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慧眼看職場(3)(1 / 3)

種世衡知道這是元昊派來的,假裝不知,就大罵元昊,說野利王有心歸順大宋,並備了豐厚的禮物送給使者,並說:“替我對你們的王爺說,快點下決心,不要優柔寡斷了。”

使者回去後不久,王嵩被放了回來,報告種世衡說野利王已被元昊處死了。

接下來,種世衡又想離間天都王,就在邊境上祭祀野利王,在祝版上寫了悼念的文字,文中多處提到野利王與天都王的曖昧聯係,還說什麼兩王有意歸順宋朝,誰想野利王中道卻先去了,可惜可歎!把祭文雜在紙錢裏,等看到敵人出現,立刻燒掉。

祝版上的字不能很快消失,被敵軍得到獻給元昊。

於是,天都王也開始被元昊懷疑,終被治罪。

正是王嵩的作用,才使得此反間計不廢一兵一卒而能一石二鳥地獲得成功。

可見任何人在某些方麵都有其所長,人無庸人,關鍵在於如何用人。

沒有無用的下屬,隻有不會用人的領導。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聽許多老板講,企業裏缺少二件:硬件缺資金,軟件缺人才。人們不禁要問,老板你會用人才嗎?

俗話說“沒有沒用的人,隻有不會用人的人”。大概就是說關鍵是你如何用人了。在這方麵,大家都經常引用漢高祖劉邦的用人之道。《史記·高融記》記載:劉邦獲天下之後,大宴群臣,席間,劉邦問及:“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句話經常被人引用,但是,有許多老板們未必能從一定的高度理解用人之理。其實,人各有其長,又各有其短。據《徑野子內篇》記載,一老頭有五子,老大質樸,老二聰慧,老三目盲,老四背駝,老五足跛。試看這位用人“高手”的神奇安排:老大務農去,老二經商去,老三按摩,老四搓繩子,老五紡線。真乃神宋之筆。

其實,用人之長,去人之短,曆代宏論頗豐。司馬光說:“夫人之材,各有所宜,雖周孔之材不能偏為人之所為,況其下乎?固當就其所長而用之。”唐太宗李世民也說:“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製本。直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拱角,無曲直長短,各種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將無棄才,明主無棄士”真是高論。

如上用人宏論,或許有些有誌之老板在用的時候研究過,有些可能學以致用了,而有的則不得要領。其實,這在相當的情況下屬於用人態度問題。有些國營企業用人之毛病自不必說,而有些私營企業在用人問題上,又擔心“放權”太多會導致“私有財產流失”。總之用而疑之,還有些老板對人才的理解有問題。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是一個工種,那麼也就不可能隻需要一種人才。而是各種各樣的人才。這樣也就導致人才的分工與協作。老板的任務就是在分工和協作中起協調的作用。

日本的豐田公司也是因此而任用有才能的人,而辭去不擅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