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熟五更天幾許鍾聲敲不破
神遊三寶地半空雲影去無蹤
同時,栩栩如生的兩隻老虎正從石龕右側向入睡的高僧走來,形象亦十分生動逼真。這組“夢虎圖”浮雕寓神仙給寰中托夢,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來南嶽清泉之典。“虎移泉眼至南嶽童子;曆百千萬劫留此真源”——這副虎跑寺楹聯也是寫的這個神話故事,隻是更具有佛教寓意。
“龍井茶葉虎跑水”,被譽為西湖雙絕。古往今來,凡是來杭州遊曆的人們,無不以能身臨其境品嚐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衝泡的西湖龍井之茶為快事。曆代的詩人們留下了許多讚美虎跑泉水的詩篇。如蘇東坡有:“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尊自在償。”清代詩人黃景仁(公元1749~1783年)在《虎跑泉》一詩中有雲:“問水何方來?南嶽幾千裏。龍象一帖然,天人共歡喜。”詩人是根據傳說,說虎跑泉水是從南嶽衡山由仙童化虎搬運而來,缺水的大慈山忽有清泉湧出,天上人間都為之歡呼讚歎。亦讚揚高僧開山引泉,造福蒼生的功德。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旅遊業的方興未艾,也推動了杭州茶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杭州建了頗具規模的茶葉博物館,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優秀遺產,普及茶葉科學知識,促進中外茶文化的交流。如今,在西湖風景區的虎跑、龍井、玉泉、吳山等處均恢複或新建了一批茶室,中外茶客慕名而至,常常座無虛席。杭州市內的不少品茗愛好者,往往於每日清晨乘車或騎自行車到虎跑等名泉裝取泉水,用以衝茶待客,或自飲品嚐,以取陶然之樂。鑒於品泉者日益增多,杭州新聞界曾經呼籲,應適當節製每日取水量,以保護古泉的自然水量及其久享盛名的清爽甘醇。
【標注】
①三竺:指杭州靈隱山之上、中、下三天竺。
②五雲:指五雲山。在杭州西湖西南麵,瀕臨錢塘江。相傳,古時有五彩瑞雲縈繞山巔,因而得名。古人有句讚道:“石登千盤依碧天。五雲輝映五峰巔。”
③張以寧:生卒年未詳。福建古田人。元末曾官翰林學士承旨,明初召為侍讀學士。
杭州龍井泉
——天下第三泉秀翠名湖,遊目頻來過溪處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
——乾隆
龍井泉,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麵風篁嶺上,為一裸露型岩溶泉。本名龍泓,又名龍湫,是以泉名井,又以井名村。龍井村是飲譽世界的西湖龍井茶的五大產地之一。而龍泓清泉,曆史悠久,相傳在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0年)已發現。此泉由於大旱不涸,古人以為與大海相通,有神龍潛居,所以名其為龍井。又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三泉”。龍井泉旁有龍井寺,建於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周圍還有神運石、滌心沼、一片雲等諸景勝跡。近處則有龍井、小滄浪、龍井試茗、鳥語泉聲等石刻環列於半月形的井泉周圍。
龍井泉水出自山岩中,水味甘醇,四時不絕,清如明鏡,寒碧異常,如取小棍輕輕攪撥井水,水麵上即呈現出一條由外向內旋動的分水線,見者無不奇。據說這是泉池中已有的泉水與新湧入的泉水間的比重和流速有差異之故,但也有認為,是龍泉水表麵張力較大所致。
龍井之西是龍井村,滿山茶園,盛產西湖龍井,因它具有色翠、香鬱、味醇、形美之“四絕”而著稱於世。古往今來,多少名人雅士都慕名前來龍井遊曆,飲茶品泉,留下了許多讚賞龍井泉茶的優美詩篇。
蘇東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潭”的詩句稱道龍井的山泉。杭州西湖產茶,自唐代到元代,龍井泉茶日益稱著。元代虞集在遊龍井的詩中讚美龍井茶道:“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代田藝衡《煮茶小品》則更高度評價龍井茶:“今武林諸泉,惟龍泓入品,而茶亦龍泓山為最。又其上為老龍泓,寒碧倍之,其地產茶為南北絕品。”
清代乾隆皇帝曾數次巡幸江南,在來杭州時,不止一次去龍井烹茗品泉,並寫了《坐龍井上烹茶偶成》詠茶詩和題龍井聯:“秀翠名湖,遊目頻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曆代名人的這些詩詞聯語,為西子湖畔的龍井泉茶憑添了無限韻致,愈令遊人向往。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
——天下第三泉雁塔影標霄漢表
鯨鍾聲渡石泉間
——佚名
蘇州虎丘,又名海湧山。在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西北山塘街,距城約3.5公裏。春秋晚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相傳,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名”。東晉時,司徒王珣和弟王瑉在此創建別墅,後來王氏兄弟將其改為寺院,名虎丘寺,分東西三刹;唐代因避太祖李虎(李淵之祖父)名諱,改名為武丘報恩寺。武宗會昌年間寺毀,移往山頂重建時,將二刹合為一寺。其後該寺院屢經改建易名,規模宏偉琳宮寶塔,重樓飛閣,曾被列為“五山十刹”之一。古人曾用“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的詩句來描繪虎丘的景色。蘇州虛丘不僅以風景秀麗聞名遐邇,也以它擁有天下名泉佳水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