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茶之器具(5)(2 / 3)

傳統式

取一口鍋,充分洗淨,不可帶半點異味。在鍋內裝水,水深大約可淹過整個茶壺2厘米以上,然後放入新買的茶壺。

接著用小火慢慢加熱,等到水沸後,放入一大把重火烘焙的茶葉,大約煮3分鍾。然後,把已經衝開的茶葉撈起,繼續用小火煮30分鍾。取出茶壺,放在幹燥又無異味之處,讓茶壺自然陰幹。

不過,也有人省略掉放茶葉的步驟,隻用清水煮新壺。至於孰勝孰劣,但憑個人喜好,無一定論。總之,兩者的主要目的,都是要將壺身毛細孔中的粉末逼出來,去除土味、雜質與壺身表麵上的一層薄蠟。

簡便式

首先,在陶壺內灌滿冷水,倒掉之後再灌滿溫水,倒掉溫水之後,第三次再灌入沸水。也就是以漸次增加水溫的方式,逼出壺身毛細孔中的粉末。同時取一枝小牙刷。先在熱水裏浸泡3分鍾,當牙刷的刷毛軟化後,沾上牙膏,把陶壺的裏裏外外刷一次。經過這幾道手續之後,即可除去新壺的土味、雜味與蠟質。最後,再用沸水衝淋新壺的裏裏外外。經過這一番隆重的“下水典禮”之後,新壺即可正式“下海”,供人衝泡了。

日常養壺

養壺其實並沒有特別的訣竅,隻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與日常保養,久而久之,您的愛壺就會散發自然油潤的光澤。

根據一般養壺專家的說法,養壺可分為以下幾個重點:

泡茶之前先衝淋熱水

泡茶之前,宜先用熱水衝淋茶壺內外,可兼具去黴、消毒與暖壺三種功效。

趁熱擦拭壺身

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氣會呈現在茶壺表麵。此時,可用一條幹淨的細棉布,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等的浸泡時間內,分幾次把整個壺麵拭遍,即可通過熱水的溫度、把壺麵擦拭得更亮潤。

泡茶時,勿將茶壺浸在水中

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則無正麵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泡完茶後,倒掉茶渣

每次泡完茶,應倒掉茶渣,用熱水衝去殘留在壺身的茶湯,以保持壺裏壺外的清潔。

有些講究“壺裏茶山”的人,往往把茶渣一起留置在壺裏任其陰幹。其實這種習慣並不好,於壺於茶均不宜,應及早戒掉。

壺內勿浸置茶湯

泡完茶後,務必把茶渣與茶湯都倒掉,用熱水衝淋壺裏壺外,然後倒掉水分。有些人以為把茶湯留置在壺內,可達到養壺的功效,其實不然,一旦產生異味,反而對茶壺有害。所以泡完茶後,應保持壺內幹爽,絕對不可積存濕氣,如此養出來的陶壺才能顯出自然的光潤。

陰幹時應打開壺蓋

把茶壺衝淋幹淨後,應打開壺蓋,放在通風易幹之處,等到完全陰幹後再妥善收存。

避免放在灰多之處

存放茶壺時,應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壺麵的潤澤感。

避免用化學洗潔劑清洗

絕對不可用洗碗精或化學洗潔劑涮洗陶壺,不僅會將壺內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涮掉茶壺外表的光澤,所以,應絕對避免。

綠茶茶具

綠茶在我國非常流行,特別是在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級眉茶,在飲用時,也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作為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綠茶的飲法隨茶品、地區的不同而不同,且豐富多彩、各具特色。

茶壺

飲用大眾綠茶,注重茶的韻味,可以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壺泡法中的茶壺一般選用紫砂壺或瓷壺,泡茶前,先將茶壺和茶杯洗淨。

壺泡法適用於衝泡中低檔綠茶,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衝泡,茶味也較濃。相應地,壺泡法一般不宜泡飲細嫩的名茶,因為茶壺中水太多,不易降溫,會燜熟茶葉,使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先取適量的茶葉放入壺中,茶量依據壺的大小和品飲人的習慣來定。再用90℃~100℃的沸水高衝入壺,至滿,蓋好壺蓋,3~5分鍾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

一般來說,來客敬茶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禮節,敬客一般選用杯泡法較為正式。但是,低級茶葉及綠茶末多,適用壺泡法,這樣不僅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起來也方便很多。

此外,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為目的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

玻璃杯

如果飲用的是高檔茶或綠茶,如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一般可選擇玻璃茶具,也可選用白色薄胎細質瓷杯衝泡飲用,可以提高觀賞、品茗的情趣。這些茶葉多條索纖細,柔嫩,身披白毫,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選用透明的玻璃茶具,則可透過杯壁觀賞到茶芽緩緩舒展的過程,集觀賞與品啜於一身,充分領悟茶的品飲藝術。

玻璃杯泡飲法適用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以便於充分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舒展、變化過程,欣賞茶葉的品質特色。

泡飲之前,要先賞茶,賞茶包括欣賞幹茶的色、香、形。

首先從茶葉罐中取出茶葉放在白色瓷質的賞茶盤中,白色瓷質的賞茶盤可更加襯托出茶葉的翠綠色,顯現出茶葉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