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茶之器具(3)(2 / 3)

四川的廣元窯燒製的黑瓷茶盞,其造型、瓷質、釉色和兔毫紋與建瓷不相上下。

浙江餘姚、德清一帶也生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至今還珍藏著一件“天雞壺”,被視作珍寶。

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砂陶茶具。宜興出產的陶土黏力強而抗燒,用這裏的陶土製作出的紫砂茶具來泡茶,既不奪茶之真香,又無熟湯氣,還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宜興紫砂壺始製於北宋,興盛於明、清,其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瑕。曆代的製壺藝人們以刀作筆,將書、畫、印融為一體,形成了紫砂壺古樸清雅的風格,其中的紫砂精品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

紫砂壺之實用

獨特的紫砂材質賦予了紫砂壺理想的實用美。用粗砂製成的紫砂壺來泡茶,既不會奪茶香,又無熟湯氣,可以說,一個小壺將色、香、味統統蘊涵其中了。

紫砂壺的實用功能還表現在:紫砂壺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冷熱應變性強,不會破裂,熱天盛茶不易酸餿;粗砂製成的壺易吸茶汁、蓄茶味,無異味,壺中的茶鏽內含灰黃黴素成分,有消炎作用;紫砂壺傳熱緩慢,不燙手,經久使用越發顯出其自然光澤。

紫砂壺之工藝

1、紫砂壺的成型與燒製

曆代紫砂藝人經過不斷努力,發明了泥片鑲接的紫砂壺成型工藝。

根據紫砂泥料的特性,有打身筒和鑲身筒兩種成型方法。打身筒成型用於製作圓形產品;鑲身筒成型則用於製作方形產品。不管是何種成型方法,其成型製作必須經過打泥條、泥片、打身筒、搓嘴把、做壺蓋、裝嘴、裝把、光身筒、開壺口等程序。

用傳統方法燒製紫砂器的窯叫“龍窯”,即頭低尾高的斜式窯。每窯需以1100℃~1200℃的窯溫燒40~42小時;燒成後,停15~24小時,開窯取器。

現在的紫砂廠已改用燒重油的新式窯爐,既節省人力,又提高了燒造質量。紫砂器燒成後還要磨光上蠟。上蠟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繪的紫砂器,需經過兩次裝燒。

2、紫砂壺的構造

紫砂壺由壺身、頸、底、腳、蓋、嘴、鋬等部分組成,缺一不可。各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紫砂壺和諧、完美的整體。

紫砂壺有豐富的造型,各種不同的凹凸線、凹線、圓線、鱔肚線、碗口線、鯽背線、飛線、翻線、雲肩線、弄堂線、隱線、側角線、陰角線、陽角線、方線等裝飾線在造型中增加了許多特色和美感。紫砂壺的蓋有截蓋、壓蓋、嵌蓋、虛蓋、平蓋、線蓋,各種造型的蓋不僅實用,而且獨具欣賞趣味。

紫砂壺的嘴有直嘴、一灣嘴、一灣半嘴、二灣嘴、三灣嘴,嘴孔有獨孔、多孔、球孔,有直握鋬、橫握鋬及提梁、半提梁。不同的造型和花色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要和喜好。

關於紫砂壺的裝飾,則有刻、塑、雕、琢、貼、繪、彩、絞、嵌、縷、釉、堆、印、鑲、漆、包、鎏等,可以說是百看不厭,令人讚歎。

紫砂壺之造型

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是現今存世各種器皿中最為豐富的一類。

紫砂壺的造型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物體造型、幾何形態造型和筋紋器形造型三大類。

1、自然物體造型

自然物體造型即是用浮雕、半浮雕手法裝飾設計成仿生形象的壺,俗稱“花貨”。花貨的取材廣泛,多是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藤草蔬菜等。

花貨的工藝寫實逼真,極具觀賞性。常見的供春壺、荷花壺、西瓜壺、芒果壺、茄段壺、竹節壺、梅樁壺、勁鬆壺、鬆鼠葡萄壺等,以及傳統造型的魚化龍壺、歲寒三友壺等均是花貨造型的代表作品。

2、幾何形態造型

幾何形態造型是從圓形、長方形、錐形、菱形、梯形、方形、六角形等基本幾何圖形演變而成的,俗稱“光貨”。

這種壺體造型講究線的組合,並且通過幾何圖形不同特征的搭配來表現不同的造型風格。

石瓢壺、石銚壺、仿古壺、掇球壺、井欄壺、漢雲壺、集玉壺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光貨的典型作品。光貨要求圓形器珠圓玉潤;方器則輪廓周正、線條分明等。

3、筋紋器形造型

筋紋器形造型是取自然界中的筋紋曲線作為架構所設計的壺,俗稱“筋瓤貨”。

筋紋器形造型講究上下左右對稱、線條脈絡有致。立體線條把壺體分成若幹部分。給人以簡潔、清遠、含蓄的美感。

筋瓤貨卷曲和潤,嘴鋬處理得體,如風卷葵壺、合菊壺、半南瓜壺、菱花壺、魚化龍壺等最能體現這種風格。

紫砂壺之品位

紫砂壺有商品壺和工藝壺之分。其中,商品壺分為細貨和粗貨;工藝壺分為工藝品壺、特藝品壺和藝術品。

紫砂壺的雕刻裝飾藝術融哲學、倫理、道德、知識性於一體,盡顯其創作者的才華和風流雅韻,也進一步把紫砂壺推向了藝術品的高峰。

總之,紫砂壺作為賞品和藏品,不僅體現了紫砂壺的藝術和文物價值,更是深蘊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紫砂壺之選擇

紫砂壺的優劣,除了依個人主觀的偏好(有人愛花貨、有人愛方壺)外,大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