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先知人
用人就像用馬,如果得到千裏馬卻不認識,或者即使認識了,卻不能充分發揮它的能力,那當然就隻會喜歡那種衰弱無力的馬,而拋棄雄壯剽悍的駿馬了。
“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收之欲其廣,用之欲其慎”。凡具一技之長者都要廣為延攬,而在使用時要小心謹慎,盡可能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量才錄用,揚長避短。
慎用人才的一個基本內容是量才器使,才盡其用。要真正做到量材器使,首先在於如何去認識人。“竊疑古人論將,神明變幻,不可方物,幾於百長並集,一短難容,恐亦史冊追崇之辭,初非當日預定之品。”把有一定能力或有一定成就的人譽為“百長並集,一短難容”,甚至神化,無疑是認識人才上的一種片麵性。因此,衡量人才要不拘一格,判斷事情要不苛求,不因木材腐朽就棄置不用,不頻繁撒網有失去捕抓大魚的機會。重要的是善於去認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可苛求全才,“不可因微瑕而棄有用之才”。有材不用,應是浪費;大材小用,也有損於事業;小材大用則危害事業。古人說:“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騏驥不可以守閣;千金之劍,以之斬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
故世不患無才,患有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以良藥不適於病,梁麗之材用於窒穴,嫠牛捕鼠、良馬守門等比喻,批評用人不當,指出對於人才必須“器使而適用”,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發揮。用其所長,這正是領導者的用人藝術。
據說,每有赴軍營報效者,曾國藩先發給少量薪資以安其心,然後親自接見,一一觀察:有膽氣血性者令其領兵打仗,膽小謹慎者令其籌辦糧晌,文學優長者辦理文案,講習性理者采訪忠義,學問淵博者校勘書籍。在幕中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使用,感到了解較深,確有把握時,再根據具體情況,保以官職,委以重任。為了使賢才學用一致,他十分重視幕僚的工作安排。對長於治軍者,便安置到營務處,使其曆練軍務以為他日將才之備;對精於綜核者,便安置到糧台、轉運局、籌餉局等機關,使其學習籌餉理財、運輸的工作;對善於創造者,便安置到製造局,做造艦製炮工作。務使人人能盡其用,用盡其才。
有關知人善用,曾國藩重用容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曾國藩曾重用並委派容閎赴歐美采購機器。這位廣東香山縣人,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早年留學美國耶魯大學,後入美國籍。李善蘭、華街芳、徐壽等人都向曾國藩舉薦過。盡管容閎到過太平天國和天京,還向天王洪秀全上書,提出過發展資本主義和七項建議,以後又與太平天國多次做過茶葉生意,曾國藩對此卻並不怪罪。
曾國藩接連三次發出邀請。35歲的容閎初次登上總督衙署大門,次日便受到了曾國藩的接見。曾國藩在了解容閎的經曆和學識以後,認為他確是個既了解西方又有膽識的人才。在問及當前對中國最有益、最重用的事情當從何處著手的問題,容閎答以莫過於仿照洋人建機器廠,尤需先辦製造工作母機的工廠。
曾國藩十分讚許,及時撥發巨款,委派他赴歐美采購機器。多年來一直在異國他鄉做著中國富強之夢的容閎,受命之日,十分感奮。一年後他從美國采購來的機器,就安裝在當時中國最大的軍事企業——江南機器製造局中,為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知人是對人才實施科學管理的重要環節,知人是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激勵人才奮發進取的有效措施。
《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陳平,陽武(今河南省陽武縣)人。家境清貧,好讀書,初事魏咎,繼事項羽後歸漢。他通過魏無知推薦得見劉邦。劉邦跟他談話,見他有才智很高興,問:“子之居楚何官?”陳平答:“為都尉。”當天,劉邦就任陳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知道了都為之嘩然,說:“大王一旦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劉邦聽了,更加厚待陳平。
過了一段時間,周勃、灌嬰等大將也對陳平有意見,認為劉邦如此信任陳平不當,都讒毀陳平說:“平雖大丈夫,如冠王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等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劉邦聽了也起疑,便叫魏無知來,責備他為何推薦陳平這樣的人,無知說:“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拒,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劉邦也叫陳平責備他說:“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固多心乎?”平答道:“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祿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畫有可中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劉邦見他說得有道理,便向他道歉,厚加賞賜,擢升為護軍中尉,監察全體官兵。從此,諸將不敢再讒毀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