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個性是一生的資本(3 / 3)

是的,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正如喬治·馬薩森所說:“我們獲勝不是靠輝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斷努力。”。

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作過一項調查:48%的推銷員找過一個人之後不幹了;25%的推銷員找過兩個人之後不幹了;12%的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後繼續幹下去,80%的生意是這些推銷員做成的。

這又恰恰印證了林肯的一句名言:“成功是屢遭挫折而熱情不減。”。

保持奮鬥的熱情,除了要有遠大的抱負,堅韌的性格以外,用堅忍不拔的事例激勵自己,也是一個好方法。

14世紀,蒙古皇帝莫沃爾在一次與強大敵軍交戰中被打敗,潰不成軍,皇帝本人躺在一個廢棄的馬廄。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這時,他看見一隻螞蟻正努力扛著一粒玉米爬上一堵筆直的牆。這粒玉米比螞蟻的身體大許多倍,螞蟻嚐試了69次,每次都掉下來。當它嚐試第70次時,終於把那粒玉米一直推過牆頭。莫沃爾大叫一聲跳了起來,“我也能獲得最後勝利!”他重整軍隊,終於把敵軍打得落花流水。

另外,有了堅韌的毅力,飽滿的熱情,還要有清醒的認識。

“不放棄”本身並不是目的,成功才是目的。因此,不懈努力,不怕犯錯誤,決不等於可以重複錯誤。每一次錯誤都必須檢討、總結、改正、調整。隻有這樣,才能使障礙成為前進的階梯。

障礙會告訴我們,是資訊不夠,能力不夠,還是努力不夠,因此,需要挖掘,需要學習,需要努力。

成功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障礙的過程。

愛迪生為找做燈絲的材料,做了5000多次實驗都失敗了。一個報社記者對愛迪生說:“看來我們要用電燈照亮黑暗真是太難了。你已經失敗了5000多次!”愛迪生說:“不對!我不是失敗了5000多次,而是知道了這5000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我還要繼續下去!”經過10000多次實驗,愛迪生終於“造”出鎢絲,給人間帶來了光明。

堅持就是勝利,這是永恒的真理。

在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替代堅韌。

秉性堅韌,是成大事立大業者的特征。這些人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也許沒有其他卓越品質的輔助,但肯定具有堅韌的特性。使從事苦力者不厭惡勞動,使終日勞碌者不覺疲倦,使生活困難者不感到沮喪,原因都是由於這些人具有堅韌的個性。

有些人遭到了一次失敗,便從此失去了勇氣,一蹶不振。可是,在剛強堅毅者的眼裏,卻沒有所謂的滑鐵盧。那些一心要得勝、立意要成功的人即使失敗,也不以一時失敗為最後之結局,還會繼續奮鬥,在每次遭到失敗後再重新站起,比以前更有決心地向前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格蘭特這個人就從不知道屈服,從不知道什麼是“最後的失敗”,在他的詞彙裏麵,也找不到“不能”和“不可能”幾個字,任何困難、阻礙都不足以使他跌倒,任何災禍、不幸都不足以使他灰心。這才是成功者的風範。

第三節 意誌力不可或缺

要使水變為蒸氣,必須把水燒到華氏212度。200度的溫度,不能使水化為蒸氣,即使加熱到華氏210度,也仍然不能。而隻有水煮沸後,才能發出蒸氣來,這樣才能發動機器,使火車獲得前進的動力。正如溫水不能推動火車一樣,如果用冷淡的態度對待工作,決不會有所成就,也無法推動生命的火車。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堅強的意誌力,還應該具有使意誌力趨於堅定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能力,就像永遠達不到沸點的水一樣,那麼靠水的蒸氣來推動的火車也隻會停在原地。

人的意誌力能夠克服一切困難,不論所經曆的時間有多長,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無堅不摧的意誌力終能助人實現成功。

施瓦辛格是現時片酬最高的超級巨星,他曾獲得過一屆國際先生、三屆環球先生與連續六屆奧林匹克先生的榮譽。

施瓦辛格不單隻有健美的胸肌及雙頭肌,他擁有靈活的腦袋,善於運用潛意識,並且有著驚人的意誌力。

1980年,施瓦辛格已經從競技場中退休5年,當時他體重隻有5年前的2/3.為了恢複最佳狀態,決定參加當年的奧林匹克先生競賽。他這個決定震驚了整個健身界:施瓦辛格已退休多年,而距比賽隻有數月,他可以在這樣短的時間之內,將肌肉增長,再度奪魁嗎?

