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是紐約著名雜誌《婦女家庭》的主編,他從事這個職業短短數年,便使瀕於破產的老板起死回生,雜誌的銷量直線上升,廣告客戶門庭若市。鮑勃職業生涯的成功,與他青年時期的勇氣和信心是分不開的,正是這些品格,為他日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成就。當時的鮑勃還隻是毫不起眼的送報生,身材又矮小,常被人看不起。但他卻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喜歡閱讀當代美國風雲人物的傳記,並根據傳記的內容,給這些名人寫信,經年累月,獲得了不少名流偉人的注意,並獲得了他們的友誼。如格蘭特將軍和他的夫人、伽菲爾將軍、休曼將軍、林肯夫人、學者海恩等。後來,在他的這些朋友之中,海恩做了美國總統。當他在雜誌社工作以後,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許多名人都曾為雜誌撰稿,於是雜誌行情看漲,身價大增,銷路也蒸蒸日上。
鮑勃在職業生涯上的成功,就在於他對自己充滿了自信,並能夠勇敢地向專家、權威、名流、大師推銷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鮑勃不敢與名人通信,就很難有日後編輯生涯的成就。他憑著自己的信心和勇氣,為自己創造了機會。
美國當代著名科普作家阿西摩夫有份兒令人深思的簡曆:“我決心在化學方麵取得博士學位,我做到了;我決心寫故事,我做到了;然後我決心寫小說,我做到了;而後我又決心寫論述科學的書,我也做到了。最後我決定成為一個整個時代的作家,我確定變成了這樣一個人。”正是憑著這份強烈的自信心,阿西摩夫從1914年出版科幻小說集《黃背》以來,寫下了200多種書,以傑出的成就馳名文壇。
在現實生活中,擇業算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因此擇業也同樣需要自信和勇氣。現在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就是在一個社會評價較高的工作背後,總有很多的競爭者,這就需要每一個求職者不但需要本領,還需要有自信心和勇氣,敢於去競爭,去拚命。尤其是對那些自認為條件不夠優越的人來說就更為重要。比如有人覺得自己學曆不高,在找工作中就易失去信心,實際上這是大可不必的。
學曆與能力並不成正比,沒有高學曆的人,同樣可以是職業生涯的成功者。
美國法蘭在1940年被一所大學開除之後,進入父親經營的農場,使農場生產的雞和雞蛋年銷8-4億美元。他本人擁有2億美元。
伊絲蒂邏迪從未進過大學,1946年開始發售一種護膚美容膏,得到丈夫協助,發展業務,突飛猛進,現在她的商店是美國第二家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擁有7億美元。
所以,無論你幹什麼,盡管你沒有文憑、學曆,盡管你可能在其他方麵沒有什麼優勢,但你也不能失去自信心和勇氣,否則你就不會有成功的希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提供給人們競爭和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我們克服“克拉克”現象,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這樣才會充分發揮才能。
第二節 堅韌是克服困難的利器
惟有奮鬥才能成功,這是最好理解又是最難做到的。難就難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韌性和毅力。當“智慧”已經失敗,“天才”無能為力,“機智”與“技巧”說不可能,其他各種能力都已束手無策,宣告絕望之時,“忍耐力”便惠然來臨,幫助人們取得勝利、獲致成功。
無堅不摧的忍耐力而做成的事業是神奇的。當一切力量都已經逃避了,一切才能宣告失敗時,忍耐力卻依然堅守陣地,依靠忍耐力,終能克服許多困難,甚至做成許多原本已經失望的事情。
伏爾泰說得好:“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劍至死都不能離手。”。
人人都停下來不再去做的,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堅持去做;人人都因感到絕望而放棄的信仰,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堅持著,繼續為自己的意見辯護。所以,具有這種卓越品質的人,最終能獲得很大的收益、很好的聲譽。
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濟濟無名的窮小子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
“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不幸得很,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
但他不氣餒,不停地鼓勵自己:“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
“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隻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現在,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史泰龍的健身教練哥倫布醫生這樣評價他:
“史泰龍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誌、恒心與持久力都是令人驚歎的。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讓事情發生——他主動地令事情發生。”。
如果史泰龍當初隻是“想”成功,在茶餘飯後做做明星夢,消遣一下,他就絕不會有今天。
因為那樣的話,他就不會付出,不會拚命。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隻有做不成事的人。無論一個年輕人有多聰明,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品質,他就不會在一個群體中脫穎而出,他就不會取得成功。許多人本可以成為傑出的音樂家、藝術家、教師、律師或醫生,但就是因為缺乏這種傑出的品質,最終一事無成。
