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開辟精神花園(1)(1 / 3)

你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往往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境況。如果你每天精神飽滿,快快樂樂,那麼你的生活便會陽光燦爛;如果你整天萎靡不振,情緒低落,那麼你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因此,我們有必要經常調適自己的心情,使自己的人生平靜、快樂!

最平凡的美麗

在一小區西麵的空地處不久要建起一座樓,每天都會從那裏傳來隆隆的機器聲,有時是在黃昏時聽到那裏的碗筷交響曲和深夜裏民工吼的一些老掉牙的情歌;除此之外,偶爾也有竹笛聲傳過來,舒緩而悠揚。這些民工都來自遙遠而貧困的山區,他們以這種特有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情懷。偶爾感覺一下那些老歌和獨特笛聲也別有一種風情,但經驗還是提醒人們應該提防他們。

那時,隻要出門,大家都會相互叮囑:記住把門窗關牢。隻因為他們是民工,而且是外來的,人們的眼中流露著對他們的不屑和冷漠。但不諳世事的孩子如何能窺知大人心靈上的樊籬?

鄰居4歲的孩子靈靈就經常跑到工地那邊玩耍。久而久之那些民工喜歡上了這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會在空閑時用彩色包裝帶給她編織展翅欲飛的小鳥;用樹葉吹出“嘶嘶”的蟬鳴;把蜻蜓捉住裝在煙盒裏……這一切,對生活優越但孤獨的城市孩子來說,無異於到了充滿童趣的天堂。對靈靈來說,她才不相信媽媽和阿姨們說這些人是狐狸和灰狼變的話語。

在一個昏暗的黃昏,靈靈準備回家吃晚飯,她沒有像往常一樣穿過那塊空地回家,而是沿著正在施工的建築物邊走。一位在樓上作業的民工碰巧失手,一塊預製板被腳手架抵擋了幾次之後,正朝靈靈頭上砸下來。一位民工正好經過靈靈身邊,他一縱身將靈靈推開。隨著“啊”的一聲,那民工的一條腿已被砸傷,而靈靈安然無恙。

這件事引起工地上不小的轟動。那個民工是一位還不滿18歲的男孩。當人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時,他隻是以山區人特有的寬厚心胸說:“我救靈靈,是因為我喜歡這個孩子。”簡單的話語表現了他靈魂深處的美!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那些被我們鄙視和冷落的,恰恰是我們最需要的。他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悄悄地感動著我們的心靈,濕潤著我們的眼睛。

苦中求樂

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去過那裏的遊客都這麼說。

那天,一個遊客在導遊的帶領下來到這個魚市。天氣不是很好,但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6條鱈魚飛明尼蘇達去了。”“10隻螃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遊客問當地的魚販:“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魚販告訴遊客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樂趣。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中的“風景”。

他又說,大夥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都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了。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們一起用餐,感受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員工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取經”:“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

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去,手中還會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魚,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實際上,並不是生活怠慢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的樂趣。

拂淨心靈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外祖父病危。回光返照時,讓兒子拿來一個舊皮箱,從皮箱裏拿出一件黑色的舊呢子大衣,撕開衣角,取出一塊銀元。

60多年前,外祖父在縣城裏開書店。一個年輕人來買書,因為櫃台上隻剩下一本,所以外祖父便向買書人多要了一塊銀元。從此,這塊銀元常被外祖父托在手上,沉重得如同托著一座大山。開了八年多書店,外祖父隻做了這麼一件虧心事,而且隻是一塊銀元。盡管如此,仍讓他日夜不安,他決心退回這塊銀元。然而,60多年過去了,他無緣了卻這樁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