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拓展勢力,欲取先予(1 / 3)

“欲取之,先予之。”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先“予”而非先“取”。“予”就是付出,就是給予。“予”是為了更大的“取”。小“予”往往能換來大“取”。要想拓展自己的勢力,必須做到欲取先予。

商人遇到了難處,他的生意越做越小,於是他請教智尚禪師。禪師說:“後麵的禪院有一架壓水機,你去給我打一桶水來!”

半晌商人汗流浹背地跑來,說:“禪師,壓水機下麵是枯井。”禪師說:“那你就去給我到山下買一桶來吧。”

商人去了,回來後僅僅拎了半桶水。禪師說:“我不是要你買一桶水嗎,怎麼才半桶呢?”

商人紅了臉,連忙解釋說:“不是我怕花錢,山高路遠,實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的,你再跑一趟吧!”禪師堅持說。

商人又到山下買了一桶水回來。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了。於是帶他來到壓水機旁,說:“將那半桶水統統倒進去。”商人非常疑惑,猶豫著。

“倒進去!”禪師命令。

於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機裏。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隻聽那噴口呼呼作響,沒有一滴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機吞進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憐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果然清澈的水噴湧而出。

《孫子兵法》上說:“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一般來說,人總是想得到,而不想付出的。但實際上,世界上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當你需要別人幫忙時,或者需要別人在未來幫你忙時,你也應該給予別人以幫助,這才是真正體現互惠互利原則的。在商戰中,商家的有獎銷售,打折銷售,價格戰,都是欲取先予計謀的具體運用。

贈送,即通過向消費者贈送小包裝的新產品或其他便宜的商品,來介紹某種產品的性能、特點、功效,以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人們都是喜歡占小便宜,贈送,可以使消費者很快地熟悉企業的產品,刺激他們的購買欲望,使產品迅速打開市場,為企業贏得穩定的利潤,因而常常為企業所應用。有家賣魚缸的商店,推出“買一送二”的活動,即顧客每買一個魚缸,商店就贈送兩條活蹦亂跳的小金魚,並在旁邊準備了小網兜,吸引了許多帶孩子的父母。許多家長買了魚缸後,就讓孩子自己動手撈喜歡的小金魚,高高興興地帶回家,這一招既實惠又有趣,深受顧客的歡迎,大大促進了魚缸的銷售。

策劃贈送活動時,要充分考慮主要目標消費群的心理需求,並采取充分滿足其心理需求的贈送方式。

有家美容院,為顧客購置了一次成像的照相機,當顧客美容完成,免費為顧客拍一張照片。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院的顧客又是其中特別愛美的,可是歲月如水,時光如梭,美麗的容顏總會離人而支,真實記錄下生命最美好的瞬間,永久保留自己最光彩的形象是每一個愛美之心的人的心願,美容院的舉措,不僅讓顧客多一份實惠,而且滿足了顧客的心理需求,自然會受到顧客的歡迎。

曾見一家超市訓誡員工時,經理對下屬說,“來超市的人,大多數追求的是一種心理,要想收獲必先付出,即欲取先予”。

這家超市雖麵世不久,但其以分期分類推出低價、全方位整合策略,在顧客心中樹立了良好形象。他們采取每天推出幾種熱銷的商品,實行特價銷售,並結合各種節假日,輔之以廣告、海報等多視角、多渠道宣傳。雖時間不長卻聲名鵲起,一舉奠定了良好的口碑。

和一般商家不同的是,這家超市沒有將滯銷、積壓產品變相打折,也沒有搞華而不實的。所謂全場折扣、甩賣活動,而是以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即人人都離不開的商品作龍頭,引領消費需求,讓人感到店家的誠心誠意、實實在在。這樣一來,消費者耳聞目睹,看到有“利”可圖,競相前來“湊”熱鬧。在某一商品上,店家或許是微利,或是低於進價銷售,表麵看店家虧了,但顧客趨之若鶩的同時,“人氣指數”陡增。據觀察,凡衝著低價商品而來的,兩人中至少有一人順便“捎走”其他物品,精明的店家不僅沒有“賠本賺吆喝”,反而一舉兩得,名利雙收。究其原因,店家的精明自不必說,而一位顧客的話更有說服力:“現在各店家哪個不搞促銷,但這家超市的做法表明他們把顧客掛在了心上,追求的是互惠雙贏,到這樣的超市買東西,叫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