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如何有效地進行談判(1)(1 / 3)

提高自己談判的實力

成功金言

絕大部分談判都不可能是輕易取勝的,隻有克服許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難,才可能最終達到擊敗對手的目的。

當我們有求於他人時,為了要使我們所說的話具有說服力,切不可疑懼,應該滿心歡喜地盼望,並充滿自信。

談判如同拳擊。如果一個能像重量級拳王泰森那樣,在第一個回合半分鍾不到的時間裏,以凶狠的重拳快速地出擊並且擊倒對手取得勝利的話,那麼這個人真可謂具有非常強大的談判力。但是一般來說,談判是一個非常耗時的活動,談判雙方必須得一次不行談兩次,兩次不行談三次,對同一件事情反複討論,反複較勁兒,經過多次的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因此談判力在一般情況下並不表現為火山式的爆發力,而是表現為一種長期作戰、穩中求勝的耐力。就算是一個具有豐富談判經驗的“談壇”老手,在與一個很少接觸談判的新手談判時,他也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談判的勝利。因為談判並不象一場拳擊比賽那樣用武力迫使對方屈服,它是一場口舌之爭,其效能方式隻能是說服,而不是強迫。所以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必須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絕大部分談判都不可能是輕易取勝的,隻有克服許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難,才可能最終達到擊敗對手的目的。

有些談判因為牽涉的層麵過於複雜,或者因為談判各方處於敵對狀態,隻是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勉強坐到同一張談判桌前來,這樣的談判就更困難。

談判的複雜程度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因為各種新聞媒介、理論刊物的闡述與分析並不少。

在我們周圍的實際生活中,也大量存在著這類難以解決的談判,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國與國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的關係一樣錯綜複雜。

但是我們需要談判,就象需要水和麵包一樣。我們不可能放棄它,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恐怕對雙方都不會帶來好處。

既然圓滿地達成協議、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是談判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談判者需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設法掃除談判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克服談判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膽怯和魯莽的舉動都是理智的談判者必須拋棄的。

談判者忌有煩躁心理。煩躁隻能給談判帶來壓力和困難,它是降低和破壞談判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觀念上有所修正,認識到一蹴而就隻是癡人的妄想。怎樣才能避免煩躁心理的產生呢?不妨把你的談判目標分成幾個階段來實現。這種劃分區間、分解總目標的方法從心理上說有助於增強人們的自信心,有著廣泛的運用價值。有這樣一件事,一個貪玩的孩子有一天晚上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岩,玩到興盡思歸的時候,他來到崖邊。此時月明星稀,他才突然發覺這是一個陡壁,根本沒有路。如果他能小心翼翼地往下爬,應該是能下去的,因為他畢竟從下邊爬上來了。但此時他已經嚇得六神無主,膽顫心驚,哪裏還敢往下爬呢?可喜的是他的父親找到後,首先安慰他,叫他不要怕,然後找來一支手電筒,照定一個較易落腳的凹處,叫小男孩去踩。在父親的鼓勵下,小男孩終於跨出了這一步。然後父親又把光亮點向下移一些,鼓勵兒子再往下一步。就這樣,一步接一步,小男孩終於平安地回到了地麵。小男孩為自己的成功而歡欣鼓舞,他父親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是一個分段實現目標的典型的成功例子。

吃水果大致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從最好最鮮的吃起,一種是從最不新鮮的吃起。兩種吃法,反映兩種迥異的文化心態。從最鮮的吃起的人很注重實際,他吃到的每一顆水果都是最鮮最好的;從最差的吃起的人是一種很傳統很保守的人,舍不得盡情享用,他吃到的每一顆水果都是最差的。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從吃水果人的心理看,從長遠的觀點看,從最好的水果吃起的人又是短視的,急功近利的,他雖然獲得了一時的口腹之樂,但是從總體上看他的全部過程又是悲觀的、灰暗的,他的每一個目標都差於前一個目標,他在一步步走向“沒落”;從最差的水果吃起的人是有長遠眼光的,是極有理想的,他雖然沒有享受到許多物質上的快感,但是他的精神是充實的、樂觀的,他的目標總是一個比一個強,他的希望總是一個比一個美好,他是幸福的。

在談判中,我們寧做第二種人,不論過程如何坎坷,遭遇如何不幸,最終的結局如何,相信我們會向好的目標一步步發展。

具體地說,在爭議較多從而障礙也較多的談判中,首先要劃分階段,其次要有重點,有詳略,有先後。對其中爭議較大的問題,應設法盡早在最初的階段中解決,雖然你開頭會遇到較大的麻煩。如果你能一直這樣作下去,相信你一定會信心倍增,勢如破竹,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完美結局。

如果說一個人談判才能的高低有其獨一無二不可企及的先天原因,但是更多的還是需要後天的不斷努力,我覺得,實力是可以培養的。

怎樣進行培養?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不斷學習、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剔除糟粕,吸取精華,不斷增強自身的“量級”。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