施瓦辛格對報界說:絕對可以。而且他不會甘於次席,必須獲得冠軍。然後,他便以超人的意誌,全身心投入訓練,日以繼夜,用無比的毅力,無比的鬥誌,將肌肉“逼”出來。而比賽的當天,充滿信心、不勝無歸的施瓦辛格,又再以最佳的狀態獲勝。他在這屆奧林匹克先生選舉中,創下七摘桂冠這前項空的紀錄。

誌願、欲望和意誌力,使施瓦辛格擁有了成功的人生。施瓦辛格的好友,也曾三次贏得奧林匹克先生的哥倫布醫生說:“施瓦辛格是我認識的人之中最積極、最有上進心、最有意誌力的。當他說:我要贏這個獎項,他就會用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去達到他的目標。”。

施瓦辛格的奮鬥過程便是意誌力高於一切的最佳證明,讓你發現原來平凡的自己居然能夠做出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從而建立起更強的信念與毅力向一個目標邁進。

一、做生活的強者

一個能控製自己意誌力的人,會具有推動社會的偉大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可以實現他的期待,達到他的目標。如果一個人的意誌力堅固得跟鑽石一樣,並以這種意誌力引導自己朝著目標前進,那麼他所麵對的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有許多年輕人最初很熱心於他們自己的事業,但是往往就在一夜之間,竟然會放棄自己原有的事業,而去進行別的事業。他們常常懷疑,自己是否處在恰當的位置上?他們的才能怎樣加以利用會最有價值?有時麵對困難,他們會感到灰心,甚至是沮喪,或者當他們聽了某人成功了某項事業,他們便開始埋怨自己,為何自己不去做同樣的事業。沒有控製意誌力的力量,便沒有持之以恒的恒心,也就沒有發明與創造的可能性。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經常放棄他一貫期待的目標,他就決不會成為一個成功者。而要使自己的生命具有特殊意義,要與眾不同,就要做高尚的事情。無論曆時多麼久遠,無論要麵臨多少艱難曲折,絕不可放棄成功的希望和誌向。

愛默生說:“生存的目的就是磨煉意誌。”當我們考慮到人性的本質時,這樣說絲毫也不過分。

美國《ELLE》的前主編鮑比因一起意外的災難失去了雙臂和言語能力,陷身輪椅,幾乎成了一個廢人。每當他看到兒子在他麵前玩耍,他就難以忍受自己的處境。他倆的臉相距僅50厘米,可是作為父親,卻被剝奪了用手去撫摸兒子頭發和緊緊擁抱他的權利。但鮑比沒有失去信念而是憑著頑強的毅力開始了用眼皮“寫”書的艱苦曆程。助手為他朗讀了20萬次字母表,他用眨動眼皮來確定某一個字母,先組成詞語,進而組成句子、段落。最後,他終於完成了以自嘲與樂觀態度回顧往日生活的著作《潛水衣與蝴蝶》。

沒有人能夠預測出意誌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和創造力一樣,意誌力植根於人類偉大內在力量的源泉之中。人人都有一種來源於自我的力量,就是意誌力。

對於威爾伯福斯、加裏森、古得伊爾、希拉斯·菲爾德、俾斯麥和格蘭特來說,正是意誌的力量——無論是溫和的還是嚴厲的,無論是愛好寧靜的還是好戰的——造就了他們不屈的性格。

他們說到做到,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使他們停止不前。而大多數人的失敗並不是由於教育不夠也不是因為能力缺乏,而是缺乏果敢的決斷力和堅強的意誌力。永載史冊的偉大成就無不源於正確的決斷力、驚人的創造力和堅強的意誌力。

