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茶之保健(8)(2 / 3)

在烤製茶食中最突出的是月餅。每逢中秋佳節,茶食店裏就會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月餅,過去用扁圓形或元寶形竹簍包裝,月餅餡分為洗沙、棗泥、五仁、椒鹽、上素、冬瓜、火腿等種類。苴鎮的洗沙月餅很出名,內芯豆沙是將精選的紅豆洗出,然後加糖、油熬製,再配上各種佐料。配製好的內芯料沙質細膩,甜度適中,香味濃鬱。製成的月餅有多層薄薄的外殼,黃爽爽、油酥酥,進口就碎,而餡芯則糯綿甜香。這種外脆內柔、又甜又香的口感,令人百吃不厭。上世紀80年代以來,苴鎮產的蘇式沙洗月餅每年都被評為南通市優質產品,江蘇省供銷係統評比第一名。

3.油炸和熬鑄的品種油炸品種如紅糖和白糖京棗、麻元、油饊子、油豆莢、油麻花、酥餃等。熬鑄品種有炒米糖、花生糖、寸金糖、灌香糖、皮糖、鏡子糖、董糖等。這些茶點花色繁多,成為人們的主要零食,不但豐富了食品文化,還點綴了人們的生活,小朋友尤其喜愛。

黔西茶食

“遵義品窖酒,畢節嚐燒雞,風味小吃在黔西。”這話一點也不誇張,一般到貴州省黔西旅遊的人,都會對黔西的風味小吃讚不絕口,其中茶食就是一道風味獨特的小吃。

茶食盛入盤中,有立體感,造型美觀別致,氣味芬芳。入口酥甜清香,味美可口,有助消化,深受群眾歡迎。它選取上等糯米,用清水浸泡,撈出晾幹,碾成粉末,拌清水糅合捏成粑塊煮熟至起“蜂窩眼”時,撈出放在石碓中用木杵反複搗拌。泡時,加入野生植物根粉拌勻,放在平整案板上攤薄。待晾幹後,用小刀或剪刀刻成花卉、鳥獸、魚蝦等狀即可。

食用時,將茶食放入豬油中浸泡片刻,變軟後夾入鐵漏勺中,舀熱油澆淋,直至膨脹定型即可。

紹興茶食

紹興是著名的茶葉之鄉,茶食點心也有悠久的曆史。清代時,紹興茶食中的紹式糕點,與寧波、金華、溫州同列為浙江糕點的四大係列,其代表產品有香糕、小燒餅、鬆子糕、冰雪酥、蛋包、炒米糕和玉露霜,以香糕最為著名。以製作香糕出名的水澄巷孟大茂香糕店,創立於1807年,其主要品種有琴糕、雞骨糕、朝笏糕等,手工精製,工藝講究,具有鬆、脆、香、甜的特點,成為進京趕考人士的必帶之物,因而有“進京香糕”的美稱,曾多次在西湖博覽會上獲獎。

清末,蘇式、杭式茶點先後傳入紹興,紹興也開始有了茶食這一行業,不同於原有的香糕,它們彼此都有明確的分工,香糕業以生產各式香糕、蛋包、蛋卷、椒鹽燒餅、月餅等為主,其餘的各種細點茶食均歸茶食業經營。

清代範寅所著《越諺》中《飲食》欄有記載,紹興原有印糕、艾糕、鬆子糕、炒米糕、糕幹、巧果、金棗、玉露霜、香酥餅、鹹雙酥燒餅、艾餃、蔥管糖、重陽糕、南瓜餅、蒲絲餅等20多種。隨後引進了蘇式、杭式茶點,品種不斷增多,出現了新式樣,可分為餅類、糕類、酥類、糖類、片類、果品類等,品種介紹如下:

1.餅類。餅類中以月餅的數量和品種為最多,餅餡以豆沙為主,包裝各式各樣。後來又生產蘇式、廣式月餅,以紅糖為餡,不油不膩,入口香甜,價廉物美,尤其令人喜愛。另有一種鹹甜燒餅,又稱“小燒餅”,出產於皋埠,清乾隆年間曾銷往京都一帶,甚享盛名。還有塔山下所產的香酥餅,鬆脆味美,食後口頰留香,祖傳秘製,為紹興名食品。

2.糕類。有各式香糕、蛋糕、橘紅糕、鬆子糕、百子糕、炒米糕。春季還有茯苓糕、福祿糕、薄荷糕、水晶糕。夏季有綠豆糕、梅糕。秋季有重陽糕。冬季則有玫瑰年糕、豬油年糕等。其中以孟大茂產的香糕和樊江產的鬆子糕最為著名。

3.酥類。有杏仁酥、桃酥、麻條酥、冰雪酥、蔥油酥、盒子酥、佛手酥、川心酥等。最出名的要數潞家莊所產的玉露霜,它介於糕、酥之間。疏鬆不油,食時清香爽口,是茶客們的最愛。

4.糖類。有麻片糖、花生糖、薑汁糖、寸金糖、蔥管糖、桃仁糖、各種麻酥糖、玫瑰酥糖、紅綠酥糖、豬油酥糖等。

5.片類。有雲片、人物片、砂仁片、五香片、火炙片、椒桃片等。

6.果品類。有炒花生、蘭花豆、魚皮花生、南瓜子、西瓜子、炒鬆子、炒杏仁等。

7.其他類。有蛋巧、蛋包、蛋卷、薩其馬、金橘餅、金棗、麻棗、巧果等。

除了上列茶點之外,紹興還有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化茶食即豆腐幹,也稱“香幹”,適合於飲茶時食用,又稱“茶幹”。香幹中最出名的是柯橋豆腐幹,據《越諺》記載,以清代柯橋一柴姓作坊所製的質量為最佳,故有“柴幹”之稱。“柴幹”之外還有柯橋老蔣元興和莫裕泰兩家的豆腐幹也特別突出。據《紹興市誌》記載,1989年單柯橋一地的豆腐幹出產3600萬小塊,可見銷量之大。

紹興香幹在製作時,選取優質黃豆,配以桂皮、茴香、丁香、冰糖、紹酒、甜麵醬等10多種作料,經浸篩、磨碎、點花、包紮、燒製、晾曬等工藝製成。製成的香幹色澤黃亮,鹹度適中,滋味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