧、謙讓弟弟妹妹,為他們做好榜樣,弟妹也應尊重、關心哥哥姐姐。
俗話說:“家不和,外人欺。”兄弟姐妹之間團結,才有利於家族的興旺發達。有一個寓言說明了這個道理。有一家人兄弟之間互相爭鬥,令父母非常煩惱。父親去世之前,把兒子們叫到跟前,讓他們折斷一根筷子,然後再折斷一捆筷子。當然前者很容易折斷,而後者卻折不斷。父親就是以此告誡這些兄弟,團結起來才能力量強大。兄弟團結,就要講究寬厚,強調謙讓。.所謂寬厚,一要待人寬容,二要待人厚道。既然是兄弟姐妹,那麼即使有負於自己,也要對其寬大為懷。兄弟姐妹之間沒有必要搞什麼競爭攀比,更不要爭風吃醋、挑撥離間。
兄弟姐妹之間還要彼此愛護。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之間的愛護,應該是無條件的、不圖回報的,不僅僅是物質利益的支援方麵,還包括精神情感的溝通方麵。對於這種愛護,要領情。特別是出於愛護的目的進行的批評、指責,要勇於接受。
一般來說,親近的人之間容易忽視互相尊重。有的人覺得,既然是兄弟姐妹,就用不著那麼生疏,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所謂“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有時看來是沒什麼的話,卻有可能嚴重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從而為親情關係燙上了不好的烙印。這就要求在和兄弟姐妹說話的時候,哪怕是分內的、教育的話,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要進行婉轉的表達,以體現對對方起碼的尊重。
兄弟姐妹之間打交道,常常會涉及物質利益問題。古人說,親兄弟明算賬。那麼親兄弟是否需要明算賬呢?兄弟姐妹之間即使過去關係再好,在結婚成家以後,因為有了配偶和新的家庭,在經濟上必然是分開的,在一定程度上算明白賬,的確是應該的。否則即使自己不在意,配偶也可能產生不滿和嫌隙,從而造成家庭不和。但是在涉及兄弟姐妹之間的財、物問題時,要做適當的謙讓,不能過於斤斤計較,那樣會傷害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各自組成家庭後,要注意處理好兄弟、妯娌之間的矛盾,彼此寬容,避免家庭糾紛。同時還應經常相互走動,避免感情淡漠。在任何一方有困難時,應積極幫助。
兄弟姐妹之間要團結,大的照顧小的,的尊重大的,互相關心、幫助。成家以後雖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算賬”,但也不要斤斤計較,要盡量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