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茶之用水(2)(1 / 3)

新中國成立後,金山山麓辟為金山公園。在金山公園西一裏多,即是古今聞名的中泠泉,中泠泉亦稱揚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洌。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對若幹名泉佳水進行品鑒,較水宜於茶者凡七等,而中泠泉被評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古往今來,人們為什麼如此極欲一品中泠泉水呢?是因為真正的中泠泉水是極為難得的。該泉之水原來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金山誌》記載:“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由於這些原因,它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據說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時間——“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夜間23時至淩晨1時),還要用特殊的器具——銅瓶或銅葫蘆,繩子要用一定的長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淺若深或移位於先後,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味了。無怪當年南宋詩人陸遊遊覽此泉時,曾留下這樣的詩句:“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詠泉詩曰:

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③,

男兒斬卻樓蘭④首,閑品茶經拜羽仙⑤。

近百年來,由於長江江道北移,南岸江灘不斷漲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陸地聯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麵。後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欄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樓。清代書法家王仁堪⑥寫了“天下第一泉”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欄上,從而使這裏成了鎮江的一處古今名勝。

【標注】

①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履善,一字宋瑞,自號文山,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寶祐進士,知贛州。德祐初元兵入侵,他捐家產率義軍應詔勤王,拜右丞相。後於元軍交戰中為元將張範所敗,被囚燕(今北京)三年,終不屈,遂被殺。臨刑時作《正氣歌》。

②鎰:古代衡量單位,二十四兩為一鎰。

③鑄文淵:取夏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以圖象百物之意。詩人似乎在詩中呼籲國家(南宋政權)應該把取之於民的賦金用來保護和發展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遺產。

④樓蘭:漢西域城國,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地處西域通道上,今尚存古城遺址。漢武帝通西域使者經此至大宛等國。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歸漢。後又改名為鄯善。在此詩中寓指侵入中原的元兵。

⑤羽仙:指陸羽。詩人在這首詩中說,我願意在反抗外族侵略取得勝利之後,再來這裏細細論經品茶。

⑥王仁堪:生卒年未詳。字可莊,一字忍龕。福建閩縣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官任江蘇蘇州、鎮江知府。

濟南趵突泉

——天下第一泉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石韞玉

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檻泉,宋代始稱趵突泉。在山東濟南市西門橋南趵突泉公園內。向有泉城之譽的濟南,有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而趵突泉為七十二泉之冠。也是我國北方最負盛名的大泉之一。為古濼水發源地。據《春秋》記載,公元前694年,魯桓公“會齊侯於濼”①,即在此地。

趵突泉,是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縫中湧出,三窟並發,浪花四濺,聲若隱雷,勢如鼎沸,平均流量為1600升/秒。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有雲:“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泉池略成方型,麵積畝許,周砌石欄,池內清泉三股,晝夜噴湧,狀如白雪三堆,冬夏如一,蔚為奇觀。由於池水澄碧,清醉甘洌,烹茶最為相宜。宋代曾鞏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之句。

清代乾隆皇帝封它為“天下第一泉”。在泉池之北有濼源堂,始建於宋,清代重建。堂前抱柱上刻有元代書法家趙孟撰寫之楹聯:

雲霧潤蒸華不注②

波濤聲震大明湖③

在後院壁上嵌有明清以來詠泉石刻若幹。西南有明代“觀瀾亭”,中立“趵突泉”、“觀瀾”、“第一泉”等明清石碑。池東有來鶴橋,橋東大片散泉亦彙注成池,在水上建有“望鶴亭”茶廳。古往今來,凡來濟南的人無不領略一番那“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綺麗風光。而清代乾隆末年,時任山東按察使的石韞玉④在《濟南趵突泉聯》語中,則更把趵突泉等名泉勝水,描繪成天上人間的靈泉福地,飛泉流雲,一派仙樂清音,令人感到有些神奇虛幻。隻有靈犀相通,才能領略那半是人間半是天上,似真似幻的奇妙意韻。

【標注】

①魯桓公“會齊侯於濼”:公元前694年(周莊王三年)魯桓公偕其夫人文薑(齊襄公之妹)來到齊國會齊襄公。而荒淫無恥的齊襄公與文薑私通,魯桓公得知後責罵文薑。文薑將此事告訴其兄,齊襄公派公子彭生殺死魯桓公。後為掩人耳目又殺了彭生。齊襄公後約於公元前686(周莊王十一年)年因其不得國人擁戴,為叛亂者所殺。

②華不注:山名,簡稱華山,又名金輿山。在山東曆城縣北部,濟南市郊東北。

③大明湖:在濟南市舊城北部,水麵46.5公頃。大明湖始於北魏。清人劉風誥詠湖詩有“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句。大明湖風光秀麗,是泉城遊覽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