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茶之器具(4)(2 / 3)

1987年5月,我國陝西省扶風縣皇家佛教寺院法門寺的地宮出土了大批唐代宮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時使用的銀質鎏金烹茶用具,計11種12件,這是迄今為止見到的最高級的古茶具實物,堪稱國寶,它反映了唐代的皇室飲茶器具已經十分豪華。

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稱為流璃或琉璃,它是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礦物質,用這種材料製成的茶具,能給人以色澤鮮豔的美感。隨著玻璃工業的崛起,質地透明的玻璃茶具也很快興起。

玻璃茶具向來以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品茶飲酒兼用等特質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在眾多的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為常見,用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壺泡茶,尤其是衝泡各類名優茶時,品飲者可以看見茶湯的鮮豔色澤、茶葉在整個衝泡過程中的上下穿梭的過程、葉片的逐漸舒展等,可以一覽無餘,可以說這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過程,別有趣味。

特別是衝泡綠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玻璃茶具物美價廉,很受消費者的歡迎,但其缺點是易碎,也比陶瓷燙手。不過現在有一種被稱為鋼化玻璃的製品,其經過特殊加工後,牢固度較好,隔熱能力也比較強。但玻璃茶杯質脆,易破碎,比陶瓷燙手,是美中不足。

漆器茶具

采割天然漆樹液汁進行煉製,摻進所需色料,製成絢麗奪目的器件,這是我國先人的創造發明之一。

我國的漆器起源久遠,但作為供飲食用的漆器,包括漆器茶具在內,在很長的曆史發展時期中,一直未曾形成規模生產。

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漆器茶具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脫胎茶具,江西波陽、宜春等地生產的脫胎漆器等,其中尤以福州漆器茶具品質最佳,其形狀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多個品種,特別是創製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後,其漆器茶具變得更加絢麗奪目、逗人喜愛了。

脫胎漆茶具的製作精細複雜,通常是一把茶壺連同四隻茶杯,存放在圓形或長方形的茶盤內,壺、杯、盤通常呈一色,多為黑色,也有黃棕、棕紅、深綠等色,並融書畫於一體,且輕巧美觀,色澤光亮。脫胎漆茶具除有實用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常為鑒賞家所收藏。

不鏽鋼茶具

不鏽鋼是石油、化工、化肥、食品、國防、餐具、合成纖維和石油提煉等工業行業中廣泛使用的金屬材,是具有抗腐蝕性能的一類鋼種。不鏽鋼茶具是現代科技發展的一種新成果。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的不鏽鋼茶具組,一些不鏽鋼與玻璃作為材質的茶壺的造型都十分精美,典雅大方,實用之處在於茶壺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也十分方便。不鏽鋼的煮水壺、隨手泡等也廣泛地被茶人使用,因其方便實用而倍受青睞。

其它茶具

搪瓷茶具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實用性強,它起源於古代埃及,以後傳入歐洲。傳入我國,大約是在元代。我國真正開始生產搪瓷茶具,是本世紀初的事,在20世紀50~60年代,搪瓷茶具較為流行,後來逐漸被其他茶具所替代。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幾上,會燙壞桌麵,所以使用時受到一定限製。

一般來說,現在通行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為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

另外,以玉石、水晶、瑪瑙為材料製作的茶具曆史上曾有過,比如玉茶杯、玉茶壺、玉茶葉罐等,但因器材製作困難,價格昂貴,缺少實用價值,主要是作為擺設,以顯示主人的富有,因此並不多見。

三、茶具選擇

近現代,茶具的門類和品種、造型和裝飾、材料和工藝均有新的發展。僅就茶具的質地而言,就多達十多種。有陶茶具、瓷茶具、玉石茶具、石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果殼茶具、金銀茶具、錫茶具、鑲錫茶具、銅茶具、景泰藍茶具、不鏽鋼茶具、玻璃茶具、搪瓷茶具、塑料茶具等。

現代家庭所用茶具以紫砂、陶瓷、玻璃為主。這幾種茶具各有特色,可根據衝泡茶葉的品質特性適當地選擇合適的茶具。

鑒別古壺

對於紫砂愛好者而言,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擁有一把古壺。因為其年代的久遠及其上所附的文化價值,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但是想得到一把古壺卻談何容易。

試想明末清初、清末民初及八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處處是戰火,百姓流離顛沛、四處逃難,想求安身保命已是不易,更甭說保護不能當飯吃的“茶壺”。其次,就手工製作而言,一位名家畢其一生,所能完成的作品,數量到底有限,即使僥幸沒有受到戰火的破壞,而能完完整整保留到今天,相信更是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