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具曆史
古語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是說,若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得做好準備工作。茶藝雖是一種物質活動,但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活動,它對器具的講究就更多了。泡茶的茶具不僅要好使好用,更要有美感。所以,早在《茶經》中,陸羽便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
我國茶文化淵遠流長,茶具的發展亦是十分迅速,茶具種類繁多,其結構、特點及其藝術價值,包含極豐富的內容,甚至有人將茶具單獨列為“茶具文化”。筆者個人認為,將茶具作為一種單獨的文化事件來研究,亦未嚐不可,這也會加深對我國文化的研究和理解。下麵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我國茶具的發展史吧。
神農氏發現茶葉之後,茶葉在民間逐漸普及,“茶之為飲”,茶具也就應運而生。我國茶具的發展史如同其他飲具、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曆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一,從粗糙到精致的曆程。從一隻粗糙古樸的陶碗到一隻造型別致的茶壺,曆經幾千年的變遷,一隻隻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銘文,都是曆史發展的寫照。隨著飲茶的發展,茶類品種的增多,飲茶方法也不斷改進,茶具也不斷地變化,製作技術也不斷完善。
曆代茶具名師藝人創造了形態各異、豐富多彩的茶具藝術品,留傳下來的傳世之作,均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董,無論是官窯的瓷器茶杯、茶碗,還是民間藝人創造的漆器或竹編茶具,都會令人叫絕。
唐以前的茶具
在原始社會,人類是沒有專門飲茶的器具的。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伴隨著奴隸主和貴族階級的出現,形成了有閑階級,飲酒、喝茶有了發展,因而對器具就有了新的要求,從而才出現了專用於貯茶、煮茶和飲茶的器具。
從秦漢到唐代,隨著飲茶區域和習俗傳播的擴大,隨著人們對於茶葉功用利用的進一步深入,促使陶器業飛躍發展,瓷器也出現,茶具也越來越考究,越來越精巧了。
多種用途的遠古茶具
中國文明源遠流長,許多的文化習俗都可以上溯到文字尚未使用的史前時代。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生活十分簡樸。韓非子的《十遇》及《五蠹》等篇中提到,堯的生活是茅草屋、糙米飯和野菜根,而當時的飲食器皿是土缶。
茶具的演變與發展總是和茶或飲茶的變化聯係在一起的。從茶被人們認識利用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對茶的使用都處在藥用和羹食的階段。最早發現野生茶樹時,是采集鮮葉,在鍋中烹煮成羹湯而食,這時候的烹飲方法和器皿很簡單,根本不可能產生飲茶的器具。這時飲茶的器具,是與酒具、食具共用的,一器多用,即用土缶。以木製或陶製的碗,兼作為飲茶的器具。
陶器的發明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陶器是人類第一次用火來燒製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茶具的發展與陶瓷生產的發展密切相關。陶瓷的產生和發展是先陶後瓷。浙江省餘姚河姆渡第四文化層出土的黑陶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曆史了,是新石器時代很早的陶器之一,也是當時食具兼作飲具的代表作品。
陶簡出自東隅
茶具又稱茶器。最初都稱為茶具,如王褒《僮約》的“烹茶盡具”,指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到晉代以後則稱為茶器了。此外,一些出土文物也證明漢代茶具已問世。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浙江上虞出土了東漢的碗、杯、壺、盞等瓷器,在江西南昌、浙江湖州還出土了東漢陶爐、貯茶瓷罐等。這些都可以視為我國最早茶具的實物證據。
到了西晉,杜育在《荈賦》中載:“器澤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左思在《嬌女詩》中也有:“心為茶舜劇,吹噓對鼎。”其中的陶器和舀水的匏,以及鼎鐋都是茶具,而且可以看出當時的茶具已法相初具。
早期青銅茶具
雖然說秦漢以前,茶尚未成為百姓主要的生活飲品,因而沒有專門的茶具。但是作為生活必需的各種器皿已經蓬勃發展起來了,也為茶具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人用青銅製作成杯來盛水,製作成爵、尊、觴來盛酒,這些青銅器皿自然也可用來盛茶。
進入夏、商、周時期,青銅器步入發展的鼎盛時期,但由於其是貴重的器物,所以平常的百姓日用的器皿仍以陶器為主。商代的陶器工藝上最值得一提的是釉的出現。釉是一種玻璃質,施於陶器上,能起到美化、保潔的作用。
一直到漢代,青銅器皿一直是上流社會所鍾愛的容器。
煮飲時代的唐代茶具
唐代是飲茶史上的裏程碑。標誌著過去單純的以解渴為目的的飲茶向講究品飲藝術的飲茶的轉變。飲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也使人們對茶具的要求更高、更全麵。
唐代是我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朝代,對於茶飲的發展和茶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此時,茶飲已經成為了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飲品,並且更加講究飲茶中的情趣。茶具在注重其實用性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其藝術性。
伴隨著品飲藝術的崛起,茶具史上也產生了一次劃時代的變革。陸羽是這場變革的完成者,在其代表作《茶經》裏他第一次完整而係統地介紹了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