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衝泡方法是:置茶量約為壺的1/2或1/3,100℃的沸水,浸泡時間30秒~1分鍾,第二泡起每泡累加20秒,可衝泡四至五次。
黑茶是由黑曲菌發酵製成的,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一種普諾爾成分,具有防止脂肪堆積的作用。黑茶用於減肥,最好是喝剛泡好的濃茶。另外,應保持每天喝1.5升,在飯前飯後各飲一杯。長此以往,會有一定的療效。
2.製作
黑茶在加工工藝上,有自己的特色。它經過殺青、揉撚、渥堆、複揉合烘焙五道程序製成。
(1)黑茶殺青。由於黑茶原料比較粗老,為了防止黑茶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黑茶殺青能殺勻殺透。
殺青又分為機械殺青和手工殺青兩種方法:
①黑茶機械殺青。當鍋溫達到280~320℃時,便投入8~10千克鮮葉,依鮮葉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調節鍋溫進行悶炒或抖炒,等到殺青適度就可以出鍋。
②黑茶手工殺青:選用口徑80~90厘米的大口徑鍋,炒鍋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傾斜麵,灶高70~100厘米。用草把和油桐樹枝丫製成三叉各長16~24厘米,柄長大概50厘米的炒茶叉。通常采用鍋溫280~320℃,進行快炒,每鍋投4~5千克茶葉。茶葉下鍋後,立即用雙手勻翻快炒,至燙手時改用炒茶叉抖炒,稱為“亮叉”。當出現水蒸氣時,則用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將茶葉轉滾悶炒,稱為“渥叉”。亮叉與渥叉交替進行約兩分鍾,等到黑茶茶葉軟綿且帶黏性,色轉暗綠,無光澤,青草氣消除,香氣顯出,折不易斷,且均勻一致時,表明殺青適度。
(2)黑茶揉撚。黑茶原料粗老,揉撚要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初揉、中揉時撚機轉速以40轉/分左右,揉撚時間15分鍾左右為好。待黑茶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時即可。
(3)黑茶渥堆。這是決定黑茶品質的關鍵工序,渥堆時間的長短、程度的輕重,會使成品茶的品質風格有明顯的差別。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潔淨的地麵,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在2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後的茶坯,可立即堆積起來,堆高約一米左右,上麵加蓋濕布、蓑衣等物,目的是保溫保濕。在渥堆過程中要進行一次翻堆。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麵出現水珠,葉色由暗綠色變為黃褐色,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伸入茶堆感覺發熱,茶團黏性變小,一打就散,就是渥堆適度的標準了。
(4)黑茶複揉。黑茶茶坯渥堆適度後,上機複揉,壓力要比初揉時稍小,時間一般6~8分鍾。然後下機,及時保持幹燥。
(5)黑茶烘焙。這是黑茶初製中的最後一道工序。通過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質即油黑色和鬆煙香味。與其他茶類不同的是,黑茶采用幹燥方法來進行:采用鬆柴旺火烘焙,不忌煙味,分層累加濕坯,長時間的一次幹燥。選取七星灶,在灶口處的地麵燃燒鬆柴,鬆柴采取橫架方式,並保持火力均勻,借風力使火溫均勻地透入七星孔內,火溫要均勻地擴散到灶麵焙簾上。當焙簾上溫度達到70℃以上時,開始撒上第一層茶坯,厚度約為2~3厘米,待第一層茶坯烘至六七成幹時,再撒第二層,撒葉厚度稍薄,這樣一層一層地加到5~7層,總的厚度不超過焙框的高度。等到最上麵的茶坯達七八成幹時,立刻退火翻焙。翻焙用特製鐵叉,將已幹的底層翻到上麵來,把還未幹的上層翻至下麵去。繼續升火烘焙,待手捏葉可成粉末狀,黑茶幹茶色澤油黑,鬆煙香氣撲鼻時,就是適度了。
黑茶幹毛茶下焙後,放在曬簟上攤晾,與室溫相同後,及時裝袋入庫。
3.黑茶種類及品飲
(1)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既不是綠茶,也不是紅茶,更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黑茶。它是將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根據2003年3月雲南省標準計量局公布的標準:“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緊茶和壓縮茶。”
普洱茶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茶之一,主要產自雲南的昌寧縣以南,沿著瀾滄江東西兩岸的鳳慶、臨滄、雙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縣,其中尤以西雙版納一帶為最多。
普洱茶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
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製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製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拚裝散茶等。
據南宋李石《續博物誌》記載,西藩用普洱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現代普洱縣周圍所產的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後再運銷,普洱成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