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行為辯真偽(3)(1 / 3)

當人們在受到意外的打擊或處於極度憤怒時,會拍案而起,這種情況的出現多針對於敵我矛盾。拍,是維護自己的尊嚴,同時也是對敵方一種極為強烈的譴責。

我們來看下麵的實例:

19世紀末,美、英、法、俄、德、意、日、奧八國聯軍,對中國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先後占領了天津和北京。腐敗的清政府毫無抵抗能力,慌忙屈膝求和。一次,清政府與八國“議和”。會議開始之前,有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代表,想借機欺辱中國,並顯露自己的才能。他起身離席陰陽怪氣地對清政府說:我聽說你們中國有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叫做對聯,要求語詞對稱,音調協調,嚴密工整。現在我出一上聯,要你們對出下聯!我這上聯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即戰’,請對下聯吧!”

八國代表馬上明白了他的含義,發出一陣得意的狂笑,交口稱讚,並乜視著中國代表們,看他們如何對應。然而,腐朽無能的清政府代表,麵對帝國主義分子的挑釁和戲弄,雖然胸有不平,但一時無詞對答,隻是尷尬地苦笑。八國代表越發得意忘形,恣意大笑。就在這時,隻見一位清政府代表身後的秘書拍案而起,正義凜然,兩眼圓睜,兩道目光猶如電光掃過全場。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片刻,他以洪亮的聲音說道:“既然外國人能想出上聯,中國人就能對出下聯!下聯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便拿’!”

這對仗嚴謹、詞鋒犀利的對答震懾群魔,使挑釁者相顧愕然,瞠目結舌。

從上麵拍案而起,怒斥敵人的故事中,我們應該受到教育和啟發。當我們的人格和尊嚴受到侵犯時,不應該軟弱,拍案而起,給敵人以迎頭痛擊。自從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後,國外一些犯罪團夥以投資為名,在境內幹有損我中華民族尊嚴的事。對這些不法分子,我們決不輕饒,應該拍案而起,給他們顏色瞧瞧,以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人格。這樣做,有時會使自己的說話形象更加高大,說話風格更具神采和威嚴。

5.什麼情況下手勢上揚

手勢上揚,代表著讚同、滿意或鼓舞、號召的意思,有時候也用以打招呼。朋友見麵,遠遠地揚起手:“Hello”演講或說話時手勢上揚,最能體現個人風格,表明演講者或說話者是個性格開朗、豪放、不拘於形式的人。

手勢上揚,是一種幅度比較大的手勢動作,容易使人產生比較鮮明的視覺形象,引起人們對於形式美的富於社會內容的主觀感受。有人描繪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當他進行公開演講時,他的習慣動作是兩臂向上。其目的隻是為了強調他的講話……有時他舉著雙手,把自己直挺挺的上身從桌上伸出俯向聽眾,好像要把演說者的堅定信念注入到聽眾的心坎上……”

中國幾位偉人,在演講和說話時,都喜歡手勢上揚,無形之中給人一種振奮和向上的力量。

孫中山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重整旗鼓,等候時機東山再起。

有一天,幾個革命同誌閑來無聊,湊了4個人打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麵對如此尷尬場麵,孫中山不但繼續叫他們打下去,而且手勢向上一揚,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啥關係,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希望。”

陳毅元帥文韜武略,才華出眾,談吐機敏,幽默風趣,尤其在擔任外交部長後,時常語驚四座。

1965年9月29日,他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型記者招待會,闡述我國的內外政策,回答記者們的提問。簡短的開場白後,陳毅話鋒一轉,手勢向上一揮,笑道:“你們可要警惕,到中國來,要當心被‘洗腦筋’啊!”頓時,哄堂大笑,一片活躍。

當一位記者問到我國核武器的發展情況時,陳毅回答道:“中國已經爆炸了兩顆原子彈。第三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們看公報好了。”陳毅元帥有力地將手向上一揚。

記者們一陣大笑。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看到手勢上揚的姿勢,如某經理交待完一份工作後,對他的員工揚了揚手說:“好了!就這樣吧!”在聽完一份彙報後,揚了揚手說:“行了,行了,我已經明白了。”在這個時候的手勢上揚,表示讚揚和肯定的意思。當我們與朋友、熟人告別時,也常揚揚手說聲:“再見!”總之,手勢上揚,是一種能顯示出個人特點、很受人歡迎的手勢,可以塑造出一種豪放、大度、有號召力的說話魅力形象。

6.手勢下劈可製造語勢

手勢下劈,給人一種泰山壓頂、不容置疑之勢,使用這種手勢的人,一般都高高在上,高傲自負,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他的觀點,不會輕易容許人反駁。伴隨著這個動作的意思是:“就這麼辦。”“這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不行,我不同意!”等等話語。我們來看下麵幾則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