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朋友之間要“互惠”(1 / 2)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都說明了友誼在生活中的珍貴。的確,益友與良師一樣,都對我們的人生有益。朋友可以分為不同層次,有的於事業有益,有的於生活有益,有的於感情有益,也有的於娛樂有益。可是朋友之間應該交到何種程度才恰到好處,才對自己有益,卻是有學問的。

許多年輕人交友處世容易陷入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好朋友之間不需要講究禮儀。他們認為,好朋友熟悉了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就應該有福共享,不分彼此,如果講究禮儀就太外道了。其實,朋友關係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朋友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講禮儀,這樣將打破默契和平衡,使友好關係不複存在。當然,好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在一切情況下僵守不必要的、繁瑣的客套和熱情,而是要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對方的禁區。

比如,以下行為就侵入了朋友的禁區: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屁股沉”,意識不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個勁兒追問對方心底不願啟齒的秘密;忘記“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了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花錢不分你我,用物不分彼此……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行為。偶爾疏忽,可以理解,長此以往,就一定會產生嫌隙,導致關係的疏遠甚至惡化。

因此,在好朋友之間,也應該講究禮儀,恪守交友之道。

一是我們要時刻照顧朋友的自尊。每個人最重視的就是自尊,朋友之間也是如此。如果你傷害了朋友的自尊,朋友一定會遠離你。比如,你的才學、相貌、家庭、前途等高出朋友一頭,那麼在與朋友交往時,如果無所顧忌、鋒芒畢露,毫無節製地表現自己,流露出明顯的優越感,就會讓人感到你居高臨下、有意炫耀。這會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對你“敬而遠之”。

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好勝心理,都愛和別人比較,如果自己明顯不如人,對方又愛炫耀,就會感到不舒服。因此我們要記住卡耐基的教誨:永遠不要表現得比對方優越。在與別人交往時,要表現出和對方是平等的,要謙遜並有親和力,這樣才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

二是和朋友在財物上要分清彼此。俗話說,“人親財不親”,而且“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更不要說朋友。如果認為是朋友,就和對方不分彼此,在錢財上總是欠對方的,久而久之,也容易讓對方產生你愛占便宜的懷疑。

心理學上有一個“互惠原理”,就是說人和人交往要遵循彼此互惠的原則。

如果總是一方付出,另一方索取,就容易破壞彼此的信任和感情。因為誰也不欠誰的,誰都活得不容易,我們在和人交往中,如果隻為自己考慮,不為對方考慮,就會在無形中傷害對方對我們的感情。而像“管鮑之交”那樣無私大度、不計較一時之利的朋友,隻有相知很深才能達到。

三是要保護朋友的隱私。俗話說,“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背後說人對許多人來說好像是一種樂趣,他們總是無法克製這種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