堅韌的人從不會停下來想想他到底能不能成功。他惟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前進,如何走得更遠,如何接近目標。無論途中有高山、有河流還是有沼澤,他都會去攀登、去穿越。而所有其他方麵的考慮,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終極目標。
具有堅韌性格的人便具有了克服困難的利器,因此他能夠披荊斬棘,開創一條道往成功的通暢大道。
一、堅韌是力量
堅忍不拔的個性是所有偉大成功者的共同特征。無論他處境怎樣,無論他怎樣失望,任何困難都不會打倒他,任何不幸和悲傷都不會摧毀他。過人的才華和豐厚的稟賦都不如堅持不懈的努力更有助於造就一個偉人。在生活中最終取得勝利的是那些堅持到底的人,而不是那些自認為自己是天才的人。
數學家阿拉貢提到,在一本書的封麵下,夾著數學前輩儒貝爾給學生的一張字條:“堅持,先生,要堅持。你所遇到的困難會在你前進途中自行解決。前進,你就可以看到光明,它將照亮你前進的道路。”阿拉貢說,那句格言成為了他學習數學、成為數學家的精神動力。
傑出的鳥類學家奧杜邦在森林中刻苦工作了許多年。但是,當度假回來時,他發現自己精心創作的200多幅極具科學價值的鳥類繪畫都被老鼠糟蹋了。回憶起這段經曆,他說:“強烈的悲傷幾乎穿透我的整個大腦,我連著幾個星期都在發燒。”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恢複。他又重新拿起槍,拿起背包和筆,再次走向了森林深處。
有的人最初對自己有一個恰當的估計,自信能夠處處勝利,但是一經挫折,他們卻半途而廢,結果一事無成,所以,光有自信心還不夠,還須使自信心變得堅定。
決心獲得成功的人都知道,進步是一點一滴不斷地努力得來的。例如,房屋是由一磚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賽的最後勝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積而成的……所以每一個重大的成就都是一係列的小成就累積成的。
獲得巨大成功的人中,具有強烈忍耐力的人有很多。主要原因在於他們都能夠不厭其煩地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的結果。
巴爾紮克的父親曾這樣對他說:“你知道嗎,在文學領域中,一個人如果不是國王,就一定是乞丐。”巴爾紮克回答說:“那好,我要做國王。”他的父母把他留在了閣樓上,讓他自己去支配自己的命運。經曆了整整10年的苦難歲月,他戰勝了貧困,最終取得了成功。然而在巴爾紮克真正出名,成為文學大家之前,他整整寫了40本毫無影響的小說。
堅持到底,就會看到曙光,這是一個真理。
想要實現任何目標都必須按部就班做下去。按部就班做下去是實現任何目標惟一的聰明做法。例如最好的戒煙方法就是“一小時又一小時”堅持下去。有許多人用這種方法戒煙,成功的比例比別的方法高。這個方法並不是要求他們下決心永遠不抽,隻是要他們決心不在下一個小時抽煙而已。當這個小時結束時,隻需把他的決心改在下一小時就行了。當抽煙的欲望漸漸減輕時,時間就延長到兩小時,然後延長到一天,最後終於完成戒除。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一定會失敗,因為心理上的感覺受不了。一小時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遠不抽卻很困難。
教授每一次的演講,科學家每一次的實驗,都是向前跨一步,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
某些人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他們過去的曆史,就知道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得來的,他們早已投入無數心血,打好堅固的基礎了。而那些暴起暴落的人物,聲名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的成功往往隻是曇花一現而已,因為他們並沒有深厚的根基與雄厚的實力。
歐文說:“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情況,意誌力幾乎完全可以為自己的前進開辟道路,它能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堅定地沿著自己的方向,即使遇到一千次挫折也決不回頭。不利的處境創造了力量。而阻撓使我們產生了抵抗它的更大力量。攻克一個障礙,克服一個困難,給了我們攻克下一個障礙、克服下一個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曆史上有無數人憑借堅強的意誌力戰勝了貧困、恥辱和不幸。”。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戰鬥愈激烈,所得到的勝利就愈偉大。磨練愈嚴酷,所得到的收獲也愈大。愈經曆過痛苦的事,所得到的結果就愈偉大,因此我們都需要忍耐到底、堅持到底。
富麗堂皇的建築物都是由一塊塊獨立的石塊砌成的,石塊本身並不美觀。成功的生活也是如此。
二、堅持不懈意味著成功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堅持不懈,終將贏來勝利,這似乎是個淺顯的無需闡述的道理,然而將其付諸實踐時,卻隻有極少的人能夠完全做到。
愛因斯坦擅長於數學,幾乎一切有關數學的奧妙,在他的麵前都得以真相大白。無論他完全醉心於宇宙和宇宙法則,或是他將所有的專心、努力集中在對時間、空間乃至於四維空間的研究上時,他的潛意識自始至終在對這些東西產生反應,因此能使這些問題的秘密一一被解開。
經過不斷的實驗,愛迪生發現了電氣的原理。他想使這個世界變得光明,正因為他對人類有極其強烈的貢獻欲望,因此電氣的奧秘成為他急欲解開之謎。雖然他知道總有一天會發現問題的答案,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忘記忍耐、努力和自己所堅持的信念。
他發明了無數的東西,因為他能夠貫徹自己的意念,而且他的潛意識也從不曾叛離過他。
人生中常常會碰到許多艱辛的事,有時也會遭受一些難以承受或使自己一蹶不振而無法重新站立的打擊。
丘吉爾在他40多歲時,曾經差點被驅逐出政界。因為他的驕傲以及過分活躍的活動,引起政敵的仇視、不滿,其間大約有20多年的時間,他被隔離了參與所有政治活動的機會。
丘吉爾是個頑固、堅強、熱情又極有魄力的人,他曾如此說:“我們現在正度過一個最惡劣的時期,在事態變好以前,可能還會有比現在更壞的情況出現。可是如果我們能忍耐到底的話,我相信形勢一定會變好的。”。
正是由於他具備這種堅忍的意誌與一份強烈的自信,才能將英國從希特勒的魔爪下拯救出來。
1948年,丘吉爾在牛津大學舉辦的一個“成功秘訣”講座上發表演說時講道:
“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