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和對手競爭,不如和市場競爭(1 / 2)

與其和對手進行血拚,不如對市場進行細分,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市場,這才有利於維護市場競爭的大局。

曾在媒體上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

有一個果農,培植了一種皮薄、肉厚、汁甜而少蟲害的新果子。收獲季節時,引來不少果販紛紛購買,使這位果農發了大財。

當地不少人羨慕他的成功,也想用他的種子來種果子。這位果農認為物以稀為貴,其他人也種這種果子就會和自己競爭,影響自己的生意,所以還是自己獨享成功的喜悅為好,於是全部都拒絕了。其他人沒有辦法,隻好到別處去買種子。可是到了第二年果熟季節時,這位果農的果子質量大大下降了,果販們也都搖頭不買他的果子了。這位果農傷透了腦筋,隻好降價處理了。

果農想弄清楚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於是就來到城裏找專家谘詢。專家告訴他:“由於附近都種了舊品種果子,而唯有你的是改良品種,所以,開花時經蜜蜂、蝴蝶和風的傳媒,把你的品種和舊品種雜交了,當然你的果子就變質了。”“那可怎麼辦?”果農急切地問。“那還不好辦?隻要把你的好品種分給大家共同來種,不就行了。”果農立即照專家的說法辦了。這一年,大家都收到了好果子,個個都喜笑顏開。

這位果農自以為獨享財富,豈料獨享就那麼短暫,而且還帶有毀滅性的後果。後來,他把改良的品種分給大家來種,不僅自己獲得了財富,也幫助別人獲得了財富,取得了雙贏的成果。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生存是離不開競爭的。競爭可以促進產業的優化與重組,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地配置。然而,競爭也得講“大局”,過度的競爭往往會帶來兩敗俱傷的結局,時機不成熟時,絕不可在市場上盲目拚殺。實際上,一個企業或團隊要想取得競爭的優勢,並不一定得靠你死我活的拚殺來得到,也並非一定得和自己的競爭對手進行生死決戰。

有時候,和對手競爭,反而不如和市場競爭。因為市場是無限的,而對手往往隻是市場中的冰山一角。與其和自己的對手進行血拚,反而不如對市場進行細分,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市場,從而實現利潤的最大

化。

20世紀80年代,郭思達接任可口可樂首席執行官一職時,他麵對的是百事可樂的激烈競爭,可口可樂的市場正被百事可樂一塊塊地蠶食。郭思達手下的管理者把焦點全部集中在與百事可樂的較量中,他們隻想如何挽回或爭取01%的市場占有率。經調研發現,美國人一天平均液態飲料的消耗量為14盎司,而可口可樂僅占其中的2盎司。於是,郭思達決定停止與百事可樂的競爭,將更多的精力轉而投向如何將可口可樂的市場做大的問題上。他說:“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百事可樂,而是占據市場12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和果汁。當大家想喝一點什麼的時候,應該是去找可口可樂。”

為此,可口可樂在每一個街頭擺上了自動售貨機,銷量由此而節節上升,進而把百事可樂遠遠地甩在了後麵……

前不久,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在《人民郵電報》發表文章指出:新的競爭觀要求大家從看自己的競爭對手轉向看市場,不是針對競爭者進行遏製和殘殺,而是針對市場提供消費者信任的優質服務。“我有你沒有”、“你有好的,我有比你更好的”,企業應在這種境界上進行競爭。

他說,用“價格戰”來進行競爭,是最不講大局也是最沒有出息的競爭方式,隻能相互殘殺,兩敗俱傷。競爭者的目光應主要盯著自己產品在市場的走向,而不應隻盯著同行。

因為,企業發展的真正基礎是客戶,是消費者。但不少企業在製定自己的戰略戰術時,往往以競爭對手為著眼點,最終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弄得兩敗俱傷。所以說優秀持久的企業大都是專注於顧客而贏得競爭優勢的企業,它們對於趕超或打敗對手並不那麼感興趣,而是通過“價值創新”,使競爭對手變得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