在沒有深刻體會到意誌力的培養對於我們的人生的重要意義之前,我們是無法看透人生的本質的,選擇正確的方向更是無從談起。年輕人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這種意誌力。為了獲得健美的體格,我們不停地進行體能訓練;同樣,為了獲得並擁有更加成功的人生,我們必須磨煉自己的意誌力,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二、找準焦點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精力正在白白地消耗掉。這種情形就像我們有時在鄉間看到的正在漏水的小水壩一樣,大部分的水從水壩的縫隙間流走,而不是流過水輪機去轉化為可以在磨坊中做功的能量。許多不良的習慣都會白白地消耗我們的精力,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對於瑣事的無謂擔心,焦慮和猜疑情緒等等,都會不斷地浪費我們的精力,降低我們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如何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最關鍵的一點上。

當有人問亨利·比徹,他為什麼能夠比其他人取得更多的成就時,亨利·比徹說:“實際上,與其他人相比,我所做的事情不是多而是少。一般人在做一件事時總要重複三次:一次是預先評估,一次是付諸實踐,第三次則是回顧檢查。而對我來說,我是把每件事隻做一次而不是三次,這惟一的一次就是付諸實踐。”。

這恰恰表現了比徹先生明智的處事方法。在一定的時間內,他憑借自己非凡的意誌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隻有在圓滿完成這件事之後,他才把注意力轉向其他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夠仔細地觀察那些商界成功人士,就會在他們身上發現這種品質。因此,成功的秘密之一就是要能夠把我們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把那些遊移不定的注意力都彙集到一個興奮點上。

訓練跑步的方法是堅持跑步,學習遊泳的途徑是不斷地遊泳,而對於渴望擁有堅強意誌的人來說,則要依靠實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磨煉。一位英國評論家說:“對於一個人,如果能夠明智而始終不渝地進行意誌力的訓練,那麼他所得到的回報要比付出的大得多。”對意誌力的不斷訓練,是加強意誌力的有效方法。通過不斷地磨煉,意誌力會變得越來越堅強。

如果一個人沒有在他年輕時學會將他的努力和精力集中使用的話,那麼他就很難在任何事情上取得顯著的成功。當一個人試圖在同一個時間去做過多的事情時,這種精力的浪費是令人驚訝和惋惜的。沒有一個人有三頭六臂,能夠同時去處理頭緒繁多的事情。如果人們能夠盡早地意識到這一點,並按照比徹的方法去做,就會縮短成功的日程。所以說,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精力,集中自己的力量。

真正具有巨大價值的不是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工作的數量,而是那種堅忍不拔、始終如一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所能產生出的巨大效力。有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放棄了同時成為鎮上兩家頂尖銀行主管的機會。當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談及他放棄這個機會的原因時,他說:“如果把精力分散在太多不同的工作上,不可能取得像原來那樣巨大的成功。隻有將每一點努力都專注於同一個目標時,才能最終有所作為。”正是這種堅持不懈而又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力賦予了生命真正的意義。

“在麵臨困難時,如果不具有非凡的意誌力來使注意力始終集中到一點上,那麼任何人都不會成功。如果沒有這種意誌力的話,其他的能力再強也無濟於事,因為意誌的力量是關鍵性的。而對一個智力平平卻具有堅強意誌力的人來說,通過始終如一地專注於同一件工作,最終也會取得成功。”“在普通人眼中,天才的力量是那麼的耀眼,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天才背後那隱藏著的堅韌。”。

“許多人都缺乏一種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這一點非常令人遺憾。這些人雖然有一種衝動的激情,但是卻缺乏應有的毅力,因此他們非常脆弱。隻有當一切都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們才能夠展開有效的工作;而一旦遇到一點點挫折,他們就會垂頭喪氣,失去信心。他們的精神寄托和動力源泉都來自於那些強者,而他們本身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和創造力。因此,他們往往循規蹈矩,隻是願意去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不敢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無畏地去麵對新事物的挑戰。”西奧多·凱葦博士如是說。

對於許多人來說,如果能夠把那些支離破碎的努力都緊密聯合起來,集中到一點,那麼,他們一定能取得成功。然而,如果隻是憑著一時的衝動而進行一些毫無目的、方向分散的嚐試,而不是在一個統一、確定的目標指導下進行努力,那麼這樣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持續而專一的目標本身就注定了最後的成功。